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身上掛滿LV、Chanel也被歧視?富人是不炫耀的…

身上掛滿LV、Chanel也被歧視?富人是不炫耀的…

范主說:無論貧窮還是富有...

(商務范出品,轉載請註明)

孩子的成長教育,一直都是家長最為關(頭)心(疼)的問題。

最近很火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豆瓣評分8.0,通過不同階層面臨的求學難問題,向觀眾展示了印度家長對於子女教育的焦慮。

如今已經不是「你上什麼大學決定了你的人生」;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每一個階段都要拼硬實力依然不夠;而是要做到從孕期、妊娠期,就要發力,這樣才能贏在起跑線上(贏在子宮也不過如此)。

只是為了上幼兒園,一個小孩從上午10點到下午6點的日程就被排滿了。幾乎連休息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即使下手如此之狠,也是培養得太晚了。應該從懷孕時、妊娠初期就開始培養

不僅孩子需要培訓,父母也需要培訓。如果上不了最好的幼兒園,一個寶寶這一生都看起來無望了...

電影中,拉吉和米塔兩個人,為了女兒皮雅能夠就讀最好的學校,不惜從市中心搬到了富人區;在專業顧問的諮詢幫助下,依然沒有成功;最終假扮窮人去爭(剝)取(奪)貧困學生的名額...為了一紙學位可以說絞盡了腦汁...

在他們(主要是米塔)的世界裡,他們曾經就讀的公立學校是一無是處的。米塔認為一個去公立學校的孩子有可能因為羞於溝通,導致吸毒...

除了公立學校的師資條件較差,這其中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種族帶給他們的羞愧感。

在印度,如果你不會說英語,那你可能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了。米塔認為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本級」

拉吉也在「最後的演講」上提到,如果其他國家的人不會說英語不會怎樣,但是如果印度人不會說英語,就會被認為是廢物

電影中拉吉一家為了讓孩子上學做出的種種努力與嘗試,照進了現實。很多人說,在中國,家長們也是如此,擠破頭買學區房,為的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除了中產家長對子女是否能夠成才的深深恐懼,電影中不同階層家庭的全方位對比,也讓范主感到唏噓。

拉吉和米塔兩個人代表的是普通中產家庭的生活方式,而通過他們的兩次搬家,也折射出其上其下兩個不同階層的人生百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下面我們就全方位多角度去看看印度的貧富差距吧。

——我是「表面具有迷惑性」のFIN割線——

.大牌 vs 地攤貨

拉吉和米塔一開始的穿衣風格,就是很印度本土化的感覺。色彩以紅、橙、黃、綠等明快的色係為主,米塔佩戴的黃金耳環、黃金腕錶都很有當地風情

手上的鴿子蛋彰顯出殷實的家境

在許多條件一般的人們眼中,「有錢人身上應該掛一堆名牌」。所以當拉吉和米塔搬家後,努力想要營造出上流人士生活時,他們浮誇的把所有logo都穿在了身上。

Louis Vuitton的Neverfull都要算是他們日常低調的款式了

真正的「奧特萊斯一日游」,是這樣的——

踏出車門,兩個人的鞋子上都掛著Versace的金頭大logo

豹紋褲子也是醉醉的,目測可能是N年前的Dolce & Gabbana。另外此處連背景配樂都是由各大品牌名字組成的。

墨鏡也要選鼻樑上寫著「LV」的款式,以及Prada最浮誇的一款紅色騰雲

Burberry的格子襯衫配Salvatore Ferragamo的腰帶才夠閃耀;還要故意抖動一下風衣領子,露出全套的Burberry搭配

米塔的Chanel項鏈也要選最明顯的珍珠+鑲鑽·雙C系列;耳環也要每一個字母組合起來都能拼出Dior

他們覺得只有穿成這樣,才能有上等人的感覺(被這個浮誇的Versace包包閃了一下腰)

可惜顧問的話讓他們有點扎心:富人不炫耀的,少即是多

所以到了後來的兩次面試環節,拉吉和米塔收斂了許多。兩個人的著裝,都去掉了大logo。

米塔選擇了很有生命力的淺綠色襯衫,搭配了多層珍珠項鏈;拉吉則穿了很有商務休閑風格的襯衫+深藍色西裝外套,還搭配了口袋巾,顯得有品位多了。

另一套look,米塔選擇了淺色西裝搭配印花內搭,大朵裝飾的耳墜點綴頸旁,配上大波浪髮型,女人味十足;拉吉則選了更顯成熟穩重的灰色西裝配白色襯衫。

但是在貧民區,對於勞苦大眾來說,衣服就只是塊遮肉的布料而已。

拉吉和米塔要去假裝窮人時,要先去夜市買越便宜越好的地攤貨。3件50盧比,連內褲都要全副武裝。

看這穿著粗布衣拎著編織袋的畫風,是不是有點「窮人」即視感了?

