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求解盈利難 中關村孵化器押注「大孵化」

求解盈利難 中關村孵化器押注「大孵化」

日前,「新時代·新周期·新機遇——2018中國經濟前景展望分享會」在京舉行。在會上,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位於中關村科技園區丰台園的創新創業孵化器——貝殼菁匯生態圈(以下簡稱「貝殼菁匯」)正在進行全面升級:從單一服務創新創業者、單一服務北京區域轉向服務京津冀城鎮產業升級。在北京中關村,像貝殼菁匯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經濟正在重構。這帶給中關村創新創業孵化平台更大的發展機遇,「這推動它們瞄準『大孵化』向更高層級發展,不僅孵化創業者,更幫助企業和區域政府,在支持它們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解決『雙創』服務行業的瓶頸,破解自身盈利能力問題」。

服務對象擴容

貝殼菁匯是貝殼控股集團(以下簡稱「貝殼控股」)旗下的一個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業務。「此次活動的舉辦,拉近了貝殼菁匯與企業的距離。」貝殼控股董事長張磊說,資本市場的春天正在來臨,在政策的機遇下企業也在進行轉型升級,這帶給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巨大的機遇,「推動我們把孵化服務與產業升級、城市發展連接起來,我們的服務對象也從創新創業者個體向更大範圍去延展,例如企業和區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為迎接「風口」,貝殼控股已經有所動作。去年底,貝殼控股攜手北京萬年基業投資集團與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政府簽約,將共同打造國際童裝文化小鎮。根據計劃,貝殼控股與北京萬年基業投資集團與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政府共同打造的國際童裝文化(時尚、夢幻)小鎮將建設成集童裝產業、文化旅遊、生態社區於一體的時尚小鎮,打造國際童裝創意設計與展示交易中心。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為產業的運營者、從業者、消費者打造發展內核。」貝殼控股CEO楊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這個小鎮規劃用地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將打造生態工廠、會展中心、電商平台、創意設計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文化科技孵化器、商業服務、人才公寓、紡織文化博物館等。「這個項目投資額將超過40億元,開發周期是3-5年,我們希望它成為京津冀南和豫北產業升級的創新引擎。」

截至目前,貝殼控股已拓展了15個城市,建立20個產業創新項目,服務企業4500家,全國運營面積達20萬平方米,打造了貝殼菁匯、中關村創業大街、貝殼棗強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項目。

為了提速自身的轉型升級,實現精準服務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貝殼控股還推出百城萬企計劃,計劃在2020年將產業創新體系解決方案落地全國100座城市,培育1萬家企業,服務100萬創業者。「從政府支持到產業政策,從區域資源整合到社會資本融入,從孵化服務平台到跨界整合平台,如何把握這些資源、如何把孵化平台經營模式創新、如何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張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對貝殼控股轉型升級的初衷進行了分析。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孵化服務機構祭出的新模式,對於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能影響二三四線城市的產業格局。

瞄準「產」與「城」

2014年,中央發出「雙創」號召,「雙創」孵化服務的市場需求被進一步釋放,再疊加上多重政策紅利,「雙創」孵化服務機構數量呈井噴式增長,遍地開花。

如果說創新創業者是小鳥,那麼「雙創」孵化服務機構就好比是鳥窩,它們是創新創業的大本營和策源地。值得關注的是,「雙創」孵化服務機構也是企業,它們也要經歷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也躲不過優勝劣汰的必然法則。

眼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非首都功能疏解正深入推進,北京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進入全新時代。根據定位,北京正在打造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雙創」從業者也在思考和探索「雙創」服務的未來:要更多地與產業銜接,服務區域經濟。

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對接,也能解決「雙創」服務平台自身的問題。周五咖啡股份創始人兼總經理、全經聯園區委委員翁晶表示,加速擴大服務範圍、加速拓展資源部署也為「雙創」孵化平台謀求破解行業難題提供了可能。

其實,貝殼控股的案例並不「孤獨」,針對行業發展瓶頸,中關村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台也都在想辦法:加速布局更多的城市,與企業升級、產業轉型更好地契合。

「雙創」服務機構優客工場,在 2017年6月時,已在全球20座城市布局了78個聯合辦公空間,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紐約、倫敦等。截至今年5月1日,布局城市的數量已達到35座。

納什空間日前發布新一季的運營數據,截至2018年3月,納什空間的在管運營面積已突破80萬平方米,工位數量超過8萬個,入駐企業達到8000家,累計服務企業達1.1萬家。從規模上而言,納什空間已穩居共享辦公行業的首位,是國內已公布數據運營規模最大的共享辦公空間運營商。

再來看氪空間,目前它在全國共擁有超過2000家會員企業和2萬名會員,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9座城市擁有27個社區。

雖然貝殼控股、優客工場、氪空間、納會空間的理念、模式和運營邏輯不同,但它們都是「雙創」孵化服務機構。在廣義範疇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雙創」孵化器,它們升級後的新模式也將在不同程度上帶動一座城市的創新與產業升級。

新舊模式更迭

翁晶認為,近年來「雙創」孵化服務機構呈爆髮式生長,主要困惑在於模式同質化嚴重,發展進入了瓶頸期,有一部分孵化服務機構已經倒閉,市場迎來全新階段,如何生存發展以及解決入不敷出成為業內公認的難題。

在翁晶看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雙創」孵化服務平台向產業趨近,從某種維度上分析,新的政策風口不僅是倒逼「雙創」孵化服務平台轉型,更是給了它們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將推動『雙創』孵化服務平台重新結構自身的業務與產品,給了業內明確的方向。無論是創新型孵化器,還是眾創空間、共享辦公,都能在政策利好下重新考量、聚合、部署自身資源。此外,業內、業外也都希望『雙創』孵化服務平台為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撐,這也能破解平台方的自身盈利難題。」

事實上,「雙創」孵化平台服務對象和布局範圍的延展,也為平台的運營者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商業模式的理清。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創」孵化服務領域,無論是孵化器、眾創空間還是聯合辦公,目前很多平台仍然很難擺脫「二房東」的模式。這一現象,除了本土企業之外,外資平台也有同樣情況。

聯合辦公的鼻祖WeWork,近日計劃通過發債方式籌集5億美元資金。在WeWork公布的部分財務數據顯示,其中租房合約高達180億美元,這給它帶來了巨額債務。文件顯示,目前WeWork的短期債務約為6.12億美元,而所有租賃合約總額高達180億美元。鑒於此,標準普爾和惠譽評級公司分別給予了B級和BB-級評級,即「垃圾級」債券。這也意味著,WeWork所發行的債券將不得不面臨高昂的融資成本。

「通過升級『雙創』孵化服務模式為城市提供產業創新體系服務和運營,把產業與城市進行有機整合,在我們看來確是一種路徑。」張磊說,目前貝殼控股正在探索與發力為城市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在他看來,能夠解決創新創業痛點才是「雙創」孵化服務的核心競爭力,「雙創」孵化服務的價值也不僅是服務創新創業者,也是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發展的推手。「只有這樣,『雙創』孵化服務機構本身才能擺脫『二房東』模式,才能找到適合生存的商業模式。」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文 賈叢叢/製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 的精彩文章:

中興新聞發布會10分鐘匆匆結束:美國制裁使公司進入休克狀態
貿易戰300年:和為貴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