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90後們開始成為領導

當90後們開始成為領導

獵雲網註:需要看到的是,躋身領導層的90後們,目前的職位也大多是基層職務,可以概括為「活多、權小」,如何協調對上對下的關係,往往會成為他們的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文章來源:中新經緯(ID:jwview),作者: 林龔立。

「當小領導是什麼感覺?隊伍不好帶啊,哈哈哈。」聽到我們的提問,林默抽了一口煙,笑答道。

90年出生的他是一家國有大型商務公司的部門經理,管理著一支將近二十人的團隊。「前面說的是玩笑話,其實哪有時間去品味『什麼感覺』,每天工作忙得要命。」他又想了想,對中新經緯說到,「我還是挺滿意自己晉陞的速度。」

如果把1990年出生的人們算作第一批90後,這些28歲的年輕人如今大都已經步入職場2到5年,其中的一些人像林默這樣,已開始擔任起各級領導的職務,有基層的主管、副科,也有高階的總監、合伙人。當然,這還不算自主創業當老闆的。

如果按照世俗的定義,他們在職場上已或多或少地拉開了與同齡人的差距,多少算是一種成功。而他們自己,是這麼想的嗎?


職場上的第一次升遷

每天上午都是李言最忙的時候。「早上一睜眼,先大致盤算下今天的工作內容。上班路上擠地鐵時,也會看看有沒有行業相關的新聞。」他算了算,這樣的節奏已經堅持了五年。

2013年本科畢業於北大後,李言未像其他同學那樣繼續讀研,而是選擇在京工作,如今擔任某商業網站的營銷經理,管理著十餘人的團隊。

「晉陞速度最開始是挺快的,自己也比較拼吧。」李言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行業內頗有名望的企業,工作剛滿一年就被任命為營銷主管。這樣的任命速度,甚至在公司的集團層面引起過爭議。

「領導當時是力排眾議,他相信啟用年輕人是對的。」而李言的表現也未讓領導失望,他領導團隊數次發布了轟動性的熱點營銷,整個公司的影響力隨之提升不少。

林默的情況也大致類似。自己在業務上下了不少心思,短時間內把銷售成績提升到了部門裡的前列,又趕上公司推行「啟用年輕人」的理念,使得他得以在國企氛圍之下脫穎而出,超越不少80後拿到經理一職。

林默在工作之餘畫了個小豬佩奇

但如果是在公務員的序列內,想要「破格」就不太容易了。

「今年不出意外副科級的任命就會下來。按照國家規定,提干是要有時限要求的。」侯健在畢業時成為大學生村官,如今就職於西北某首府城市的發改委。出身普通家庭的他對於自己的工作十分滿意,也頗為用心。

基層公務員提到副科級並不是一件易事

侯健對中新經緯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連續加班改了好幾遍的材料,最後被單位一把手錶揚,「自己激動了好幾天。」

同為公務員的陸貞對此應是心有戚戚。身為遵義市某街道黨政辦主任(正股級),她覺得自己的晉陞速度偏慢,「我的職業規劃是把自己的工作盡全力做到最好,如果可能的話,爭取在30歲前提拔到副科級。」


對上對下的「夾心層」

需要看到的是,躋身領導層的90後們,目前的職位也大多是基層職務,可以概括為「活多、權小」,如何協調對上對下的關係,往往會成為他們的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

在知乎論壇上,一個稍顯敏感的職場問題從2013年起就不斷有人查閱、答覆,如今瀏覽量高達百萬:

職場中出現這類現象,具體原因需具體分析,但一些人性和心理因素是共通的。對此,那些新晉陞為領導崗位的90後們,會困惑於這一問題嗎?

「會有同事不服氣,最開始也有點頭疼。現在想清楚了,業務上靠能力說話,關係上靠交流協調,多數人還是明事理的。」自己的下屬基本都是同齡人,還有好幾位80後,幾次「觸碰」,反覆積累了經驗教訓後,林默覺得現在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相比下屬的不服,上級的不充分信任,或許更讓人頭疼。何雯最近就陷入這種焦慮中。留學歸國後她選擇了一家商貿公司就業,如今提拔到了部門主管的位置,但她卻動了離職的念頭。

「升職時領導就明確告訴我,想再晉陞一級是不可能了,部門的總負責人應該是個穩健的男生。」這句話讓她耿耿於懷,「感覺既是性別歧視,又好像對我的能力不夠認可。但領導平時對我還算不錯,也會委以重任。所以有點糾結,要不要走。」

何雯的感受不是孤例。據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受到尊重」是這些年輕人在職場中的首要需求,同時, 81%的90後希望能在忙碌充實的工作環境中獲得晉陞 。

無獨有偶,李言從原單位離職也是基於這種考慮。雖然晉陞很快,他卻感覺很快碰到了天花板,「不少問題老領導還是更願意依照自己的判斷定吧,對我提交的建議會擱置。感謝他最初的提拔,但兩人相隔30多歲,代溝還是挺明顯的。」如今他的領導是1978年生人,「下班了有時會一起喝喝酒,挺好的。」


覺得自己算初步成功嗎?

「謹慎樂觀,經常在自我肯定和否定中搖擺。」

「初步溫飽,成功尚早。」……

這一類答覆是上述採訪對象對中新經緯最多提及的。矛盾又真實的是,他們既想被認可為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卻又並不認為自己真的拉開了什麼「差距」。

不安來自於焦慮感。4月初,因為美團收購摩拜單車事件,一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躥紅,文中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描繪成了套現億萬財富的成功80後,並與普通工薪80後們的生活做對比,觸發了不少人的焦慮感。

韓寒等80後大V對此發文反駁,認為這種宣揚焦慮、傳播恐慌的價值觀並不可取。「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幹活認真生活,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套現幾億十幾億。」

「那篇文章是太偏激了,我認同韓寒說的。但要是仔細想想,其實裡面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何雯說,能夠儘早地升更高的職、加更多的薪還是必需的。

「基層領導的待遇並不豐厚,離成功還遠著呢。」林默覺得,現在年輕人說渴望升職,其實並不是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許可權去實現職業抱負,而只是想要一個更好的待遇。「壓力逼的你現實,大家對於成功的判定還是基於錢啊,沒錢就沒底氣。我覺得我們這代人註定在壓力下前行。」林默若有所思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培訓行業高峰論壇召開,騰躍校長在線發布教培行業觀察
Holberton學院完成A輪融資,要培養全棧軟體工程師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