.魚子醬 vs 沒水喝

關於吃,富人和窮人之間也必然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啊。

拉吉和米塔搬到富人區之後,先是想要來一場Party讓皮雅多交些朋友。但細節之處卻暴露了不同階層的飲食差異。

對富人來說,魚子醬、松茸啥啥的簡直太正常不過,但是拉吉一聽說魚子醬是魚的卵,就被噁心到了,連連喊著要吃披薩、漢堡、油煎餅...

可是在窮人的世界裡,連一口水都是如此寶貴與奢侈。

想整點水沖廁所,都要去街坊鄰里那借

每天要排隊去拿補給,心平氣和還拿不到,米塔要把自己練就成一個潑婦才行

作為一個窮人,拿補給時脾氣也不能亂髮。如果不小心得罪了政府的人,可能就要過上地域般的生活

而當學校的人來視察貧困生身份的時候,真正讓拉吉一家暴露富人身份的,不僅僅是「沒有一雙勞動人民的雙手」

而是一個貧窮的家庭根本不可能有錢,給孩子買披薩和瓶裝礦泉水

難怪圖爾茜對米塔說:貧窮是不能被教授的。真是扎心啊。

.住高檔小區 開寶馬 vs 住小平房 擠公交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房子和車子都是體現生活品質最直觀的物質基礎。

拉吉一家原本住在月光集市的一所很有印度風情的老房子里(大概就是老北京衚衕那種feel)

平時上班開的是有(中)錢(產)人的標配——BMW小轎車

搬到了富人區,房子變得更加高檔了,為了迎合貴族環境,還要把一切都換掉(4K的電視,換掉,換掉),努力擺脫月光集市的畫風

就像搬運工說的那樣:在上流社會,人們會因為你開什麼車而決定要不要和你交朋友

但是在窮人的世界裡,別說面子工程了,連基本的生活都很難應付。

拉吉和米塔搬到的那個小房子里,就只有一張小小的床(給女兒睡)。兩個人只能在地上打地鋪,擠在一起。拉吉倒是很幽默,他說:「在窮人的生活中,無助往往會導致浪漫」。(那相擁入睡吧~)

但是當你睡著睡著遇到不速之客·Jerry時,再浪漫的人想必也要抓狂了

窮人上班也別說坐什麼寶馬了,連坐黃包車都是痴心妄想

每天只能按照時間表,努力擠上裝載著450人的大巴,否則就要面臨遲到被扣錢的窘境

而關於如何擠公交,窮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技能

范友們學會了么

.貴族學校 vs 公立學校

在拉吉一家剛剛搬到高檔小區時,沒有人願意和她的女兒玩耍,原因是皮雅說印地語

並且「高檔小朋友」們的學校,並不允許他們說印地語。

即使住在同樣的高檔社區,在那些富人眼中,他們依然是在月光小鎮開服裝店的水平,他們的孩子將來也是那樣的水平。而自己家上了貴族學校的孩子,就能有所作為、構建未來。

的確,從基礎設施上看,貴族學校和公立學校,一個像天堂,一個像地獄。

在印度排名靠前的幾所學校,每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壕之特色。

排名第四的抉擇學校,和伊頓有密切的關係,滿操場都在遛馬

排名第三的蘇拉傑·瓦利中學,裝修奢華如五星級大酒店一般。空調課室、歐式食堂,還有可以任意調節溫度的恆溫游泳池。

排名第二的大自然學校,不需要死記硬背學習,而是通過音樂和舞蹈教授。

而最有誘惑力的第一名,德里文法學校,只收住在這3公里內的學生。而且印度最大的工業大亨和政客都是從這裡畢業的

再看公立學校,的確條件非常艱苦。若不是拉吉後來出資重建,學生們連課桌都沒有,只能坐在毯子上學習

而造成這樣境遇的根本原因,就是有錢人只想上私立學校,只有窮人的孩子在這裡上學,沒有人關心他們,境遇愈發糟糕

但是不是公立學校的孩子就一定不如私立學校呢?這一點電影里也給了我們答案。

在幼兒園接受良好培訓的小朋友,大多都是會多種語言的,還有其他的特殊技能

但是在公立學校上學的小孩,也可以學習多種語言。只是途徑不同罷了。

比如這個小男孩,不僅英文說的流利,還會法語和中文。因為他的爸爸是導遊,他跟著爸爸和不同國家的遊客學習了多種語言

更加直觀的對比,是在影片最後的學生表演上。

台上唱歌的私立學校學生,一個個戴著小眼鏡,像極了小書獃子,站在舞台上並無什麼活力

而那些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們,每個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活,個個活力十足,臉上綻放著那個年紀的孩子應有的笑容,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陽。

