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的歷史與起源

瑜伽的歷史與起源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

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鍊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鍊,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一詞,來自於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譯。此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500年的婆羅門教經典——《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詩歌集。在《梨俱吠陀》中,「瑜伽」的意思是指「軛」或「伽」(牛、馬拉車時架在脖子上的器具),具有用軛或伽把「馬與車連結在一起」的含義。後來,它的詞義逐漸擴大,引申出兩種事物相互「連接」、「結合」、「合一」、「化一」等義。最早把「瑜伽」一詞與宗教的解脫思想聯繫在一起的,是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把每個人的靈魂稱之為「自我」,把宇宙的最高本體稱為「梵」或「大我」,他們認為只要使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可實現人的解脫,而使兩者結合的手段就是「瑜伽」。婆羅門教的經典《薄伽梵歌》對此做了明確的解釋:「瑜伽就是促使個人靈魂(小我)與宇宙靈魂(梵或大我)結合化一的手段」。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四個時期:

前古典時期

瑜伽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和文體形式,主要文體是讚美詩、祈禱文和咒語,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傳、長年累月結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識"、"啟示"的意思。)籠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印度哲學的基礎,《吠陀》的最後一部分,數量約有200多種)明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里,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合而產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那種控制的狀態是心靈聯繫上控制的活動,使那些習性消減下來。《瑜伽經》指引瑜伽修行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慧並不能被後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的撰寫關於《瑜伽經》的書籍。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一般認為他誕生於公元前約200至500年間的印度拉爾(Ra"r"h)地區。傳說中, 帕坦伽利的母親哥妮卡(Gonika")是個飽學的瑜伽行者,她一直希望將所學傳給一位賢能之士但未能如願。哥妮卡心裡想說她的生命所剩無幾,她就向太陽神祈求,希望可以賜給她一位所尋覓的賢者。她雙手捧水閉眼向太陽神禱告,正當她要獻水給太陽神時,她睜眼看到手中有一條小蛇,小蛇瞬間化成人形,向她說:「我想做你的孩子。」哥妮卡答應了,並為他取名Patanjali。Pat的意思是掉落,an『jali的意思是雙手合十,因為帕坦伽利就像由天掉落至她手中的人,所以就取名為Patanjali(印地語:??????)。

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瑜伽的現代發展

瑜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廣泛傳播的一項身心鍛煉修習法。從印度傳至歐美、亞太、非洲等等,因為它對心理的減壓以及對生理的保健等明顯作用而備受推崇。同時不斷演變出了各種各式的瑜伽分支方法,比如熱瑜伽、哈他瑜伽、養生瑜伽等等,以及一些瑜伽管理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緹瑜伽 的精彩文章:

TAG:尚緹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