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自主CPU發展之路

中國自主CPU發展之路

中國自主CPU發展之路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公告,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口任何技術、產品。此公告發布之後,引發了全球業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特別是事件背後折射出的中國在晶元領域的缺憾更是引發了國內各界的反思、討論。

其實,如今國內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產品所使用的晶元大部分是國產品牌,但在通信、工業等領域,國產晶元仍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

比如人們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的電腦內的CPU(中央處理器)就是晶元中的一種,是晶元研發領域中難度最大的一類晶元,目前CPU市場也幾乎被英特爾與AMD兩家公司壟斷。

中國從未放棄自主CPU的研製。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發產品之一便是2001年開始研製的龍芯處理器。到2016年10月,龍芯3A000處理器已研製成功。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曾在2016年底撰寫過一篇長達2萬字的長文,詳述龍芯15年的研發過程。現摘要刊發此文,希望通過回溯龍芯CPU的發展之路,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中國晶元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中國自主CPU發展之路

視覺中國

龍芯CPU 15年研發歷程

中國科學院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總裁 胡偉武

責編:陳惟杉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17期)


龍芯2E為繼續支持自主CPU研發打下了基礎

2006年9月13日,以長征勝利70周年命名為CZ70的龍芯2E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親自參加了龍芯2E的驗收會。龍芯2E的研製是「十五」末國家863計劃緊急安排的一個任務。當時「漢芯」造假事件被曝光,加上「十五」863計劃早期支持的龍芯2C沒有達到合同要求的SPEC CPU2000分值300分的目標,自主處理器研發受到普遍質疑。

2005年4月,科技部高新司領導把我叫到辦公室,問我到2005年年底前能不能完成863計劃「十五」初制定的主頻1GHz、SPEC CPU2000分值達到500分的目標。我說剩下不到一年時間,肯定來不及。他說根據有關規定,項目時間到期後三個月內(即2006年3月底前)提出驗收申請就算按時完成。我硬著頭皮接了該任務,因為我知道如果「十五」的任務完不成,那「十一五」國家是不是還支持自主CPU研發就成問題。經過艱苦的努力,龍芯2E在2005年11月底交付流片(把設計好的技術文件交給晶元生產廠家進行生產),2006年3月18日流片成功,達到了技術指標。雖然達到這些指標有些勉強(SPEC CPU2000分值達到500分是計算所的編譯組做了很多編譯優化實現的,但SPEC CPU的測試是允許進行編譯優化的),但畢竟完成了指標。

龍芯2E的意義從徐冠華部長參加完驗收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可以看出:龍芯2E的成功表明,我國在「十五」期間安排的自主CPU研發是成功的。這也為「十一五」期間國家繼續支持自主CPU研發打下了基礎。


「不能以任何經費的理由放緩龍芯3號的研製」

2005年深秋,利用龍芯2E流片後等待晶元回來的時間,我帶著部分龍芯課題組的骨幹在香山別墅討論龍芯3號的結構方案。

在龍芯3號結構基本確定後就展開了龍芯3號CPU的研發。但當時「十五」863課題結束了,「十一五」「核高基」(即「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和基礎軟體產品」重大專項)課題遲遲啟動不了。為此,科學院對龍芯3號的研製給了500萬元的前期經費支持(執行期限2007年1月到2007年12月)。科技部高新司馮記春司長得知龍芯3號的第一款晶元龍芯3A1000已經基本完成設計,但缺少流片費時,在863計劃內緊急安排了2000萬的經費支持龍芯3號的研製(執行期限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原計算所所長李國傑院士曾經在計算所中層幹部會上當眾點我的名說,「胡偉武,你不能以任何經費的理由放緩龍芯3號的研製,計算所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支持龍芯的研發」,並在所內設立了一個經費沒有封頂的課題,到2010年龍芯第一筆「核高基」課題經費到賬時,龍芯課題組已經預支了計算所七八千萬元經費。

