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賣斷貨了!這控制核爆炸的東西一年大賺21億

賣斷貨了!這控制核爆炸的東西一年大賺21億

在三十年前,有一位長者通過個人的奮鬥身居高位。

他原本以為自己即將退休,準備就任高校教授時,卻恰好趕上了歷史的進程,改變了自己和無數人的命運。

而同樣的劇情,也發生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小縣城中。

十五年前,不論四川某個工廠的工人們,還是一個專業無人問津的工科男,都萬萬不會想到:

這個從投產開始便連虧八年,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能在2010年實現IPO上市;

更不會想到,這家上市時收入不足3億,利潤僅三千多萬的小公司,時至今日已經成了年利潤21.5億,世界第一梯隊的行業巨頭。

而他的名字,這兩年更在A股炙手可熱。

天齊鋰業(SZ:002466)。

1

1992年,四川遂寧市下屬射洪縣,有一個縣屬企業「射洪鋰鹽廠」。

產線投產之日,就是連年虧損之時,到十多年後的2004年,累計虧損已高達6232萬元,不僅資不抵債,還成為了當地政府嚴重的包袱。

一家鋰鹽企業,巨虧放到現在來看,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當年,誰又能料到新能源汽車的橫空出世和政策強勢推動帶來的巨大發展呢?

退一步說,別提新能源車了,當年連手機都沒有普及,數碼3C產品更是乏善可陳,而3C鋰電池也要到2004年才開始大規模普及。

那時候,鋰資源的唯一用途就是紐扣電池,靠電子錶等小玩具走走量,門檻低、用的人也少,你要說大有前途估計別人都以為你腦子進水了。

哪能想到未來幾十年的風雲變色、滄海桑田啊。

走投無路之下,當地政府找到了蔣衛平和他控股的天齊集團,表示:能否救濟一下?

就這樣,蔣衛平先生愉快的表示了接受,整體併購,並將之改造為公司的核心業務,瀕死的小國企開始羽化蝶變。

那麼,政府為何會找蔣衛平,他又為何敢在當時那個鋰行業的黑暗年代有如此膽識呢?

這一切,都要從中國鋰行業的前世今生說起。

鋰,這個詞早期在中國只會出現在教科書的元素周期表裡,基本上無人問津。

直到80年代中期,這個行業才誕生,出現在了國營725廠(現武漢瀚興日月電源有限公司)和國營812廠(現成都建中鋰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

一切都是機緣,當時的蔣衛平就在成都工作,因為工作關係偶然接觸到了鋰的存在。

他很興奮的發現,這種名為「鋰」的元素,全球雖然都還沒有成熟的工業生態,但由於它的獨特材料性能,竟然被用在了「控制核爆炸的反應速度」上。

這個特點太超脫了,簡直就像今天的人們第一次聽說「石墨烯」所具有的神奇性能一樣。

於是他一頭就扎了進去,開始了在鋰行業的打拚。

2

艱難的探索一本書都寫不完,無非就是技術、產品、管理、營銷的不斷優化,以及自我顛覆。

30年白駒過隙,少年人熬成了白髮翁,天齊鋰業終於扭虧為盈,並在2010年實現了中小板上市。

時年,天齊年收入3億元,利潤三千多萬,儘管現在看來非常一般,但在當時,天齊已經是鋰行業中產量和銷售規模最大的企業了。

可見鋰這個行業,市場是多麼的小。

天齊上市時,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一是招股書里提及:公司的電池級碳酸鋰於2006年11月獲得國家科技部、商務部等四部委頒發的《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證書》。

天齊應該做夢也想不到,這個當年為了努力扭虧為盈做的研發,在10年後居然成為了利潤最大的來源。

二是上市時,蔣衛平曾非常感慨的說:

「天齊能夠上市,要感謝國家對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支持,才能讓我們一家民企轉變身份成為上市公司,解決了民營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難題」。

事實上,要不是這次上市及時的拿到了一大筆錢,天齊很可能就將錯過兩年後鋰行業大爆炸的超級風口。

當年,在鋰行業存在著三湖一礦(後來變成四湖三礦)的說法,其中一礦,指的便是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有限公司控制的全球品位最高,儲量最大的固體鋰輝石礦——格林布希礦。