——關於「SHARING IS CARING」のFIN割線——

顧問在幫助拉吉和米塔申請私立學校時,曾經告訴他們,如果考官問你如何看待「貧窮」,你應該回答「Sharing is caring」,然後只要微笑就好了。

拉吉在面試時,並沒有流利的說出這句話。因為那時他從內心深處並不能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反觀整個電影,條件艱苦、步履維艱的窮人們,要比富人更加懂得,什麼叫「Sharing is Caring」。

拉吉和米塔剛剛搬到了瓦桑維哈富人區,在路上用英語和白人鄰居們打招呼,跟本沒有人理睬他,全程冷漠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從老城區搬走時,街坊鄰居都熱情相送的場面

尤其是片中的關鍵對比人物——普拉卡什,一個具有神性的貧苦父親,在很多方面充當了救世主的角色。

在沒有人願意給米塔一些水沖廁所時,他提著兩桶水出現了,雖然他有一點點小私心,希望米塔能教他的兒子學英語~

也正因為如此,這個真窮家庭和假窮家庭成為了朋友。在學校老師來檢查家庭條件時,他不僅幫拉吉圓場;在拉吉第一天上班錢都扣光的時候,已經捉襟見肘的普拉卡什一家還拿出了一部分自己的工錢和補給分享給這個假窮家庭。

最令人揪(震)心(撼)的是,當普拉卡什以為半夜偷偷去取錢的拉吉想要搶銀行來給女兒交學費時,他做出了不可思議的舉動——撞到車前面去換錢給他(就是傳說中的碰瓷兒)。

拿到錢的普拉卡什馬上把錢給了拉吉,讓他想辦法給女兒交學費。拉吉不懂他為什麼要用生命去冒險,他只是說他沒有其他辦法了

比較有趣的一個細節是,即使普拉卡什為拉吉一家付出了這麼多,當這個窮人來到拉吉的住所時,拉吉仍然表現得像看到「Jerry」一樣局促不安,全程跟在普拉卡什身後擦地

而當普拉卡什最後知道是拉吉通過暗箱操作,剝奪了他兒子上學的權力時,他最終仍然保留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沒有去「以牙還牙」。

他說:我們不知道如何偷竊別人的權利,皮雅也是我的孩子,她會在這裡讀書的」。

在電影《起跑線》中,窮人以及普通人的權利,經常被更加有錢、有權勢的人剝奪。

只是為了拿到申請入學的表格,家長們從半夜就睡在學校門口,排隊到中午。因為很多配額都被與學校有關的內部人員拿走了,普通人只能在這裡排隊

而當拉吉要站出來把上學的權利還給貧窮的普拉卡什時,同樣出身寒門的校長卻對他說:「如果我把這個學位給一個貧困的孩子,那我怎麼從中受益?」

而當拉吉說他回去揭發她時,她甚至說出了,媒體、政客、警方...他們的孩子也都在這裡讀書這樣的話。

影片的最後,拉吉和米塔做出了改變。他們選擇讓皮雅去他們資助的公立學校上學,他們相信在那裡,皮雅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擁有一個更加快樂的童年。作為家長,他們是自信勇敢的。

在范主看來,《起跑線》這部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教育子女的本質,不是送他們上什麼樣的學校,而是為人父母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想讓他們的孩子認識怎樣的一個世界。

大部分印度電影中,貧窮與匱乏感似乎是一個永恆的旋律。但正因如此,他們更加懂得如何從中傳遞希望。當印度歌舞響起時,貧民區的人們快樂的舞蹈著,那是印度人民從內心表達出的自我滿足與幸福感。

人生不僅僅是一場賽跑。人生最終的結果,也並不完全取決於起點。《起跑線》所表達的不僅是教育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所應當提倡的普世價值觀。

一個人生在哪個國家、說著怎樣的語言、貧窮還是富有、有著怎樣的社會地位...這些並不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價值,是否能夠發光的關鍵。

是否能夠消除偏見,去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做自己真正想做並擅長的事,才是教育的核心問題。

(商務范出品,圖片來自影片截圖|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范 的精彩文章:

川普30歲美女助理,穿Burberry的公關女王,卻為家暴渣男離職
8個小眾高級男人品牌,30歲+穿不容易爛大街!

TAG:商務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