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子涵:回到生命田野的詩性故鄉

梅子涵:回到生命田野的詩性故鄉

在梅子涵教授專心致志地講述中,

我們順著那團綠光芒的指引,

是不是能抵達人類的童年,

回到生命的原始狀態,

回歸詩性故鄉?

一定可以!

梅子涵教授在第十四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做主題演講

正如梅教授所說,我們都是為閱讀而來,而文學閱讀應該是一個人,一個兒童,一直都應該具有的閱讀。

文學的閱讀,與你是誰,你的性別,你的興趣愛好,你未來的專業等等完全沒有關係。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喜歡故事,在人類身體裡面,一直住著和文學親近的基因。

故事——文學最初的形態

早在遠古時候,我們稱之為「文學」的東西,就已經進入了人類的生活。

試想一下,那時的人們,如何打發日落之後的時光呢?

也許是在一個黑黢黢的山洞裡,用他們小心翼翼保存下來的火種,點燃一堆早已擺好的木頭。然後一群人圍坐在一起,聽其中的一個人,用他們那時的語言,講述狩獵、採集、遷徙或是山洪暴發、火山噴漿時發生的故事。

時光流轉,最初的那些口耳相傳的故事,是不是成了最早的神話原型?否則,我們又該如何理解神話的定義——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

書籍——文學的一種呈現方式

後來,倉頡造字,蔡倫造紙,讓人人都喜歡的故事有了新的呈現方式。比如,中國的那些古老神話,就可以通過書籍來呈現。

當我們拿起這些書開始閱讀時,我們就能知道開天闢地的盤古,鍊石補天的女媧,嘗遍藥草的神農,治理洪水的鯀禹,鑽木取火的燧人氏......

盤古開天闢地

另外,從某種角度來說,書籍能突破口耳相傳的限制,將故事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帶給更多的人。

比如,某一個夏天的金色午後,卡羅爾乘著木船沿著牛津附近的納尼海姆河或歌斯托河探險時,給三個漂亮的女孩兒講故事,其中一個女孩兒的名字叫愛麗絲。

他絞盡腦汁地給孩子們編故事,不知不覺中,把小女主人公送進了兔子洞。女孩子們期待那個地下世界裡即將上演的奇幻,除了請求他繼續講述之外,還請求他把這個故事寫成一本書。

於是,我們幸運地擁有了《愛麗絲漫遊奇境》。

經典童書 權威譯本

《愛麗絲漫遊奇境》

【英】劉易斯·卡羅爾/著

王永年/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5月

文學——生命里的一種符號

梅教授說:「文學是人類最初的家園裡面一棵很大的樹,一片很大的園林,是他們夜晚天空中一顆很亮的星。於是,我們可以斷言,人類慢慢從一個野蠻、簡單的生命變成今天像模像樣的生命,是文學和藝術是幫助了這個生命。」

他還強調:「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兒童只需要遊戲,他們也完全需要和渴望詩意和安靜。你可以在課堂上面講述一個非常抒情的文學故事,或是朗誦一首詩,請你看看他們的神情,你會知道,兒童的生命里有另外一種符號。

這種符號已經貼附在人的生命里,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關懷人和兒童生命里的所有符號,我們要把人性放到兒童面前。

我覺得,最值得兒童閱讀的,自然是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主題明確突出,形象具體鮮明,結構單純,語言淺顯精練,情節有趣,想像豐富,內容、形式及表現手法都儘可能適合於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最為他們所喜聞樂見。

所以,孩子在讀兒童文學時,他的眼睛,他的心靈,才會散發萬丈光芒。

兒童文學能夠帶給孩子什麼?

光芒?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光芒?換而言之,文學帶給孩子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

對此,梅教授這樣概括:「它給到生命的是一種吃喝之外的飄然,一種很突然、很恍然的凝鍊,一種連不認得文字的人都好像能感覺到的一點隱隱的蕩然,我們將之稱為『詩意』,這是一種無法完全歸納的一種生命感覺。」

《和爸爸一起讀書》是一本圖畫書,在這本書里,那種「光芒」,那種「詩意」,得到一種很形象、很具體的表現。

你看,父親給女兒講故事的時候,眼中的光芒,嘴角的光芒,女孩兒聽父親講故事的時候,渾身上下也散發著光芒。

《和爸爸一起讀書》 內頁插圖

故事——文學最初的形態

圖畫書或者其他有趣的書籍,大多活躍於孩子的課外時間。更多的時候,他們被「固定」在尺方課桌前,課本才是他必須長時間面對和學習的。

那麼,課本能夠幫助孩子學習文學嗎?

