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四天,在抗戰史上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 | 短史記

這四天,在抗戰史上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 | 短史記


圖註:蔣介石等出席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文 | 諶旭彬



自1937年7月,至1938年11月,中日軍隊先後經歷了淞滬、太原、徐州、蘭封、武漢等諸多大型會戰。甚至不得不掘開了黃河,以延緩日軍攻勢。據軍令部部長徐永昌統計:





「自去年七月(1937年7月)至本月(1938年11月)死傷官兵,第一期四十四萬七千,(由開戰至南京失守。)第二期(自南京失守至徐州失守)死傷官兵三十四萬二千。第三期(自徐州失守至本月二十日)死傷官兵二十五萬四千,總計一百○四萬四千,內官長傷二萬七千百餘員,死一萬三千五百餘,士兵傷六十六萬九千餘,死三十三萬四千餘,即傷與死之比為二與一,官兵傷亡之比為一與二五。自開戰至本月二十日,共計補前方兵員為一百九十四萬七千餘,(其川、滇、桂、晉、冀、魯各軍自行補充者尚未計及。)」





開戰之前,國軍總兵力為207萬。②




至此,其傷亡(104餘萬)已然過半。



補充的,也多是毫無訓練之新兵。此點,中、日有所不同。日本戰前已有完備的義務徵兵制度,故其所補充之「預備兵」、「後備兵」,均受過一定訓練;中國則因軍閥割據,部隊被視作個人政治資本,重私人關係的募兵制盛行,重國家義務的徵兵制無法實施。




所以,當武漢會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有兩大問題亟需馬上解決:





1、抗戰究竟還有沒有前途?


2、如果有前途,那麼,傷亡已到如此地步,後續的戰略該如何調整?



大約從1938年7月份開始,國民政府內部,以汪精衛為首,有相當部分的人士已對抗戰前途產生了悲觀情緒。這種悲觀情緒蔓延甚廣,以至於汪精衛在1938年12月份秘密脫離重慶前往河內時,曾樂觀估計將會有大批的國民政府地方實力派——

包括雲南、四川、廣東、廣西諸省

——響應他的旨在「恢復中日和平」的「艷電」。




如何阻擊這種悲觀情緒的蔓延,成了擺在國軍高層的一道難題。而阻止這種悲觀情緒蔓延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拿出新的可行的抗戰方略。




於是遂有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圖註:參加南嶽軍事會議的陳誠(右)與薛岳(左)




自1938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只開了四天。




但這四天,攸關整個抗戰大局。




鑒於連續15個月的軍事失利,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南京、武漢相繼失守,逾半國土淪陷,蔣介石第一天的開幕詞,主要是在給與會的百餘名師以上將領灌輸抗戰必勝的信心。




蔣首先指出,這場戰爭,迄今為止,

在大的戰略上仍是正確的




「就一時的進退看表面上我們是失敗了;但從整個長期的戰局上說,……我們已經依照我們預定的戰略,陷敵軍於困敝失敗、莫能自拔的地位!」




所謂「預定的戰略」,乃是指將日軍自華北引至長江流域。蔣認為,若在華北與日軍決戰:





「那我們的主力或許早就被敵人消滅」,「所以……一定先要引誘他到長江流域來。現在我們這種戰略的布置已經完成。」




但軍事的失利、部隊的傷亡,終究是難以迴避的現實。所以,蔣又長篇大論,

向與會將領詳細講述了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時堅忍不拔的精神:





「當曾文正公在衡陽開始訓練水師時,武漢早已被太平軍佔領,岳州亦已陷落,而在湘陰附近一戰,湘軍更是遭受全軍覆沒的慘敗,……但是他……無論處境如何困難,旁人如何譏笑,他能夠忍耐,能夠勵志,這種艱苦忍耐百折不回的毅力,是我們高級將領最重要的一種修養,亦就是我們今後抗戰要轉敗為勝的基本精神。」③




經過第一天對士氣的鼓舞,次日,蔣的言辭開始變得尖銳起來,細數了國軍所存在的

十二大恥辱





1、陣亡官兵多暴屍戰場,乃我軍之恥辱一。

2、傷兵病兵有流徙途中(如乞丐),乃我軍之恥辱二。


3、士兵逃亡,不能防止,乃我軍之恥辱三。


4、軍行所至,民眾逃避,乃我軍之恥辱四。


5、謊報軍情,不負責任,乃我軍之恥辱五。


6、一線式陣地不能改正,由於指揮官能力缺乏,乃我軍之恥辱六。

7、不能貫徹命令,不能達成任務,為抗戰挫失之總因,乃我軍之恥辱七。


8、不能抽調部隊機動使用,乃我指揮官缺乏膽識與決心,為我軍之恥辱八。


9、規避責任乃軍人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為我軍之恥辱九。


10、缺乏秘密性能,戰術上因受無上的損失,乃我軍之恥辱十。


11、諜報與偵探不健全,接戰不知敵隊番號,乃我軍之恥辱十一。

12、監視封鎖不嚴密,陣地附近發生敵探與漢奸,乃我軍之恥辱十二。




27日,蔣又重點評價了

日軍的九大優點





1、勇往直前,不顧前後左右之攻襲,誓死達成任務。


2、富有研究能力與仿效性,擅長情報搜索分析。


3、貫徹命令。


4、各部隊各兵種均縱橫聯絡,密切協同,結成一體。


5、幕僚精明強幹,指揮部健全有力。


6、官兵忍苦耐勞。7、交通通訊健全敏捷。


8、忠君愛國、團結一致。


9、紀律極為嚴肅。





圖註: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會址「南嶽聖經學校」




28日,蔣拿出了其與軍委會醞釀已久的新的抗戰策略。




蔣宣布,抗戰自此,進入第二期戰略相持階段。該階段的當務之急,乃是:





將全國現有部隊之三分之一配備在游擊區域

——敵軍的後方擔任游擊,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對敵抗戰,而抽三分之一到後方整訓。

等到第一批整訓完成,仍調回前方作戰,或擔任游擊,乃換調第二批到後方繼續整理,第二批整訓完畢,再依次抽其餘未經整訓的部隊。每期整訓期間,暫定為四個月,一年之內,即須將全國軍隊一律整訓完成。」⑥




該策略有兩個核心:





1、整訓部隊;


2、用三分之一的全國兵力開展敵後游擊戰。




白崇禧後來在回憶錄中如此評價這一策略的實施效果:





「民國二十八年,改訂戰鬥序列,遂設立冀察、魯蘇兩游擊戰區,將正規軍開至敵後游擊,且規定各戰區應以三分之一兵力,於本戰區內擔任游擊任務,化敵後方為前方。是時,淪陷區民眾聞風而起,紛紛加入游擊隊,發展至為迅速。當時,淪陷區之內幾大部為我佔領,使僅控點線之敵人窮於應付。」⑦




最後,蔣向與會將領們介紹了

「一個消滅敵人最有效的戰術」

。蔣說道:





「我們將來要消滅敵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戰術戰略上都要能夠迂迴包抄敵人,來切斷敵人後方的交通,斷絕敵人一切接濟,使他後路斷絕增援,戰車沒有汽油的接濟,槍炮沒有彈藥,官兵沒有食糧,通訊完全封鎖,使他必趨潰滅!例如我軍在魯南台兒庄與德安萬家嶺兩次大勝利,都是我忠勇將士,不惜犧牲,能運用這種迂迴包抄戰術的收穫。……這一個戰術,我們行之已見實效,希望各位高級將領和高級司令部參謀人員,特別注意研究,確切實施,以樹立戰術的基礎!」⑧




蔣所說的這個「戰術」,實際上是軍委會根據一年多以來與日軍交戰的教訓,所總結出來的一套應對之策。在第一南嶽會議之後,該戰術被推廣至全國各戰區,日後九戰區之「長沙大捷」、六戰區之常德會戰等著名戰役,均是該戰術精神的變種。




對其精髓,陳誠曾如此總結:





國軍為抵制敵之戰術攻勢,曾創一以劣勢裝備抵抗強敵之典型法,即

阻絕前地交通,改變地形,延長敵後聯絡線,逐次消耗之,然後依正面之強韌抵抗,轉移主力於兩翼,同殲敵人於預期之地點;所有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之歷次會戰,皆依此而獲得極大之戰果。

」⑨




實際上,該戰術在武漢會戰期間已略具雛形,且頗具成效。蘇聯軍事顧問團曾撰寫過一份關於武漢會戰的總結報告,其中說道,經過此役:





「軍官和將軍的戰役戰術素養有了提高。軍隊學會了頑強防禦和對敵人實施猛烈的突襲。……在徐州戰役中,日軍各部隊的戰術推進速度為每晝夜l0~20公里,而在武漢戰役中則不超過2~3公里。戰役範圍的推進速度下降更多。如果說日本人在戰爭第一年推進了1100公里,那麼在第二年上半年推進不足300公里。戰鬥損失也能說明中國軍隊作戰技能的提高。如果說在滬寧戰役中,中國軍隊與日軍的損失之比是5:1,那麼在武漢戰役中彼此損失相當。」⑩




該報告在南嶽會議召開前夕被送到蔣介石手中,無疑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其抗日的信心。




第一次南嶽會議,在抗戰勝利之路上的地位,長期被嚴重低估。

劍橋大學教授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是如此評價此次會議的:





「第一次南嶽會議時恰值15個月的失敗的餘波中,而喪失了中國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尤其意義重大。

……這次會議召開之時,許多人都必須在蔣介石號召繼續抗戰和日本提出的妥協和解之間做出抉擇,第一次南嶽會議的一個目的,便是表明勝利還是可能的。」(11)





圖註:南嶽幹部訓練班部分教員(右二乃葉劍英)




注釋


①徐永昌日記,1938年11月28日。②黃自進,《蔣介石與日本》,中研院近史所,2012,P270—272。③蔣介石,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開會訓詞(一),1938年11月25日。④蔣介石,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二),1938年11月26日。⑤蔣介石,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三),1938年11月27日。⑥蔣介石,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四),1938年11月28日。⑦《白崇禧口述自傳》(上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P213。⑧蔣介石,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四),1938年11月28日。⑨陳誠,《八年抗戰經過概述》。⑩(俄)卡利亞金,《著陌生的道路 1938-1939 一位蘇聯駐中國軍事顧問的筆記》,解放軍出版社,2013,P260。(11)(英)方德萬(Hans J. van de Ven),《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 1925-1945》 ,三聯書店,2007,P328-332。






推薦閱讀




由北大曆任校長演講,管窺北大精神的時代變遷





關東軍,真的是被蘇軍「殲滅」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八百冷娃投黃河」的故事,並非憑空捏造 | 短史記
詩人海子的自殺,與練氣功「走火入魔」有關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