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2):密護根門、防守正念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2):密護根門、防守正念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2):

密護根門、防守正念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一、一、依標別顯(五句別釋)

一、一、一、密護根門

云何名為密護根門?

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

如是名為密護根門。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言云何名為密護根門者?明所防護,即是六根也,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等者,舉能防護,以釋所防。由住「正念防守眼根」及「正修行眼根律儀」,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即以正念為根律儀體。此文舉正念,實兼正智。

什麼稱為密護根門?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六根?

密護根門是總說,所防護的是六根,能防護的是用防守正念乃至正修行意根律儀。「謂防守正念」,修行人用正念來保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就叫做「密護根門」。

「常委正念」,正念要「常」、就是不間斷的學習這個「正念」,不能失掉了,失掉了就是有間斷、不常了。這「委」是詳細地學習正念,不是粗略地。「廣說乃至防護意根」,中間又略去了,到最後「防護意根」,要保護第六意識的清凈。「及正修行意根律儀」,這裡面也就是有眼根律儀、耳根、鼻根、舌根、意根的律儀,是保護意根的清凈了,如果若不清凈?就修學「律儀」叫它清凈。這就是「密護根門」。

一、一、二、防守正念

云何名為防守正念?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二明防守正念:謂前恐六根起過,住於正念,防守六根。今時後恐念有忘失,故攝受 多聞,學聞、思、修。由三慧力獲得正念,念不忘失,是則三慧防守正念;為欲令此所得正 念,無忘失故,時時修習三慧不息。」

怎麼叫做防守正念?

謂如有一,密護根門增上力故,攝受多聞,思惟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

「謂如有一」,有這麼一位修行人。「密護根門增上力故」,很堅強的願力就是「增上力」,他有願力想要保護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清凈,不要被煩惱染污。因為有這樣的願力,想要使令六根清凈,應該怎麼辦?就是「攝受多聞,思惟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就是要用「正念」來保護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

如何得到「正念」?要根據佛說的法語,取得正念的方法。「攝受」就是「集聚」,漸漸地集聚,積少成多。「攝受多聞」也是,學習佛法,今天也學習、明天也學習,也是積少成多的意思。這「多聞」,實在就是學習佛法的意思。學習佛法了以後還要「思惟」,在寂靜處把所學習的佛法在心裏面專精思惟。思惟以後又要「修習」,就是要在禪定裡面去思惟叫做「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由於在佛法能夠多聞、思惟、修習的力量,這個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就得到了正念的方法了。

韓清凈《披尋記》:「密護根門增上力故等者:此顯根為依處,與聞思修為攝受。因密護根故,聞思修慧依之得生,是名攝受多聞、思惟、修習。

密護根門增上力,顯示以六根為依止處,與聞思修做為攝受,獲得正念,由此能密護根門。由密護根門的力量,聞思修慧依之得以生起,是名攝受多聞、思惟、修習。

為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壞故。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

「為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壞故」,修行人,想要保護自己的六根清凈,要不斷地學習佛法得到了佛陀所開示的正念,什麼叫做「正念」。「為欲令此所得正念」,想要使令自己,從佛陀的法語中所得到的正念的方法「無忘失故」,在心裏面不要忘掉了,正念時時的在心裏面顯現出來。

「趣」就是向前進,從凡夫境界向前進就能到聖人的境界去,叫做「證」,「能趣證故」。「不失壞故」,為了不會失去破壞正念的緣故。「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所以於時時中,多多聽聞佛法、多多思惟佛法、多多修習佛法,正確精勤的修習止觀,不止息止觀的加行、不遠離止觀的加行。

或者也可以這樣解釋。「趣」就是向前進,從凡夫境界向前進就能到聖人的境界去,叫做「證」,「能趣證故」。若時時地不忘掉正念就能轉凡成聖,能到聖人的境界。到了聖人的境界,「不失壞故」,正念就不可破壞了。凡夫的時候還是勉強地維持精進的用功,但是有特別的因緣這個正念還會失掉的,但是若得到聖道以後,「不壞失故」,永久地在那裡而不可破壞了。

「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為了「不忘失正念」,「於時時中」,就是晝三時、夜三時,除了夜間有一個時期休息,其他的時間從時至時中,「即於多聞」,從學習的佛法裡邊得到的智慧,專精思惟得到的智慧,在禪定裡面修學止觀所得到的智慧,用聞、思、修的智慧,「正作瑜伽」,就是努力地修學止觀。「時時現前」是由「念」才現前的,若沒有這個「念」的時候,學習多少佛法都等於沒有學,因為不現前。所以「正作瑜伽」。「正勤修習」,就是很努力地,精進地修習這個智慧。

「不息加行,不離加行」,不停止地努力地修行,心長時期的和智慧在一起,不分離,不要同止觀分離。能這樣子,這就叫做不忘失了正念。

如是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於時時中,善能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為防守正念。

「如是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像前邊這兩段文所說的,由此多聞思惟修習所積聚成的「正念」。「於時時中善能防守」,時時地,就善巧地能夠防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清凈,就能保護六根清凈了。「正聞思修瑜伽作用」,令心清凈,密護根門,就是由正聞思修,止觀的作用,也是正念的力量。「如是名為防守正念」。

韓清凈《披尋記》:「正作瑜伽等者:如下自說瑜伽有四:一、信,二、欲,三、精進,四、方便(陵本二十八卷九頁)。當知此中,初由信故,於應得義深生信解,信應得已,於諸善法生起樂欲,是名正作瑜伽。由樂欲故,晝夜策勵,安住精勤堅固勇猛,是名正勤修習。發精進已,攝受方便,是名不息加行、不離加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云何瑜伽?謂四瑜伽。何等為四?一、信;二、欲;三、精進;四、方便。」

如《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所說的有四種瑜伽,意思是指修行人修習瑜伽有四種方法:一、信,二、欲,三、精進,四、方便。

這四種瑜伽中,開始是由信心契入佛法,對於法義,深刻地生起信心與勝解;深信應得的法義後,於戒定慧等各種善法能生起好樂修習的善法欲,是名正作瑜伽。由於善法欲的緣故,日夜都能鞭策鼓勵,安住於精進、勤奮修習各種善法、內心堅固勇猛,是名正勤修習。發起正精進後,由此能攝持領受修習戒定慧的正確方法,是名不息加行、不離加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菩薩戒本經》:四十一輕戒(2):二、貪財物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二、隨五蓋心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