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上海到底是誰的上海?

上海到底是誰的上海?




虎嗅註:關於上海,之前「上海淪為環杭州城市」的討論讓上海人很緊張,也讓中國的互聯網圈熱鬧非凡。時過境遷,「上海是誰的上海」又帶了一波熱議,那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此處有新解。

本文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十三」(ID:GSSW13),虎嗅經授權發布。




搞數據的就純搞數據,不要帶節奏。




帶節奏的就純帶節奏,不要扯數據。




我這篇文章全是節奏,先說清楚了,免得有人又誤以為是「走近科學」和「精神衛生與健康」以及「新聞聯播」。




近日看了一篇搞不清楚到底是秀數據還是帶節奏的文章叫《上海是誰的上海?》,聲稱採集了上海現居住人口的大數據,畫了一個上海居民籍貫地分布圖。




(來源:城市數據團)




作者很唯美地避開了直接說XX(地方)人,而是說XX籍新上海人,這範圍簡直大到了全宇宙。要以祖籍或出生地來說,恐怕純正上海籍的上海人基本都在外環外(稱為本地人),在人口日益膨脹的城市裡,本地人佔比重越來越少,都快成壓箱底寶藏了。




什麼叫XX籍新上海人?繞這麼大圈子並沒有太大意義,直接說XX人也意思一樣。照作者的意思,比如某人是安徽籍新上海人,怎麼,他就不是安徽人了?





(來源:城市數據團)




我們通常和朋友聊天,問你是哪裡人,不會問你是什麼籍貫的新上海人,很多人對籍貫毫不在意,戶口本上的籍貫和出生地、生活地完全不相干。




所以,這種帶節奏的數據調查報告,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好,就以這個邏輯把上海市人口分布和比例描述完也行,這很數據。所謂統計,見仁見智。統計完了,數據出來了,到這應該就結束了。




但是,作者後面又帶出了好幾波節奏。



帶節奏大家都懂,就是在數據之上,不再使用獨立的客觀的語言來描繪這些數據本身,而是有了主觀意識。他分別用了很多個飽含個人意願/個人揣測/個人感受等等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辭彙,譬如「依賴於新上海人的支撐」「忠誠度」「需要上海」「最戀家」「奮鬥」「抱團」「打拚」「並沒有進入上海的心臟」「只為夢想」「逆襲人生出人頭地」「教育機會」「生存糊口」「闖蕩」「築夢青春」……




通過這些情感充沛的渲染 ,一份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大數據統計報告,得出結論如下:




上海不僅是上海人的上海,


毫無疑問也是安徽籍新上海人的上海,


毫無疑問也是江浙籍新上海人的上海,


毫無疑問也是湖北、江西、福建籍新上海人的上海,


毫無疑問也是山東、四川、河南籍新上海人的上海……



完全正確,我們腳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國家的,是黨的,是人民的,你只要是國家的人,黨的人,這裡就是你的。




說到這裡也應該結束了吧?還是不行,還得再升華一下。




最後作者一定不忘再來一波高潮弔頸:




「上海應該公平、包容的對待每一個奮鬥者,這才是我們心中的上海,這才是我們心中偉大的城市。」




凡是知識水平高於小學五年級的人,閱讀理解都應該能達到這樣的水準:通篇看起來本應該是一個數據調查報告的科學文獻,最後成了一個心靈雞湯寶典:



你看,上海現在也是XX籍新上海人的上海,因為這些XX籍新上海人都是來做貢獻的,都是可歌可泣的奮鬥者,都是默默為城市付出的,也是上海的主人之一。上海如果再不公平、包容對待這些奮鬥者,就不是偉大的城市。




大哥,您說的都對,最後的收尾句比較欠揍。如果上海沒有公平、包容地對待奮鬥者,恐怕您這篇不倫不類的所謂數據報告里的「樣本」也根本找不到啊。




但這個討論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即使不基於這些數據來討論,上海到底是誰的上海?




用「XX籍新上海人」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嚴重的「標籤主義論者」。




只要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北京人或上海人如果在其他城市生活工作,會有人說他是「北京籍新XX人」,「上海籍新XX人」嗎?沒有,人家不搞這些花花腸子。



人只會往高處走。




你往低處走的時候,亂七八糟的辭彙和道德綁架就少了,一些意淫和亂扣帽子的事也自然就不會發生。




你往高處走時,就會天然地去想「是否被欺負了」「是否沒有得到公正待遇」,因為向上爬是超過了人的「舒適範圍」的,當然會防範意識增強,這是人性的本質。




電影《立春》里,蔣雯麗是個又丑又窮又不得志的老處女,她有個漂亮高傲的女鄰居,平時夜夜笙歌。後來女鄰居被騙失意,她來到蔣雯麗家哭訴,說「我現在連你都不如了」。蔣雯麗說:你為什麼和我說這些?女鄰居說:我是把你當朋友了呀。蔣雯麗說:因為我比你差,一切都不如你,你才會說把我當朋友。如果我比你漂亮比你幸福,你就會和我敵對,你還會跟我說這些嗎?