泰利森的鋰礦由於品位高(2.8%),國內的加工商幾乎全部都從澳洲進口鋰輝石礦。

其實,我國也有不少的鋰礦資源,不過和鐵礦石類似,基本都是貧礦,相對澳洲大陸的富礦,提煉難度和成本差異就太大了。

以天齊2008年獲得的雅江措拉鋰輝石礦為例子,他的平均原礦品位為1.2%-1.3%,換算下來,生產同樣數量的鋰精礦,需要澳洲泰利森2.15噸原礦,對比雅江措拉原礦4.62噸,差距就太明顯了。

即便考慮運費、關稅,澳洲的礦還是性價比強悍。

你要知道,那時候可沒有鋰價暴漲一說的,當年還是一個小圈子的行業,由於鋰需求的不足,價格低迷,對成本很敏感。

因此,中國的加工商幾乎都只找最便宜的泰利森進貨,其他貴一點的都沒人要。

天齊也不例外,從成立起就和泰利森合作,互相知根知底,一轉眼就幾十年過去了。

如無意外,這樣的合作還會繼續下去,但2010年,天齊上市了,有錢了,很自然的便動了要將泰利森全盤吃下的念頭。

3

本來,收購計劃是從入股開始,循序漸進的,這樣操作無論是從自身資金還是對方審查角度都比較適宜。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2012年,當時的三大鋰業巨頭之一,美國Rockwood Holdings, lnc(洛克伍德,後被美國雅寶收購)對泰利森發動了收購要約,一下子打亂了天齊的計劃。

天齊作為四川小企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是美國巨頭的對手,而以泰利森的體量,如果要一次性收購,也無異於蛇吞象。

幾乎沒人相信天齊能成功。

然而蔣衛平不這麼看,鑒於中國幾乎所有礦石提鋰廠商都要從泰利森進貨,如果上遊資源進一步集中,那麼中國的整個鋰加工業都將活的很難受。

天齊決定搏一把,押上了全部家產,用上所有能用的金融信貸槓桿工具。

第二個問題接著出現,上市公司有著嚴格的信息披露和流程,而天齊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境外收購審批流程更冗長,爭分奪秒的收購戰耗不起這個時間成本。

蔣衛平當機立斷,由母公司天齊集團執行收購,成功了再注入上市公司,失敗了也不會造成拖累。

最終多頭並進,並得到國家高層的大力支持,天齊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2014年5月,天齊實現對泰利森母公司文菲爾德51%的權益收購,間接控股了泰利森鋰業,合計耗費資金50億元人民幣。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這筆收購可謂中國鋰行業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曾經在十多年前,鋼鐵行業大爆發,而由於鐵礦石資源幾乎被海外三大巨頭壟斷,利潤悉數被外國人賺走,讓多少中國人耿耿於懷。

今天的中國鋰行業就完全不一樣了。

自從完成對上遊資源的收購,天齊又接連推動了對國內鋰加工行業的一系列整合。

比如張家港的銀河鋰業,2012年便已投產,但是由於原料品位底,設計缺陷等問題,一直在虧損,2015年納入天齊麾下之後,引入了泰利森的高品位礦石和全面的技術改造,一年後就扭虧為盈了。

我國的鋰行業不再需要看外國人的臉色,上下游的一體化也讓整個行業的人都受益。

4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製造2025》規劃,給新能源汽車賦予了推動中國產業升級彎道超車機會的關鍵角色。

平地一聲驚雷。

鋰的供需關係徹底被顛覆,天齊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歷史進程,營收和利潤暴漲,股價也從10元扶搖直上77元,成為了A股的超級大明星。

站在今天這個時點,我們再來複盤一下其中的產業、技術演變邏輯,或許會給我們下一步的投資帶來新的啟迪。

在鋰與新能源產業鏈的關係中:

上下游流程主要為:鋰輝石——鋰精礦——碳酸鋰/氫氧化鋰——終端用途。

鋰的終端用途,又分為工業需求(玻璃、陶瓷,電解鋁、合金領域)和電池需求。

2004年以前,鋰行業的最大下游為玻璃(佔市場份額12%),用途分散,每年緩慢增長。

接著是2004-2014年的第一波浪潮,隨著手機產業的崛起,行業主要需求轉為鋰電池,2013年的鋰電池用量已經佔到了40%的份額。

然後是從2015年開啟的第二波浪潮,那勢頭就更是狂飆突進了。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雖然一直在更新換代,但無論哪一種技術,都離不開鋰。

而一輛高端新能源車的鋰電池使用量,相當於10000部手機電池的使用量!

