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匈奴從哪來?匈奴去哪了? 3

匈奴從哪來?匈奴去哪了? 3

C、逃、逃、逃,一路往北

反動派一向是不甘心失敗的,獫狁也是這樣。面對中原人的征伐,他們中的一部分逃入山區,依靠戰馬的高機動性,對中原人展開慘烈和無情的報復。這群可怖的人經常會割下對手的頭,挖空後用作喝酒時的大酒杯。一般做法是用牛皮包裹住這種酒杯;有錢人還會在酒杯的內壁鍍上黃金。

戰爭是殘酷的,獫狁常年不斷的大規模南侵,殺死中原人,搶走中原人的糧食、財物,乃至擄掠人口做奴隸。一時間,北方大地處處是鮮血,處處是白骨。

出於自衛,中原人開始修建長城,防備獫狁神出鬼沒的偷襲。劃重點:長城不是防備後代的匈奴帝國、也不是防備突厥帝國、甚至蒙古帝國的,長城是防不住這些大帝國的。長城的真實作用,是用來防備這些小部落的突然襲擊的。後世所謂的萬里長城的作用,實際是誇大和傳說化了。

為主動進攻,戰國之一的趙國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穿胡服練騎射。為什麼要穿胡服?因為當時中原人穿的都是桶裙,騎到馬上,一個上午就把蛋蛋給磨壞了,就不能生兒育女了。而獫狁因為穿褲子,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軍事改革後,趙國勢力雄起,尤其是名將李牧更是暴打獫狁。李牧先是假裝示弱,數年後,他擺出一個請君入甕的奇陣,張開左右兩翼進行包抄,一舉消滅10多萬獫狁騎兵,全殲兩個部落,迫使一個部落投降。此後10多年,獫狁不敢靠近中原。

但,作為游牧民族,因為生產力低下,許多物資無法自己生產,比如鐵器,比如茶葉。他們必須依靠搶劫才能生存;否則,一旦有個天災人禍,他們立刻就會面臨人畜的大批死亡。所以,當他們再次強大起來,必須要依靠搶劫來維持生活、生存。

李牧死,趙國亡,秦國一統全國。秦始皇天天吃仙丹,精力無限好,女人已經不能讓他滿足了。他耐不住寂寞,於公元前214年命令蒙恬帶兵30萬繼續往北,攻打位於河套一帶的獫狁部落。兩軍相逢實力強者勝;秦軍很強,尤其是配備新式武器的秦軍,很快就會讓獫狁終生難忘。

黃河北岸,一場生死戰開始了。面對以步兵為主的秦軍,獫狁騎兵吼叫著發動了一波波衝鋒。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天突然暗下來;他們抬頭看去,只看見隨著尖銳的嘶鳴聲落下來漫天箭雨;獫狁的人馬應聲撲倒,鮮血染紅了黃河。

這件新武器就是:弩。這是中原人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它們被裝在重裝戰車上不間斷的發射著,其效果如同今天的地毯式轟炸。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獫狁這個部落被打得稀里嘩啦,哭喊著向北、向北逃命。

秦在佔領的新土地上設置44個縣;並增修長城,西起甘肅,東至東北,以防禦這些游牧民的偷襲,這就是萬里長城的由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15英寸等雨線也就此形成,向北因為降水的緣故只能游牧逐水草而居,向南則可以農耕定居;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因為其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最終形成兩種截然不同之制度文化。

最終,被秦軍打敗的這個部落流落到現在的內蒙、甘肅、山西等地。他們打不過秦,但他們在首領頭曼單于的帶領下,卻往東、往西、往北征服了其他獫狁各部落,組建起北方第一個統一的汗國,這個新汗國沿用了這個部落的名字——匈奴。

根據這些文獻,我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漢人和匈奴(即獯粥、獫狁)都是華夏子孫,但又分屬於華夏漢族和華夏匈奴族。世上本沒有匈奴,從這一天開始,因為喊的人多了,匈奴就慢慢成其為匈奴了。別逼我,否則我偉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匈奴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被逼到無路可退的時候,人的潛能會是無限的。

匈奴人是天生的戰士。他們幾乎每天都騎在馬上;馬,成為他們最好的武器。雖然也生活在牧區,但我直到20歲才搖搖晃晃騎了有限的幾次馬。而我所見到的游牧民孩子,基本都是出生後就生活在馬背上,即使是一歲孩子也能穩坐馬背飛速奔跑,對於他們來說這幾乎是本能。

在古代,馬如同現在的坦克;面對徒步的漢人,馬背上的匈奴人具有碾壓般的優勢。每年的春夏季節,他們以放牧牛羊、狩獵、或者少量農耕為生;秋冬季節,其主業就是四處搶劫,特別是遇到雪災什麼的,整個民族無論男女立即變身馬匪,人數眾多的漢人由此成為他們的首搶目標(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