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行走於生死之間,他記下每一次細膩的感動

行走於生死之間,他記下每一次細膩的感動

一段文字,詮釋一種生命的定義;

一種聲音,承載一個獨特的靈魂;

一次聆聽,傳遞一種溫暖的能量。

《生命時報》與你相約「生命悅讀」欄目,邀請嘉賓用聲音給文字帶上溫度,輕叩你的心門。願你聽見其中生命的力量,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醫生戴毅做客「生命悅讀」,與你分享他在工作中的感悟——《我與罕見病的十年》。

戴毅,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副主任醫師。在臨床工作中注重在循證醫學基礎上,以基因組醫學、精準醫學觀點,診治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致力於神經系統單基因遺傳病基因診斷、治療及遺傳諮詢。

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UNC-Wellstone Center for Muscular Dystrophy Research和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Duke Muscular Dystrophy Association (MDA) Clinic訪問學習。

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罕見病國家重點課題研究,並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我與罕見病的十年

文丨戴毅

大家好,我是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醫生戴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經歷和感悟。

1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但對於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卻不短。

10年中與罕見病、罕見病患者、罕見病家庭接觸的一幕一幕在我腦海中浮現,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憧憬也有失望。

大約十年前,我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神經系統基因缺陷性疾病,也就是常說的遺傳病。

罕見病中80%以上是基因缺陷性疾病,而基因缺陷性疾病中至少一半以上會累及神經系統。

這十年間我已數不清看過多少罕見病患者,但其中很多片段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忘不了一位劉姓河北患者,近十年一直堅持隨診和治療。最近一次隨診,患者的情況已幾近不能行走。在門診完成所有隨診流程後,我讓14歲的孩子先在外面等一下,我想單獨和這位父親談談。

我對孩子的父親說:「病情確實仍在進展,但感謝孩子父母這麼長時間全心全意配合治療,是你們讓孩子多行走了五年,你們是真正的英雄,謝謝你們!讓我們繼續努力。」說完,我抬眼看著眼前這位堅毅的父親,兩個男人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淚光。

忘不了一位羅姓四川患者,這是一對樂觀向上的母子。每次隨診時孩子都會問,「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我一定要好好上學。」母親笑著對我說,「我兒子的理想是以後做個醫生,給自己和別人治病。」

他們的堅強和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與他們接觸,我時常也會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忘不了一位姚姓河北患者,雖然很長時間診斷並不明確,但母親20年如一日,每日數小時給患者做自創的康復訓練,使患者體型一直保持良好,並且完成了大學學業。

就診後,患者被最終確診為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我非常驚訝,即使在國外,完全未經藥物治療,僅僅依靠康復訓練,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體型。

這樣的康復效果是專業康復師都難以企及的。母親無師自通,是偉大的母愛鑄就了這一切。

忘不了一位陳姓廣東患者,就診時已是一位年輕的在讀博士,正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攻讀直博。從小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身體殘疾,不得不一直靠母親背著上學。

就這樣,從小學到高考,母親把他背進了中山大學心理學專業,又背進了清華大學。

作為診治罕見病的醫生,比診斷困難更讓人揪心的是,確診後治療方式非常有限。除了少數有較好治療藥物的病種,大多數罕見病,特別是基因缺陷性罕見病,往往都缺乏特效治療辦法。

面對患者和家屬一雙雙渴望的眼睛,醫生心中也充滿無奈。每個醫生都希望藥到病除,但必須遵循這樣的客觀事實,一些不切實際的治療並不能延緩疾病,甚至可能加快病程進展。

這十年間,無論國際國內,對罕見病的重視與日俱增。對於不斷湧現的基因缺陷性疾病的新興治療方式,我充滿樂觀。

當然,仍有很多新的挑戰,治療藥物的可及性、昂貴的治療費用、中國基因治療如何追趕世界等等。好在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國家相繼出台罕見病藥物上市綠色通道政策,甚至可以無需國內臨床試驗,與國外同步上市。罕見病治療費用方面,多個省市也將多種罕見病納入醫保。

國內基因治療研發與產業化進入快車道,國內患者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有理由相信罕見病患者的明天會更好。

音頻製作:羅榕

End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四萬分之一的不幸不該被忽視!用制度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草莓用7個好處「撩」到你,春天裡最優雅的水果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