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烏克蘭安70運輸機誕生幾十年沒人要,最後只有中國真心幫了他

烏克蘭安70運輸機誕生幾十年沒人要,最後只有中國真心幫了他

說起安東諾夫設計局,對於航空迷們來說,知名度絲毫不比西方的波音,通用,洛克希德和羅.羅差多少。尤其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安東諾夫設計局拿出的AN-70(安-70)中型運輸機方案,更是令人眼前一亮。獨具一格的共軸反轉槳扇發動機堪稱特立獨行。

與之前的AN-12(安-12)或中國的運-8中型戰術運輸機相比,安-70在尺寸上放棄了以前的小家子氣風格,向西方和美國中型軍用運輸機看齊,機體尺寸明顯增大贈款,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來減輕機體重量,憑藉4台「進步」式Д-27發動機和CV-27共軸反轉螺旋槳,安70可以在滿載47噸的情況下,達到8000公里航程,各種性能指標與美軍C-141運輸機不相上下。

尤其是大馬力的槳扇發動機,可使其達到730千米/小時的速度,而且比渦扇發動機更省油,經濟性能非常出色。此外,安-70的航電設備也大量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可與先進的民用客機相媲美,基本實現了座艙玻璃化。

按道理來說,這種設計合理,動力充沛,載重量出色的運輸機無論是軍用還是商用,都應該有很大市場前景,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Д-27槳扇發動機和CV-27共軸反轉螺旋槳的組合,在技術上難度相當大,由於蘇聯崩塌,當年的工業配套體系不復存在,很多單位不是消失就是泥菩薩過江自身安保,無力為安-70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導致安-70的發動機技術和控制技術一直無法徹底成熟,多次出現重大的惡性事故。

從1991年開始試飛到現在27年過去,烏克蘭空軍採購3架,土耳其也少量購買之外,安-70基本上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幸好中國看上安東諾夫設計局(現改名為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的技術和人才,在中國陝西建立了科研生產基地,上萬名烏克蘭專家,技術人員攜帶家屬進駐廠區和生活區,為中國解決航空發動機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儘管沒有直接採購安-70,但這種合作無疑挽救了安東諾夫設計局,使其數十年積累的技術基礎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閱無疆 的精彩文章:

德軍為何徹底放棄G36?原因是這家公司心太黑,新式步槍挽回顏面
中國殲8戰機太坎坷,曾因輕信美國被摸清底牌,後用生命捍衛尊嚴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