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昇陽氣,艾灸治脫肛

昇陽氣,艾灸治脫肛

昇陽氣,艾灸治脫肛

本期精選

中華精髓經絡疏通養生壽百歲

養生修性平衡陰陽盡在學學艾灸

艾灸治療在蘇州開展的十分廣泛,每次召開艾灸介紹會都有數百人參加聽課。一次,講完課後,一位40歲左右的女士悄悄對我說:「我有點隱私問題想問一問您?」這位女士原來患有脫肛,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詳細講述。我給她做了解釋,幫助打消了顧慮,讓她把病情說清楚。

她患脫肛有幾年了,由於臉皮薄,不好意思去醫院,現在病情漸有發展。開始時,每逢排大便用力時,直腸會從肛門脫出,排完便後尚能慢慢回縮;現在則比過去厲害多了,脫出後已不能自己縮回去了,必須用手幫助托著,才能縮回肛內。如果走路或站立時間長了,也會脫出體積如桑椹大的直腸,暴露在外,走路十分不便。更不要說天氣炎熱時,汗流浹背的,脫出部分在內褲里隨著走路一蹭一蹭的,有時腫起來甚至會潰爛,苦不堪言。

脫肛相當於西醫的肛管直腸脫垂。是指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本病多見於兒童,體弱者,產後女性。中醫認為此病為氣虛下陷,升舉無力,不能固攝而致。在《備急千金要方》里則指出:「若腑傷寒,則肛門開大行洞泄,肛門凸出,良久乃入。」《雜病源流犀燭》則說:「脫肛,大腸氣虛病也……雖治不同,要以升提為主」。故治療應採用昇陽、舉陷、固脫為之大法。

艾灸治療取穴:百會、關元、大腸俞、脾俞、長強。施艾條灸法,百會穴先施溫和灸,5分鐘,再施雀啄灸15分鐘;其餘諸穴施溫和灸,每穴灸10分鐘。每日治療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在艾灸期間也可配合口服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董德懋老先生的處方,補中益氣湯加三奇湯,可有事半功倍之效。艾灸處方中百會能培補陽氣,昇陽固脫;關元可溫腎助陽,益氣固脫;大腸俞為大腸背俞穴,可調節、充實腸腑之氣;脾俞可補後天之本,益氣固攝;長強鄰近肛門,可增強肛門約束力。

穴 位 定 位

百會:後髮際正中直上7寸。

關元: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大腸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長強:尾骨尖下0.5寸,約在尾骨尖端與肛門的中點

此女士回去後就按方施灸,前三次沒有看到什麼效果;她便有些疑慮;我讓她堅持施灸,但接下來再灸,就覺肛門有向上一抽一抽的感覺,用手一摸,滑脫突出的部位恢復明顯,見此法有效,她喜出望外,又連接艾灸了兩個療程。

為了鞏固療效,防止複發,我建議她一定要忌口,盡量避免煙、酒和刺激性食物,同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秘。並建議她最好能做提肛鍛煉。方法是:有意識地將肛門和會陰向上提,每分鐘20~40次,每天2~3次,本法坐位、卧位、站位皆可練習,只要堅持,必有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這麼多常見病症,艾灸也能……
11個月嬰兒艾灸致小腿III度灼傷 「低溫燙傷」同樣後果嚴重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