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柳暗花明又一村:樂觀面對挫折 走出生活舒適圈

柳暗花明又一村:樂觀面對挫折 走出生活舒適圈

面對工作上的加班和超額任務,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上司對自己的刁難,有的人則把它看成展現自身能力的一次機會。

面對戀愛關係中的分手,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抱怨對方的移情別戀;有的人則把它當成開始嶄新生活的契機,相信未來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

同樣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不滿和缺憾,有的人看到的則是收穫和機遇。

《論語·為政》里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教人凡事都往好處想。

我國傳統的儒學教育,是希望人們能夠心胸寬大,性情醇厚,對事要寬,待人要厚。心胸寬大就不會為了一些蠅頭苟利而患得患失,性情醇厚則不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而耿耿於懷。

對事要寬,必然會減少很多精神情緒上的負擔。待人要厚,才能做到「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進而夠收穫人緣和人脈,做到「得道多助」。

我國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經被貶二十三年,在遠離繁華的巴山楚水之間度過了一生中風華正茂的日子。

然而面對仕途的不如意和生活上的窘迫,劉禹錫並沒有悲觀厭世和自暴自棄,而是充分發揮他的樂觀主義精神,將他的才華和精力施展於這湖光山色之中。

凡事都往好處想是劉禹錫做人的準則。貶謫異鄉一方面是人生中的一大挫折,失去了大展宏圖和錦衣玉食的仕途生活,但另一方面也讓自己不再被繁重的公務纏身,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詩歌創作。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的劉禹錫只看到貶謫的壞處和不良後果,而看不到這一種閑雲野鶴式的生活所蘊含的魅力,那麼他也無法寫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樣的傳世名句,也無法成為一名載入史冊的偉大詩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仕途被貶這件事往壞處想,就是懷才不遇的打擊,往好處想也可以是一種實現人生轉型的機會。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主要源於兩種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凡事都往好處想的人即使面臨重大損失,也能夠以一種清醒的智慧去亡羊補牢,甚至轉危為安、化禍為福,將生活給予的磨練變成一種讓自己走向成功的經驗和資源。

凡事都往好處想,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我們無法改變生活中的挫折和磨練,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於這些挫折和磨練的態度和看法。

面對朋友之間的告別,我們可以選擇像王維那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可以像高適那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挫折和磨練都會不同程度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被動地接受這一切,也可以選擇主動地走出生活的舒適圈。

既然終將到來的改變不可避免,那麼與其悲傷地哭泣,不如洒脫地微笑;與其依依不捨地留戀過去,不如自信坦然地走向新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每周詩語|夜靜弦聲響碧空:風箏在詩中的多重意蘊|原創
培養清廉品格 享受安適人生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