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子涵點睛:火龍果種植技術

子涵點睛:火龍果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

選擇品種純正(最好是紅皮紅肉型品種)、莖肉肥厚且已經新長出一節莖肉飽滿的莖段、根系完整、發達、無病蟲害、苗高40㎝以上的種苗種植。

選用紅皮紅肉型的火龍果品種種植時,應配置一定的紅皮白肉型授粉品種,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的比例為1∶8。

2、種植規格及季節。

苗木栽培前,每畝按株行距為2米×3米的規格、立10×10×200厘米的水泥方柱110根,水泥柱入土50厘米,以支撐火龍果枝條攀緣,水泥柱安放一個直徑50~60厘米的水泥圈,以支撐枝條。水泥柱相對兩面各挖一深10㎝,長、寬各20㎝的定植穴,穴內施腐熟有機肥和土壤混勻,在每根水泥柱旁邊種4株。

火龍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以儘早種植和植後有生長和恢復時間為佳,一般在3月至11月為好,深度以3~5㎝為宜。按每柱旁邊栽4株果苗計算,每畝可栽植440株。種植初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

3、田間栽培管理。

火龍果植後16個月以後即可開花結果,每年可花10~12批次,6~11月份為產果期。植後第三年進入盛果期,管理水平較高的畝產可達2000公斤以上。田間栽培管理分為以下幾點:

①水肥管理。火龍果種植初期應保持土壤潮濕否則不利於生長。火龍果根系分布較淺,施肥宜少量多次,防止燒根、爛根。定植苗發芽後,年施肥5~6次,以氮肥為主,具體是:在離苗10㎝左右的定植穴內施入稀薄人糞尿,每株1公斤左右,以後每次發芽時施入一次加有0.3%尿素和0.1%氯化鉀的人糞尿,直至火龍果開花為止。另外,冬季鋪施一次腐熟有機肥,每株10公斤左右,增強植株保溫抗寒能力。開花結果後,年施肥3次,即4月的花前肥、8月的壯果肥和12月的越冬肥,以腐熟有機肥和三元複合肥為主。另外,開花結果期間要增施鉀肥和鎂肥,以促進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

②修剪枝條。枝條攀緣至水泥柱頂前讓其維持單枝生長,當長至柱頂後(1.3~1.4米)應摘心,促進分枝,並讓枝條自然下垂,積累養分,提早開花結果。已經掛果較多的枝,明年再次形成花的可能性較小,通過疏剪,留下該枝基部大而強壯的分枝,以保證來年的結果產量。

③間種與人工授粉。種植紅肉類型火龍果時,要間種10%左右的白肉類型的火龍果。品種之間相互授粉,可以明顯提高結實率。遇陰雨天氣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花開或清晨花尚未閉合前,用毛筆直接將花粉塗到雌花柱頭上,以提高坐果率。

④疏花疏果。火龍果花期長,開花能力強,5~10月均會開花。授粉受精正常後,可用環刻法剪除已凋謝的花朵(保留柱頭及子房以下的萼片)。當幼果橫徑達2厘米左右時開始疏果,每枝留一個發育飽滿、顏色鮮綠、無損傷和畸形,又有一定生長空間的幼果,其餘的疏去,以集中養分,促進果實生長。

⑤果實套袋。應在果皮轉色前用廢舊報紙或牛皮紙袋套袋,以保持果皮均勻著色,並防止飛鳥、黃蜂等叮咬以及被風刮傷和日光暴晒,提高商品價值。

⑥蟲害防治。火龍果基本上無特殊蟲害,偶爾根部有線蟲,莖葉有紅蜘蛛,及時防治即可;幼苗期易受蝸牛的危害,可用蝸克等殺蟲劑防治;高溫高濕季節易感染病害,出現枝條植物組織部分壞死及霉斑,因此,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使用殺菌類農藥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⑦適時採收。火龍果一般開花後約45天即可採收。過遲採收,不但會引起裂果,還會引起果皮局部顏色變黑,影響商品價值。對於長途運輸或須長時間存放的果實,宜在果實軟化、顏色變暗前採收。

想要在逐漸發展壯大的火龍果市場上搶佔一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要存在一定的讓人無法超越的優勢,就目前而言,擁有發達的物流管理體系是一種,但是未來在火龍果種植行業裡面,掌握火龍果的種植技術,就近大規模的種植,是另外一條好的門路。

點贊是動力!關注是認可!!轉發是美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政快遞 的精彩文章:

TAG:時政快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