這是人的天性,她倆誰對誰錯?不存在的,但總有一方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



所有的玻璃心都是來源於自卑。




上海人到了外地也會被排外。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杭州開車為了避讓斑馬線行人而突然減速,沒搶到綠燈衝過去,後面急剎車的杭州司機特地繞到我左邊,搖下窗戶,豎起中指對我們喊:上海巴子!




我們沒理他,何必認真。我們也從沒有對別人說:杭州人都排外小心眼還很流氓,因為那是個體行為,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人。如果因為一個人而給一個群體貼標籤,就只會因為你自卑而已。杭州還是一座美麗包容又溫暖的城市,我始終這樣認為。




但那種貼標籤的方式之所以被很多人使用,是因為可以給loser找到最好的理由:我在上海一旦沒有過上夢想中的日子,那都是上海的錯。




貼標籤害死人。




北上廣深吸引人,因為大家需要這裡的資源,恰好這些地方也能隨著這些人的到來而神奇地不斷變幻出更多的資源需求。城市在默默變化,當地人也在默默支持著這種變化同時犧牲著一些資源,這個道理,想不明白?




帶節奏的數據報告是可笑的:新上海人是奮鬥者,老上海人都不奮鬥啊?躺著就能活七八十年混吃等死?




清醒點,我無法做到像你說得那麼煽情,但現實是擺在眼前的:利益是相互的。




正因為上海能給XX籍新上海人帶來機會、財富、生活質量的提升、無限的可能,因此每天才會有無數「奮鬥者」來到這裡。




所以不必刻意把每個人都描繪得過於偉大,好像都是無私奉獻、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一樣。資源和獲利是互換的,不存在誰佔了誰便宜。




但這裡強調一點,並不是所有「奮鬥者」都如你想像中偶像劇一般光偉正,頂著真善美的拼搏努力的光環人見人愛。為這個城市良性發展做了實質貢獻的只是一部分奮鬥者。同時,佔用了社會資源的卻幾乎是所有奮鬥者(別的不說,只要光看看浦東新區幼小初的學生比例就很明白了,不需要多解釋)。在這種前提下,這個城市還是一如既往地在接納新人進來。




奇葩的是,這個不斷接受新人湧入的城市,不論是奮鬥者還是投機者還是來拖後腿的,都沒有被拒之門外吧?北上廣深對外牌車限制最少的應該是上海,對戶籍約束最少的城市之一也是上海。儘管如此,上海卻從沒有停止過被人說成「排外小氣不包容」,你不覺得真是見了鬼?




更別忘了,每一個在上海生活的人,無論是有上海戶口的還是所謂的「新上海人」,哪一個不會經常碰到令人發怵卻對其無能為力的劣質人(什麼是劣質人也不需要多解釋了)。能怎麼著?忍著唄,否則這個「排外」的罪名是洗不清的。




道德綁架了解一下?




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是這樣唱的: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帶著我所有的情懷……這個情懷二字,是重點。




對一個城市的情懷來源於長時間在這個環境里生活的點點滴滴。




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也並不一定就是「上海籍」,但在長久以來上海根本沒人強調這個「籍貫」的概念,有很大一部分上海人的戶口本上「籍貫」都不是上海。只有某些非常在意籍貫的人才會強調,甚至還經常聽到這樣的:「你以為你是什麼上海人啦,不也是以前從江蘇浙江移民來的?」




是啊,沒別的可提了只能提這茬,那就提唄。




這就是情懷的區別。




上海人也分三六九等,有的素質很差,有的還不拿正眼瞧人呢。如果這成為一些「新上海人」鄙視上海的理由,那請問您的家鄉是不是每個人都100分?如果是,您又為什麼跑到這個魚龍混雜的上海來了?




既然都說上海是海納百川、包容公正,那就要以同樣的要求對待每個人不是嗎?不能一邊要求「老上海人」海納百川包容公正,一邊卻不要求「新上海人」包容上海的一切,橫挑鼻子豎挑眼,有點不開心就歸咎於「上海人blablabla」......這不是雙標嗎?你要想愛這座包容和向上的城市,你自己首先得包容和向上。




所以上海到底是誰的上海?




是正經奮鬥者的上海,是不矯情者的上海,是不貼標籤者的上海,是沒有玻璃心者的上海,是不雙標者的上海。




作者簡介: 十三姐,魔都宅腐文藝斜杠女青年代表,集專欄作者 / 前衛派心理學者/城市畫像探索者於一體的花季婦女,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你戲很多吼,還不來釋放一下


2018虎Cares全新「職場喪T」預售上線


助你逆戰北上廣,懟死戲精同事路人和老闆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網 的精彩文章:

再見奧斯卡 虎聊
中興風波,一場冷水浴

TAG:虎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