不記得經歷了多少加班加點,龍芯3A1000於2008年底交付流片。只記得流片前的幾個月每天晚上10點開例會安排工作。晚上10點例會是非常高效的一種工作方法,會後大家把有關設計在EDA伺服器上跑起來再回家,第二天早上上班時剛好跑出結果來;如果是早上上班後開始在EDA伺服器上跑,基本上大半天就在等待伺服器運行出結果中度過。在此後龍芯CPU問題的攻關中,一直沿襲了晚上例會安排工作的方法。

2009年5月20日龍芯3A1000晶圓生產下線,9月28日樣片回來,成功啟動操作系統,主頻800MHz~1GHz。龍芯3A1000在2012年又進行了第二次改版。3A1000的第二次改版於2012年2月下旬流片,2012年8月中旬流片成功。至此龍芯3A1000就很穩定了,至今還是龍芯銷售的一款重要晶元,尤其是在工控領域。

現在回頭看,龍芯3A1000的研製是成功的。3A1000是我國第一個四核CPU晶元。在3A1000的研製過程中,我們掌握了多核CPU的片內互連及Cache一致性技術,以及片間多路互連技術。直到今日,龍芯仍然是唯一能支持多路伺服器的自主CPU。在最近國外CPU企業對中國企業的CPU技術授權中,支持多路伺服器的技術受美國政府限制還是不能給中國的。龍芯3A1000處理器核的性能略高於Pentium III的水平,在2006年龍芯2E剛出來時這個性能還說得過去。龍芯3A1000仍沿用該處理器核有點慢了,但在應用比較固定的很多領域還能用,按理說龍芯的下一款CPU應該致力於處理器核的性能優化,大幅度提高通用處理性能,但在學院派的思想主導下,隨後的龍芯3B走了彎路,使龍芯遭受了挫折。


龍芯3B為何遭遇挫折?

龍芯3B的研發得到「核高基」重大專項的支持,是在龍芯團隊轉型成立公司(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以及有關部門大力展開自主基礎軟硬體應用試點的背景下展開研製的。2010年把龍芯課題組轉型成立公司是下了很大決心的,當時已認識到不能腳踩兩隻船,辦企業和做研究不一樣,即使嘔心瀝血,也是九死一生,因此一定要專心,要求絕大多數技術骨幹都從計算所辭職。

龍芯公司的成立得到很多領導專家的支持。龍芯3B的研發工作在2008年底龍芯3A交付流片後開始全面展開。首款龍芯3B1000繼續基於65nm工藝,目標主頻800MHz~1GHz,八核結構,每個核包含兩個256位向量部件,峰值浮點性能達到128GFLOPS,這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行列。龍芯3B1000於2010年6月20日左右流片,2010年11月底回來第一批晶元。但第一批晶元回來測試並不順利,連操作系統都啟動不了。很快就找到了原因:由於晶元可測性設計部分的邏輯設計錯誤,在功能模式下誤把內存引腳置為測試狀態,導致晶元訪問不了內存,通過FIB(用離子束改變矽片上的連線)修復後功能正常。

這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龍芯歷史上從來沒有犯過這樣簡單的錯誤,而且在同一時期流片的龍芯1A、龍芯2I等晶元也出現了由於簡單工作失誤引起的錯誤。究其原因,是龍芯團隊在2010年初從課題組管理機制轉向公司管理機制的過程中,原來「作坊式」的設計流程被打破了,「工業化」的設計流程沒有建立起來。在課題組階段,我作為課題組長,每顆晶元從結構設計、邏輯設計、功能驗證、可測性設計、定製設計、物理設計各個環節從頭盯到尾,及時協調各組的配合,關注每一個細節,因此沒有出現管理上的錯誤。而在3B1000的研製過程中,龍芯課題組轉型成立了龍芯公司,我的主要精力轉向公司,晶元研發的總協調人缺位,導致頻頻失誤。痛定思痛,從此我著手晶元研製的質量體系建設,建立了「五步法」(立項、方案、簽核、測試、結項)研製過程,並詳細規定了每個階段的研發和審核內容。在此後龍芯公司進行的幾十次流片中,沒有出現過嚴重的質量問題,而且比我作為課題組長天天盯著效率高很多。

