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國藝美術網關注名家白百益山水畫藝術

北京國藝美術網關注名家白百益山水畫藝術

白百益,1963年生人,先後畢業於菏澤師專藝術系,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書畫學會會員,泰山當代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中國畫藝委會主任,岱宗書畫院副院長,泰山玉泉書院副院長等。

地址:山東省泰安市實驗學校西校區

清韻恬淡 樸拙雋永

白百益其人其畫

肖峻/文

國畫家白百益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和山水情懷。

白百益生長在魯西南一個鄉村的農民家庭,作為弟兄姊妹中的老大,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其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在那個年代一名鄉村中學的高中生要實現「鯉魚跳龍門」,擺脫農民的身份絕非易事。然而,白百益卻在沒有任何早期美術啟蒙教育的情況下,因為一次機緣的偶遇而熱愛上了繪畫,並最終考取了菏澤師專美術系,後經山東師範大學的深造,終成出色的丹青妙手。

作為一位國畫家,白百益有著一般畫家所不具備的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他自幼生活在農村,長期的勞動生活和鄉土體驗,使他對鄉村的花草樹木和昆蟲鳥獸有著比一般畫家更親近的觀察和認知,因而他的描繪鄉村場景的小品往往妙趣橫生,現場感十足,極具感染力;二是由於他大學期間成績優秀,而非常幸運的從魯西南被分配到泰山腳下的一所學校任職。在此之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裡,他痴迷於泰山的雄渾與博大,足跡遍佈於泰山的每一道山樑溪谷,傾情記錄五嶽獨尊的偉岸風姿與四時輪轉,以寵辱不驚的淡然與從容,書寫自己所見、所思,經年累月的觀察、寫生和創造,使白百益逐漸形成恬淡平實的繪畫風格,完成了從真實再現泰山風貌(形似)向描寫自己胸中之山川丘壑(神似)的藝術創造過程。

沈宗鴦在《芥舟學畫篇》中認為「從事筆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識筆墨性情,又十年而規模粗備,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後才可幾於變化」。白百益走上中國畫職業道路已經三十四個春秋,歲月的磨礪和不變的堅守使他的畫面呈現出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和美學意象。他的以泰山雄偉山川為表現題材的山水作品,筆法老辣、風格樸拙,色調以墨色為主,畫面富有層次感。構圖方面,往往選取山勢較開闊處的巨石或樓閣平台為中近景,遠處更為峭立、悠遠的山峰則高不見頂,預示畫者始終處於攀登路途的自我寫照,而畫面整體上則給人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的歷史縱深感,與泰山所給予人的美學感受相得益彰。他的以飛泉、古木和奇峰為主題的畫作,往往構圖奇巧,出人意料。令觀者無不拍掌叫絕,發出會心的驚嘆。

白百益農村題材的系列小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和美學意境。這些精美的山鄉畫面大多通過兒童的視角來抒發,畫面多掩映在參天蒼勁的樹木之下,幾處溫馨的村居、一群溫順可愛的羔羊,一條水草豐美的小溪,鄉土生活的恬淡悠然躍然紙上。高大茂盛樹木常佔據畫面的較大面積,與村居、人物、山羊、小溪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畫面內容極為豐富。這類作品表達了畫家對於鄉村生活的懷念和濃濃的鄉愁,而這些都是有著長期農村生活體驗以及對於農民真摯淳樸感情的自然流露,由於發自「情真意切」的熱愛,因而畫面傳達出感人的精神力量和樸拙雋永的意趣。儘管早已遠離鄉村,然而鄉情、鄉韻也早已變為畫家藝術創作的源動力,他筆下的鄉村雖較少絢麗的色彩,但是生機盎然、意境深邃,畫面透出稚拙的自然之風和動人心魄的生命之美。

作為一名在牡丹之鄉長大的國畫家,白百益筆下的立軸牡丹畫格調高雅,畫面清新婉約,筆墨層次豐富。與大多數一味追求華麗富貴的牡丹畫不同,白百益的沒骨牡丹畫,構圖簡潔,布排精巧,色彩清雅,用墨講究乾濕濃淡的變化。其創作的綠、墨牡丹系列作品,一改牡丹畫的俗氣與匠氣,表現了國色牡丹高雅飄逸、雍容大氣的精神氣質。

畫品如人品。白百益為人神專志一,虛心靜氣,生性樸拙率真、淡泊名利,初識往往給人以木訥之感,然深入交談便覺平淡中蘊含雋永,樸拙中不失風骨。其恬淡無為、至靜至遠的人生追求與山水、花鳥畫創作實現了情景交融、物我兩忘。從白百益近期創作的系列中國畫作品看,他正在步入藝術創作的盛年,隨著筆墨技法的不斷純熟以及繪畫語言的日益概括凝練和個性化表達,他的國畫作品正在受到業內和社會大眾的高度評價。

我們期待著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中國畫佳作。

肖峻 於戊戌年仲春

歡迎關注北京國藝美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國藝美術 的精彩文章:

北京國藝美術網推薦畫家林道成國畫藝術

TAG:北京國藝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