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唐宋茶文化格局中的道士

唐宋茶文化格局中的道士

2018年5月2日

道歷4715年

三月十七

祭祀

嫁娶

從整個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史來看,自唐代飲茶風習在全社會普及以後,受社會各階層對茶的關注程度不斷加深的影響,道教對飲茶的熱情絲毫不減。作為飲茶風俗最早的倡導者和推行者,真人道士出於修道成仙、養生延命的目的,越來越大規模地介入茶事,推廣茶道,在道教禮儀、祀典、齋醮之中,也開始更多地看到茶的身影。與佛教極其重視茶文化一樣,眾多的道教茶文化事象也成為茶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李冶、施肩吾、鄭遨、呂洞賓與唐代茶道格局

真人道士品茶,帶上了對生命的熱愛和超塵脫俗的意識,從而賦予中國茶文化空靈虛靜的意境。唐朝道士李冶、施肩吾、呂岩(洞賓)、鄭遨,五代時期高道杜光庭等人,都精於茶道。女道士李冶(約756 前後在世),字季蘭,吳興人。她精於琴藝,長於詩詞,同時又與當時的儒士、名僧及茶人有著密切的聯繫,尤與陸羽、皎然相契,說明她很可能是以顏真卿、陸羽、皎然等為中心的文人飲茶集團的成員之一。她在與茶聖陸羽的交往中,常以詩贈答。《全唐詩》中存有李冶一首《湖上卧病喜陸鴻漸至》,顯示出她與茶聖陸羽的密切關係,由此構成了茶葉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有學者認為,完全有理由說,是這一僧(皎然)、一道(李冶) 、一儒家隱士(陸羽)共同創造了唐代茶道格局。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這是著名道士施肩吾的詠茶名句。肩吾字希聖,號東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 人。元和十五年(820)進士,因仕途險惡,隱居南昌西山修鍊,世稱華陽真人。他對飲茶頗有研究,寫下了不少茶詩,僅《全唐詩》就錄其三首。他所作的《春霽》一詩言:「煎茶水裡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獨對春光還寂寞,羅浮道士忽敲門。」詩中記載的唐代有把茶與花同煮的習慣,實可作為研究花茶起源的重要史料。

唐末道士鄭遨(866 —939),字雲叟,滑川白馬(今河南滑縣東) 人。屢試進士不第,遂隱居山林為道士,與道友李道殷、羅隱之合稱三高士。嗜酒喜茶,嘗作飲酒詩千二百言,為人廣為傳誦,所作的飲茶詩也頗為有名。其《茶詩》云:「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詩人用簡煉語言描繪了從搗茶、制茶、碾茶到烹茶、飲茶的全過程,表現出一種古樸雅緻、寂寞冷峻的道家茶韻。

就連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也有茶詩傳世,恐怕也是一位與茶形影不離之人。洞賓所作詩在民間廣為流傳,《全唐詩》輯為四卷。《大雲寺茶詩》言:「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幽叢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詩中稱頌僧茶製造之精、茶具之雅、烹點之妙、功效之奇,盡顯道人飲茶之自然洒脫之態。

白玉蟾和馬鈺的道茶情緣

南宋時期,道教南宗的實際創立者、道教理論家白玉蟾,極喜飲茶,深得茶道真諦。白玉蟾(1194 —1229),原名葛長庚,字如晦,號海瓊子,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 。他出身豪門,能詩賦,長於書畫。因任俠殺人,乃遁入武夷山中,師事陳楠,修習內丹。後被譽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朝廷賜封他為「紫清真人」。白玉蟾一曲長篇《茶歌》,共有四十八韻,洋洋三百餘言,為人們傳誦。更有名的還有《水調歌頭·詠茶》:「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技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香無限,飛起綠塵埃。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台。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作者在這首詞中,把道人品茶時怡然自得、享樂今生的心境描繪得淋漓盡致。

「全真七子」之首的馬鈺的茶詞,在道教茶文學作品中也頗具代表性。馬鈺,初名從義,字宜甫,後改名鈺,字元寶。金貞元間舉進士,後從王重陽學道,王重陽仙逝後,即由他執掌全真教。他在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一槍茶,二旗茶,休獻機心名義家,無眠為作差。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另一首《西江月》也很巧妙:「江畔溪邊雪裡,陰陽造化希奇。黃芽瑞草出幽微,別是一番香美。用玉輕輕研細,烹煎神水相宜。山侗啜罷赴瑤池,不讓盧仝知味。」這兩道詞的涵義歸結到一點,就是說道教品茶講究的是貼近自然、清靜無為,主張從修道成仙、養生延命的目的出發,以茶驅睡魔、增長功力道行,最終得道升天,到仙界瑤池中與群仙相會。

唐以後的大量文人茶詩和其他茶文學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打上了道教文化的深刻印跡。尤其是在唐宋兩代的茶文化史上,舉凡最具影響、千古傳誦的茶詩,大都顯露出深刻的道教思想影響的痕迹。例如,唐代詩僧皎然詩云:「丹丘羽人輕玉食,採茶飲之生羽翼。」(《飲茶歌送鄭容》)盧仝《茶歌》有言:「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宋代梅堯臣詩云:「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嘗茶和公儀》)范仲淹在詩中有相似的描繪:「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採薇。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葯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與章岷從事鬥茶歌》)這些充滿道家情調的美妙的詩句,無一不顯示出詩人對羽化成仙的追求和對生命的熱愛,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空靈虛靜之美。

(編輯整理甘棠,作者胡長春,本文節選自《道教與中國茶文化》,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在今天讀《道門十規》
道教符咒法水因何而靈驗?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