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在我們的常識中,西周和東周是兩個朝代,所謂「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西周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以後建立的,定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而東周則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後才有的。自從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就一落千丈,沒有任何權威,再沒有中興的可能。

然而在東周時期,這一段歷史又被分為兩段,即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因為這一年齊國田氏代齊。這段歷史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才終於結束。似乎我們就明白了,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為西周,也就是孔子一直嚮往的「鬱郁乎文哉」的禮樂社會。這時候天下由周天子說了算,諸侯雖然是國君,但需要向周天子繳納貢賦,定期來京述職,周天子討伐逆臣時諸侯國也要出兵。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統稱為東周,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先後分為春秋與戰國。春秋時期尚有很多國家,但主要由春秋五霸說了算;戰國時期只剩下十幾個國家,但大國只有七個,即所謂的「戰國七雄」,這段時期主要由這七個國家說了算。

按理來說,周朝已經夠衰弱的了,但現實往往更殘酷。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又發生了分裂,出現了兩個國家,就叫「東周」和「西周」。從時間上來說,西周滅亡了,才有的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怎麼會在戰國時期出現「東周」和「西周」呢?

原來是這樣,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號為西周桓公,於是便形成一個小國,國名就叫西周。(需要特別記住,該西周是一個國家的名字,並非周武王建立的西周朝)後來,周考王的公子根發動了叛亂,趙成侯便趁機「與韓分周為兩」。本來就已沒有多大地方的周王朝又分裂了,變成了東周、西周兩個小國。至周赧王時,也即是公元前315年,東、西周實行分治,周赧王徙都西周。

這並非是憑空所說,都是有歷史依據的。除了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有記載以外,《戰國策》和《東周列國志》等史書均有詳細的記載。如在《戰國策》里,卷一和卷二分別記載了東周和西周兩個國家。東周位列西周之前,可見東周地位更高。這就明明白白地說明了戰國時期確實存在兩個國家,即「東周」和「西周」。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說明了周王室這時候已經衰微了,整個社會秩序已然解體了。這時候周王室雖弱,但在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其他的國家再大,國君也不過是王,而周王朝再小,國君也是天子。就連春秋五霸也不敢明著挑戰周天子的權威,例如齊桓公儘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但還是要「尊王攘夷」的;楚莊王雖然想要問鼎中原,但面對王孫賈的義正言辭,不得不悻悻而歸。可是到了戰國時期就完全不一樣了,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君和齊君並稱「西帝」和「東帝」,而舉行這個儀式的地方正是周王都洛陽,還是周天子親自為二君加冕。這場景不得不令人唏噓!知道了這樣的背景後我們就明白,趙國不過是一個二等侯國,卻能夠「與韓分周為兩」。

這段歷史是有事實依據的,一般人沒聽說過,只是因為歷史教科書沒有講。《史記·周本紀》說:「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西周國的始祖就是周考王的弟弟桓公揭,西周國的範圍就在今天的洛陽市及其以西部分。由於周王室式微,西周國公變成了周王身邊掌握實權的人,其治所就在王城內。西周國因為國家小勢力單薄,所以常常受到大國的欺負。另外,它自己也不安分,「兄弟鬩於牆」的故事經常發生。其與分裂出去的兄弟之邦東周國也實矛盾重重,時有戰爭發生。我們看看《戰國策》就明白了,老是出現「東周與西周戰」、「東周與西周爭」這樣的記載。周赧王五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西周國因為參與了諸侯對強秦的戰爭,得罪了秦國。

於是「秦昭王怒,使將軍謬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見於《史記·周本紀》)正應了那句話,「不作不會死」,西周國本來應該「夾起尾巴來做人」,卻偏偏要「打腫臉充胖子」去惹秦國,這無異於是在「太歲頭上動土」。由於秦國發兵,西周國與周王朝也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來說說東周國,東周公國的始祖為東周惠公。關於這位東周國開國君主的身份以及東周國分裂的原因存在著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主要有三種說法最具有代表性。第一種是說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也就是西周公的弟弟;第二種說法是說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孫子,也就是西周公的兒子,還有一種說法,說他是周王之子。究竟誰是誰非,我們不好妄下定論,還是看看史書上是怎麼記載的。

傳統的觀點認為,東周惠公是在周顯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67年周威公死後,才被分封到鞏國舊地的。我們來看看《史記·周本紀》和《韓非子·內儲說》等歷史文獻就可一目了然。東周國實際是在周威公死後,因兄弟不和,小兒子根在趙、韓兩國的唆使下獨立出來,於鞏伯國舊地建國的,東周國故都約在今天河南鞏義市孝義鎮西邊的康北村一帶。《史記·秦本紀》載:「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這一年是秦莊襄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49年,東周公國滅亡。

這一年,周王朝徹底地滅亡了,統治了天下八百年的周朝終於走到了它的盡頭。天下大勢似乎已經很清晰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結束這一切的正是秦國。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至此結束了「天下共苦,戰鬥不休」的亂世局面。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至此中國再也沒有諸侯國了。儘管在漢代、西晉和明朝分封過諸侯,但時間極短。此後的藩王不過是一個爵位罷了,越到後來,甚至沒有了自己的領地。這正是歷史的趨勢,正如柳宗元在《封建論》所言:「封建者,非聖人之意也,勢也。」

作者:東園公

特此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為何春秋末期三家分晉?三國末期三家歸晉?
宋襄公泓水之戰: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邏輯變更的分水嶺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