那樣的需求規模是顛覆式的:預計至2020年,雖然新能源車的普及率還依然不及5%,動力電池的鋰資源使用量將是手機3C電池的3倍!

再看天齊的業務結構。

主要分為工業級碳酸鋰(用於工業用途),電池級碳酸鋰(用於新能源車的磷酸鋰鐵電池和三元電池),氫氧化鋰(用於三元電池),鋰精礦業務(泰利森原礦加工品)四塊。

鋰精礦,正如前面分析中提到的,作為碳酸鋰/氫氧化鋰的原材料,是行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由於天齊收購了泰利森,原本向澳方進口的中國廠家改向天齊購買,天齊一度壟斷了全國所有廠商的鋰輝石來源。

在新能源汽車需求爆發後,這個獨家的上游生意可想而知有多賺錢。

可以發現,天齊的所有產品均直接受益於新能源需求的爆發,我們來看看2017年的碳酸鋰價格,直觀感受一下:

這毫不講理的漲價走勢,已經是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大漲後的走勢了。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強勁的價格走勢帶給了天齊驚人的利潤率,這兩年,天齊鋰精礦的毛利63%,鋰化工的毛利74%,均居行業第一。

當年那個四川的小民營企業,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性的重量級玩家。

5

2016年,勢頭上的天齊決定推動對SQM股權的收購,以及在澳洲建廠。

智利SQM,和美國ALB,FMC,同為傳統國際鋰業三巨頭,佔據了全球核心的三湖一礦資源。

有了第一次蛇吞象的成功經驗,膽子壯了,利潤滾滾而來,讓天齊的雄心愈發龐大。

2016年9月,天齊花費2億美元購買了SQM合計2.1%的股權,邁出了收購國際巨頭的第一步。

然而到了2017年,天齊突然公告,準備把這部分股權擇機賣掉。

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當時買SQM2.1%股權的時候,和賣家做了一個約定,後續將購買其手上21%的股權。

然而行業形勢大好,賣家突然反悔了,導致天齊只能做小股東,無法獲得SQM的話語權。

儘管生意告吹,這部分股權由於行業向好,仍然帶來了約10億人民幣的賬面收益。

2016年10月,天齊鋰業在澳大利亞的氫氧化鋰工廠也開工了。

聽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離自有的泰利森礦近,就近辦廠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在澳洲那麼貴的地方搞加工廠,從成本上其實是不划算的,他的真正意圖,其實是想拿下特斯拉這個金主。

特斯拉要成為新能源車行業的蘋果,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

一旦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並藉此向寶馬、賓士等國外大廠擴張,那麼就相當於佔據了全球汽車行業的制高點。

這一招的布局,或許在十年後回頭再看,又將是勝負手的關鍵。

6

有的讀者可能會擔心了,當年石油價格飛漲,直接推動了頁岩油、新能源等產業的技術革命,那麼鋰價格的飛漲,是否又會推動顛覆鋰行業需求的技術變革呢?

理論上,是有可能的。

不過業內外都相信,10年內看不到鋰電池被取代的可能性。

不僅是因為新技術尚未出現,從概念-實驗室驗證-規模化量產,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三五年的周期。

鋰電池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的效率升級。

比如從鈦酸鋰、磷酸鋰,到三元鋰,每一代技術升級的背後,都是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續航里程的不斷延伸。

這就讓鋰電池的顛覆者們,門檻不斷提升,發現難度越來越高。

尤其是中國的雙積分政策推動下,新能源車企都被逼著不斷鑽研新技術,只有追上業界最頂尖的鋰電池能量密度指標,才能在這個行業的淘汰賽中生存下來。

那麼,下游需求無憂的情況下,鋰價的高企會不會推動上游大量擴產引發的產能過剩問題呢?

理論上是存在的。

由於鋰價貴了,那些原來成本較高,無利可圖的鋰礦也將被陸續開發,鹽湖提鋰的技術也將獲得突破,推動供應的持續增長。

但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新產能的釋放都是需要時間的。

按照目前的平均水平,新開一個鋰礦大概需要4年才能量產,開一個鹽湖更是需要7年。

所以行業供給偏緊的局面,預計還將持續到2020年之後。

——————

作者:君臨團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更多行業解讀、證券分析盡在證券分析第一平台—君臨@放眼觀美股 @今日話題 @沈潛 @方舟88 $天齊鋰業(SZ0024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中國硅工業中的獨角獸
突破重重封鎖,他幫助完成航天航空國產夢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