龍芯3B的研製過程真是一波三折。出現過龍芯從課題組向公司轉型過程中的管理問題,生產廠家引起的問題,多核互相訪問引起的死鎖問題,處理器核Cache一致性引起的問題。在解決了一個個問題後總算取得了成功。

但龍芯3B的主要問題不在研製過程中,而是剛開始定方向就出了很大偏差。主要問題在於雖然龍芯團隊從課題組轉型成為了公司,但龍芯3B的研發還保持著學院派導向,過度追求多核以及浮點峰值性能的單一指標,通用處理性能不足,滿足不了在「十一五」期間展開的自主CPU應用和試點對性能的要求。

龍芯3B在學術上是成功的,3B1500峰值浮點運算速度達到160GFLOPS,現在拿出來也不丟人,當時在國際上算高的。但3B1500的通用處理能力比3A1000提高得不多,通過每個處理器核增加128KB的私有二級Cache以及主頻及內存頻率的提高,3B1500的單核通用處理性能比3A1000提高了30%~50%,但與國外主流產品的性能差距還很大。

「十一五」期間,多核CPU成為國際學術界的熱點研究方向。因此,學院派思想主導的國內CPU在「十一五」期間都放鬆了單核性能的提高,而是轉做多核,而且核數做得比國外還多。2006年研製成功的龍芯2E的通用處理性能與市場上主流X86處理器差一到兩倍,但龍芯CPU的單核性能從2006年的龍芯2E到2013年的龍芯3B1500隻提高了50%左右;而在此期間市場主流X86處理器的單核通用處理性能提高了5倍以上。也就是說,「十一五」期間我國CPU通用處理性能被國外大幅度拉開了距離,從相差一到兩倍到相差一個數量級。

技術上的差距體現在市場上就是不好用。「十一五」期間,國家有關部門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開始了自主CPU應用試點,大量的應用往基於自主CPU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上移植。在2011—2013年的3年中,以嵌入式計算機為代表的裝備類應用取得了不少成功;而以通用PC和伺服器為代表的信息化類應用雖然通過基礎軟硬體的磨合優化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自主CPU的性能基礎與國外產品有數量級差距,在很多應用中遭遇性能瓶頸。

由於自主CPU的通用處理性能不夠,2013年起,「核高基」基本上放棄了CPU自主研發路線,轉而支持引進國外CPU技術的路線。以IBM、AMD、威盛、ARM為代表的國外/境外CPU乘虛而入,紛紛尋求與國內企業合資或開放技術授權的方式,把原來的產品搖身一變成為自主CPU(操作系統和資料庫也有類似情況)。這使得主要靠國家支持進行研發的龍芯CPU陷入了巨大困境。

雖然當時對「核高基」支持引進CPU不滿,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自己在「十一五」「核高基」支持的龍芯3B上沒有擺脫學院派的慣性,走了彎路,滿足不了當時迫切的自主信息化市場需求。


龍芯如何調整思路?

痛定思痛,知恥後勇。2013年5月,龍芯公司結合市場需求對CPU的研發路線進行了認真調整。

一是龍芯3號系列多核CPU不追求核的個數而是大幅度提高單核性能,放棄高性能機專用CPU的研製,暫停16核處理器研製,重點把雙核、四核處理器做精做透。二是龍芯2號系列SOC晶元不追求「大而全」的複雜度,而是重視結合用戶需求定義晶元,以及SOC片內互連的通暢性。三是龍芯1號系列結合特定應用,如宇航、石油、流量表等研製專用晶元,專用晶元產業鏈短,容易形成技術優勢並快速形成銷售(如面向宇航應用的龍芯1E和1F已經為龍芯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銷售收入)。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龍芯研發和市場結合的作用開始顯現,2014年龍芯公司銷售收入比2013年增長51%;2015年在2014年基礎上再增長57%,為龍芯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龍芯公司逐漸擺脫國家項目的支持,能夠主要通過市場銷售養活團隊和產品研發。

