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牛津報告:中國AI實力只有美國一半!

牛津報告:中國AI實力只有美國一半!

不少媒體目前正在渲染中美之間的「人工智慧軍備競賽」,不過近期牛津大學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AI實力約為美國的一半。

這份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題為《解密中國AI夢》,作者為曾在香港立法會工作的青年經濟和政治學者傑弗里·丁。該報告首次提出「國家AI潛力指數(AIPI)」這一概念,從硬體、數據、演算法和產業(商業)這四方面衡量一個國家的人工智慧綜合實力。

報告稱,綜合考量上述四個方面,中國除了在「數據」這一項上中國具有優勢外,其他三項均大幅落後,報告認為,中國的「國家AI潛力指數」為17分,而美國的得分是33。

硬體方面,報告提到半導體和晶元兩個子項。

在半導體產量上,中國僅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而美國為50%。

在晶元生產方面,尤其是晶元領域中有著高性能、高效率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晶元生產商的融資情況上,來自美國的FPGA生產商一共獲得1.925億美元投資,佔全世界融資額的42.4%,而中國同行僅獲得3440萬美元的投資,佔7.6%。

中國硬體遠不及美國,這就給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瓶頸,中國只能依靠進口和收購來提升AI硬體實力,但這可能會遭到美國和歐盟的更多審查和限制。

在演算法合研究方面,2017年,中國的人才庫中有3.9萬餘人研究人工智慧,不到美國超過7.8萬研究人員的一半。中國科研人員目前能夠迅速重現目前最先進的演算法,並發布大量研究成果,但在尖端創新方面仍有差距。

而且雖然中國的論文和專利數量較多,但在被引用和使用數量上,不但不及美國,還落後於英國,這說明中國的研究影響力不足。

在商業生態系統方面,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但得分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在全球所有人工智慧企業中,美國公司佔到42%,中國公司佔23%;有競爭力的新興人工智慧公司方面,美國有39家,中國只有3家。

從2012年至2017年7月,在全部79件人工智慧企業收購案中,66家被美國公司收購,只有3家被中國公司收購。

在中國唯一佔優勢的「數據」方面,報告認為中國的「絕對優勢」來源於「隱私保護不足」,中國科技巨頭收集大量數據,而且「中國公司與政府機構共享數據是很尋常的」。

該報告還指出,儘管中國掌握的數據總量很大,但中國的「數據保護主義」使中國的互聯網成為一個封閉的生態。臉書和谷歌缺席中國市場,使得微信和微博得以受益。

如果說數據是AI發展中的一項稀缺資源,中國政府可以對公司和研究機構「壟斷」這種資源。

另一方面,如果其他國家在各種平台之間開放數據共享,就將會在全球數據互聯中受益,但中國會被排除在外。

另據科技博客Sanvada,傑弗里·丁還表示,中國完全依靠本土數據有其缺陷,因為這隻能局限於本土用戶而不具有普適性。由於美國社會在種族、文化、教育等方面更為多樣,其數據在質量上也更有優勢。

牛津大學網站傑弗里·丁簡介

據牛津大學網站顯示,該報告作者傑弗里·丁(Jeffrey Ding)主要研究經濟、政治學和漢語,並在愛荷華大學擔任某學生團體副主席。

在牛津大學,他以「羅德獎學金獲得者」身份攻讀國際關係碩士學位。該獎學金旨在資助「卓越、勇敢、仁愛以及擁有領袖氣質」的世界青年精英赴牛津大學深造。

來源: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海市蜃樓的科學解讀
中國2億老年人的大事!不是一種病,但可能真會要了命……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