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年代建盞工藝史 你所不知道的陳大鵬

80年代建盞工藝史 你所不知道的陳大鵬

陳大鵬老房子里陳設

今年七十五歲高齡的陳大鵬,住在老房子里,屋裡的陳設保持著九十年代的樣子,轉眼30餘年,他在這裡,依舊簡樸、平靜。

陳大鵬近期生活照

陳大鵬,有人說他是真正的建盞大師,有人說他所燒的屬於天目;他與建盞的歷史,要追溯到40年前。

陳大鵬近期生活照

30年前就已經蜚聲全國

80年代的報紙,記錄了陳大鵬的成就。那個年代的報紙,白紙黑字,頗有幾分史書的分量。福建日報刊登「讓斷世珍寶重放異彩——記南平美術陶瓷廠工藝師陳大鵬」一文,文末寫道:「在自學成才的道路上,陳大鵬從徒工成長為頗有名氣的陶瓷行家,被國內專家、學者譽為福建兩位陶藝師之一。現在,他被聘任為工藝師,享受工程師待遇。」 由此可見,30年前的陳大鵬就已經收穫名譽。

福建日報 《讓斷世珍寶重放異彩——記南平美術陶瓷廠工藝師陳大鵬》

自學導報對陳大鵬的報道

福建日報、福州晚報、羊城晚報、自學導報、工交簡報、一張張報紙、一個個豆腐塊的報道,講述了80年代陳大鵬的成果和榮譽。

陳大鵬到底做了什麼?

陳大鵬家中小桌上擺放的部分建盞碎片

他從十三歲開始在南平第二陶瓷廠當學徒,經常到建窯窯址上收撿瓷片。偶然發現的一塊黑底銀斑,引得陳大鵬日夜琢磨。雖然他常在陶瓷廠配置釉料,對不同瓷器的燒法都甚是了解,卻唯獨弄不清楚這個油滴瓷片的工藝。

1978年底陳大鵬開始試燒,他採集各地的泥土做胎,包括水吉、茶洋還有老家福州新店,不同配方的釉料也試驗了幾十種,就在這一年,他對宋代油滴的燒法已經基本研透。

陳大鵬仿宋油滴黑釉瓷研製成功報道

1978年,改革開放初年,國家對古代名窯工藝的研究開始重視,陳大鵬研燒宋代油滴建盞的事也得到了廠里的支持,福建省輕工研究所和中國古陶瓷學會等單位都參與到宋代油滴建盞的工藝恢復中,最終,宋代油滴建盞1981年正式復燒成功。

1984年報道的科技消息

1984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科技情報研究所的鑒定表明,陳大鵬燒制的油滴建盞在器型、釉彩上都達到了宋代「建窯」水平,與宋代真品形似、神似、質似。

陳大鵬所獲得的榮譽

隨之,各種榮譽、表彰潮水般湧來,他被市政府獎勵晉陞一級工資,還被保送到山東濟南輕工業學院深造。南平市第二陶瓷廠也憑藉陳大鵬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各大展覽會中名聲大噪,創造了大量外匯。

這一切並不輕鬆

那些光輝的歷史,在陳大鵬看來,只是年輕時候的一點安慰。他說:「我是福州新店人,十幾歲失去父母,十三歲來到南平的瓷廠做學徒。對我來說,工作的陶瓷廠就是我的家,失去家的感覺,你們有過嗎」。

新聞報對陳大鵬從徒工到陶瓷行家的報道

當人們開始用工藝大師、陶瓷藝術家等頭銜去「犒勞」他時,他卻如履薄冰。 陳大鵬身上,為名利所累的成分全然不見。

左二為陳大鵬

報紙對陳大鵬的報道

冷也好熱也好,燒盞無關名聲無關利益

到了80年代末,新生建盞的熱度漸漸退去。陳大鵬依舊在研究燒制建盞,他有一款經典的鷓鴣斑,經典到人們誤以為他只燒鷓鴣斑。實際,幾十年里,他幾乎燒過所有釉色的建盞,嘗試過各地的胎土和釉料。他的窯爐只燒一個盞,甚至不燒全盞只燒瓷片,他就想揭開建盞工藝中的種種謎團。

陳大鵬作品鷓鴣斑

2014年,離我們最近的建盞熱浪襲來。建盞在茶文化、宋風、非遺等種種主流的推動下,捲土重來。一時間,建盞的燒制工藝迅速傳播,新制建盞層出不窮,「建盞」由一個冷門名詞瞬變成一門「顯學」。建盞火了,燒制建盞的工藝師們開始忙於參展、參評、申報傳承人。

陳大鵬作品木葉盞

榮譽也好,表彰也好,那都是陳大鵬年輕時的故事。

陳大鵬1988年赴日本大阪展示的作品

1984年,一隻建盞的售價是500美元。如今,建盞的工藝和其後的文化,被廣泛傳播,建盞的收藏,成為了大眾的日常。這樣的形勢,讓陳大鵬倍感欣慰。

陳大鵬作品兔毫盞

建盞行業還在迅速發展,建盞工藝史也也在被續寫和演義,其中紛繁多元,讓人無從分辨。然而,高調不是主角,沉默方是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曜變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曜變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