基於上述對龍芯CPU研發路線的調整,2013年5月,我們暫停了已經完成主要設計的16核龍芯3C處理器流片,開始四核3A2000處理器的研發。核多了沒有用,單核必須要強。就像體育比賽,靠人多取勝的只有拔河(相當於計算機中的高性能計算機),絕大多數項目要靠運動員個人素質。3A2000主要目標就是大幅度提高單核性能,使單核通用處理器性能提高3倍以上。

目前3A2000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其中經過測試支持通過直連形成多路伺服器的晶元成為3B2000。


龍芯3A3000為何對自主CPU具有里程碑意義

龍芯3A3000是在2015年5月臨時安排研製的。2015年5月初,我去常熟跟龍芯夢蘭公司的張福新、吳少剛等人討論3A2000整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大家對3A2000大幅度提升性能都很高興,大大增強了信心。經過認真討論,我們認為如果我們採用Intel的Tick-Tock(嘀嗒)研發策略,應該可以很快推出主頻1.5GHz以上,綜合性能超過2GHz的ARM和威盛的處理器。Tick指的是結構不變,通過工藝優化提升性能;Tock指的是工藝不變,通過結構優化提升性能。Tick-Tock策略可以把兩個晶元流水推進,加快進度的同時降低技術風險。

2016年10月17日,龍芯3A3000通過了龍芯公司質量體系要求的商業級產品的鑒定檢驗摸底測試(工業級產品鑒定檢驗工作正在同步展開),表明龍芯3A3000可以進入批量生產狀態。目前3A3000已開始小批量生產,其中經過測試支持通過直連形成多路伺服器的晶元成為3B3000。

龍芯3A3000運行SPEC CPU2000定點分值1100多分,浮點分值1700多分,運行一遍不到一個半小時。回想2002年龍芯1號剛誕生時,運行一遍SPEC CPU2000需要近3天時間,龍芯2C由於SEPC CPU2000分值沒有達到863課題合同要求的300分而沒有完成驗收,龍芯2E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達到500分,真是「向來枉費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3A3000研製成功對自主CPU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

首先,3A3000的通用處理性能已經跨過了國際通用處理器性能的第一個門檻,其單核SPEC CPU2006性能已經不低於ARM用於伺服器的高端處理器、Intel的低端系列(凌動系列)處理器以及威盛處理器,而且3A3000的訪存帶寬已經與AMD以及Intel的高端系列(酷睿系列)持平。這樣的性能玩複雜的3D遊戲可能還有差距,但對於以黨政辦公為代表的事務處理應用是足夠了(如果軟體做適當磨合優化,3A2000就夠了)。龍芯3A3000跨過了國際通用處理器性能的第一個門檻後,也為下一步跨越第二個門檻(即達到Intel和AMD主流處理器的性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3A3000的通用處理性能超過了目前靠引進ARM和威盛技術發展的國內同類(四核)CPU。「十一五」開始的自主信息化應用試點發現第一代自主CPU通用處理性能不夠的問題後,國內CPU研製單位均展開了第二代CPU的研發,並衍生出三條不同的技術路線。第一條是以龍芯和申威為代表的「研」的路線,即通過分析第一代產品應用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自主研發升級。第二條是「攢」的路線,即使用國外的處理器核「攢」SOC,並在此基礎上對處理器核進行局部優化。第三條是「O(ODM)」的路線,即中國人掏錢請外國人干,目前主要是把國外/境外已有的現成設計直接拿過來換成中國的品牌。由於自主研發路線在「十一五」期間走了彎路,很多人對自主研發路線產生了疑慮,覺得此路不通,因此「核高基」在「十二五」期間主要支持以ARM的處理器核「攢」SOC的路線和「O」威盛的路線為主。一是錢多,二是引進別人的產品省時間,加上龍芯3A2000與境內工藝磨合,在產品化方面花了較多時間,從2014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採用引進技術的CPU大肆攻擊自主CPU性能不行,要求在已有的自主信息化試點中換掉龍芯(而且確實換掉了一些),給龍芯造成很大壓力。

