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生之道,恭祝白玉蟾祖師聖誕

生生之道,恭祝白玉蟾祖師聖誕

《道情》——白玉蟾祖師

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

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周遊四海你為啥。

苦終受盡修正道,不染人間桃李花。

清靜無為是吾家,不染凡塵道根扎。

訪求名師修正道,蟠桃會上赴龍華。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人,南宋道教中最傑出的人物。原名葛長庚,字以閱,號繽庵、海瓊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閩清縣。出生於海南島瓊州,後來母親改嫁,繼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

同時也是南宋著名詩人、諳九經,有道教南宗五祖之稱,武夷山便是他主要的修鍊之地,在武夷山大王峰下設有著名道觀「止止庵」。他能詩賦,精通分茶,對武夷山分茶的推廣起到重要作用。詩詞中多有分茶描述,是研發武夷山分茶文化的重要史料。

在《風台遣心三首 其一》

青盡池邊柳,紅開檻外花。

數時長病酒,今日且分茶。

在白玉蟾那裡,不僅青山白雲、落花流水,就連啼鳥哀猿,荒苔斷鮮,也儘是「止止」之意。

白玉蟾贊武夷擁有天下第一山溪,在《滿江紅·詠武夷》將武夷山描摹為「三十六峰凝曉翠,一溪流水生秋綠。」旨在於從武夷之景、之境中「見此心止止」,藉此練就內丹大葯。

在其將武夷之境納入「止止」之意的同時,白玉蟾還將武夷茶作為「止止之法」的重要步驟。《武夷歌》就將「茶灶」看成「丹爐」,以烹茶即是練丹,將茶事看成是內丹修鍊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

白玉蟾詩詞賞析《仙岩行》

醉攜七尺霜前竹,雲錦山前灣幾曲。

溪頭秋雨添寒綠,蛟龍冷浸一壺玉。

蓼花錦岸紅欲流,稻田高下鋪棋局。

碧岩聳出碧天半,鳥不敢飛雙縮足。

古洞無人石酒酢,峭壁仙倉積天粟。

《水調歌頭·詠茶》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

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

碾破香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

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

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台。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茶在白玉蟾那裡已經超越了單純地將茶作為悟道的修養方法和任何有關宗教修行的「言說」,其對茶的感受、領悟和詠嘆,更接近於一種審美的愉悅,以審美情味指向與道合真的修道體驗。

白玉蟾《茶歌》

柳眼偷看梅花飛,百花頭上東風吹。

壑源春到不知時,霹靂一聲驚曉枝。

枝頭未敢展鎗旗,吐玉綴金先獻奇。

雀舌含春不解語,只有曉露晨煙知。

帶露和煙摘歸去,蒸來細搗幾千杵。

捏作月團三百片,火候調勻文與武。

碾邊飛絮捲玉塵,磨下落珠散金縷。

首山黃銅鑄小鐺,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沒魚眼浮,垚垚松聲送風雨。

定州紅玉琢花甆,瑞雪滿甌浮白乳。

綠雲入口生香風,滿口蘭芷香無窮。

兩腋颼颼毛竅通,洗盡枯腸萬事空。

君不見孟諫議,送茶驚起盧仝睡。

又不見白居易,饋茶喚醒禹錫醉。

陸羽作茶經,曹暉作茶銘。

文天范公對茶笑,紗帽龍頭煎石銚。

素虛見雨如丹砂,點作滿盞菖蒲花。

東坡深得煎水法,酒闌往往覓一呷。

趙州夢裡見南泉,愛結焚香瀹茗緣。

吾儕烹茶有滋味,華池神水先調試。

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奼女採歸來。

天爐地鼎依時節,煉作黃芽烹白雪。

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痾蘇。

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凈頤的古風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趙凈頤的古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