「語文課本是一個基礎的東西,對於基礎的東西我們不能要求太高,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語文課本裡面多放一點文學,多放一點天然和兒童相接近的兒童文學的話,我們的語文課本就會變得更好,而我們的語文課本完全是可以變得更好。」

「文學史、文學概論也不是學習文學最好的讀本,它們只是一種輔助讀本。

真正想把文學讀好,就要把文學本身變成自己記憶、情調、內心裡的一個部分,那就去讀文學作品的本身,讀《論語》,讀莎士比亞,讀雨果,讀馬克吐溫......」梅教授如此說道。

《論語》

語文課堂的學習和文學有關嗎?

說起語文課本,難免要提到語文課堂,語文課堂的學習和文學有關嗎?梅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

我讀小學六年級時,當時的語文老師姓王,是一個湖南人。那個年代也要考試,也要輔導作文。我們的王老師用他很渾濁的湖南口音給我們讀了一篇作文,讀完之後,他說這一篇作文是用散文的方式寫的。那一節課,我聽得很認真,記住了散文這個概念,散文這種文學的感覺,也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我的心裡。

中考考場上,作文題目是《記一個夏天的傍晚》,這可以用散文寫嘛!我就用散文的方式寫了。我是第一個交卷子的,當然,我也很輕鬆地考到了一所很有名的市重點。

走出考場後,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的王老師。他坐在走廊的頂端,靠著牆,手裡抱著一個小棉被。我走過去迫不及待地跟他說:王老師,作文的題目是什麼什麼,我是用散文的方式寫的。王老師說:你說說吧!我說完之後,他抱著棉被站起來,拍拍我:你會得高分的!然後,打開他的棉被,從裡面拿出了一根紅豆冰棍給我,說:吃吧,天氣很熱!棉被裡麵包著56根冰棍,每個學生一根。

中學以後,我就再沒有見過王老師,但他是我的文學老師,因為從那節作文課之後,我就會寫散文了。我到現在還經常寫,你們看到的那本《綠光芒》,就是我這幾年寫的散文,它的源頭就在那位口音很濁的語文老師的語文課上。

《綠光芒》 梅子涵著

學習文學的最終目的?

從梅教授的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語文課堂的學習和文學有關。

可是,問題又來了,學習文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畢竟,不是每一個閱讀文學的人,都能寫出華美的文字,成為一個詩人,或者是一位作家。

對此,梅教授有非常詳細的講述——

☆從實用角度來說,文學是學習任何一種母語的最高級的功能。

☆學習英語最好的讀本一定是在莎士比亞的戲劇里,在那些英國的詩人的詩歌裡面。英國式的幽默和想像力在《愛麗絲漫遊奇境》里,而不是在英國的識字課本里;日本民族的語言一定是在日本的文學裡;法語,一定是在雨果、巴爾扎克的作品裡,在《小王子》里;義大利語最漂亮的成分,在它的歌劇里;丹麥文最漂亮的東西,在安徒生童話里。

☆用英文可以寫出中國的《離騷》和李白的詩嗎?想都不要想!這是中國偉大的詩人、文人們,對於我們這個民族語言的貢獻。

☆閱讀文學可以真正地學好母語,因為學習母語對於人的生命,對於一個民族生命的最終的目的不是寫一個請假條,或者在黑板上寫下今日的菜單,而是為了能夠擁有母語的能力,能夠更漂亮地去進行口語的表達和文字的表達。

現在,我們中國的孩子,普遍缺乏口語表達和文字表達的能力。

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老師也認為:母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未來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用母語去學習,去表達,要讓他們在母語教育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文學教育,養成良好的心性,豐富的情感,很好的想像力,真正在母語中生活。

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

沒有文學,生命是空洞的

如果說,我們的母語是一條從未中斷的河流。那麼,我們的文學,就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它生長在人類生命的原初田野上,因為無數文人墨客、詩人作家的「灌溉」,愈來愈高大,愈來愈茁壯。

在這條河的岸邊,在這棵大樹下,人類繁衍生息,歷經千秋外代,卻從不曾丟失那串親近故事、親近文學的遺傳密碼。

直到今天,科學閱讀、人文閱讀等更廣闊的閱讀,滋潤著兒童的成長。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文學是和我們的生命連在一起的。

沒有文學,生命是空洞的。

——梅子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近母語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兒童閱讀論壇神秘嘉賓大揭秘!
春將盡,祭倉頡

TAG:親近母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