3A3000的通用處理性能超過引進的ARM和威盛技術的CPU,加上前些日子使用申威處理器的「太湖之光」高性能機取得世界第一的好成績,充分說明不論是通用CPU還是高性能機專用CPU,自主研發的道路都是走得通的,不僅安全性好,性能也高。尤其是通過自主研發形成持續改進能力後,未來的後勁更足。可以說,在與引進CPU的技術路線的鬥爭中,龍芯3A3000拉開了自主CPU戰略反攻的序幕。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龍芯3A3000的研製沒有得到國家項目的補助,是完全由企業自己掏錢研製的自主通用CPU,也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文為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於2016年10月撰寫的《我們的龍芯3號——致龍芯15周年》。原文共兩萬餘字,本文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2020年前,龍芯爭取成為行業型的CPU龍頭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傑 | 北京報道

中興通訊遭美國制裁一事引發深入討論,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

作為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龍芯及其研發團隊和團隊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龍芯CPU首席科學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中國自主CPU發展之路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

「短期來看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壓力很大,長期來看利大於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總要經歷一些磨難,這次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就是我們在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一個磨難。由於我國集成電路長期依賴於人,『禁運』如果繼續發酵,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企業會面臨很大壓力,甚至不少企業面臨生存困境。我們必須徹底拋棄幻想,立足於自主研發。」在中興事件發生後,胡偉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龍芯CPU從2001年開始研製,發展之路上一度飽受爭議。

龍芯面臨過的最大爭議,可能來自胡偉武在2008年時的一句話,他在當時表示,未來5年內,龍芯將成為全球CPU多極競爭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在近期輿論熱議中興事件的背景下,胡偉武當年的話又被翻出,而在英特爾和AMD仍牢牢把持CPU市場的當下,這句話被不少人視為「打臉」的證明。

其實,2015年胡偉武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就曾說:我們可以做出世界第一的龍芯CPU,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生態圈。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生態圈,你就算世界第一照樣沒人肯用。

2017年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閉幕會後,胡偉武在黨代表通道回答記者提問。他表示,十八大以來,龍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就是從科學院的「象牙塔」走向了市場,包括國家戰略安全的市場以及開放的市場。現在龍芯已經應用於包括北斗衛星在內的十幾種國家重器中,以及應用於黨政辦公等信息系統中,還走到了國外,實現了從基本可用到可用的跨越。

「我做龍芯已經17個年頭了,相信我干到30個年頭的時候,我們會有自己的包括CPU和操作系統在內的技術平台,支撐我們國家的信息產業以及工業信息化的發展,促進我國信息產業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胡偉武說。


龍芯結束了只能用國外CPU造計算機的歷史

沒有CPU就沒有信息產業,就像鋼鐵支撐工業一樣,CPU支撐著信息產業。

CPU作為眾多晶元中的一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上只有美國能夠自主研發,其他國家不得不向美國購買,這樣就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方面美國隨時可以「卡住你的脖子」,另一方面,萬一晶元內被做了手腳將會是莫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消除隱患,17年前,三十齣頭的胡偉武在中科院計算所支持下,帶著隊伍經過一番鏖戰,研發出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1號。

其背景是,2000年後,全球信息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英特爾和微軟等大型跨國公司牢牢控制核心技術,而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表面的繁榮卻建立在國外核心技術的基礎之上,這讓胡偉武等第三代計算機人感到深深的危機。

2001年,胡偉武開始研發龍芯CPU,投入經費1000萬元做龍芯1號。2002年中科院計算機所宣布研究出第一枚「中國芯」——龍芯1號,標誌著中國人掌握了中央處理器的關鍵製造設計技術。

2016年,胡偉武在署名文章《我們的龍芯3號——致龍芯15周年》中回憶道:2002年8月10日清晨6點08分,「login:」的字樣如約而至地出現在用龍芯1號做CPU的計算機屏幕上,隨著一陣歡呼從蚊子成群的中科院計算所北樓105房間傳出,中國人結束了只能用洋人的CPU製造計算機的歷史,我抱著鍵盤,迫不及待地登錄進去。

龍芯1號發布22個月以後,被寄予厚望的國產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龍芯2號問世,具備了初步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其包括面向工控和終端類應用的龍芯2號SoC處理器。

2010年,胡偉武帶領核心團隊脫離體制創辦了龍芯中科,開始了龍芯CPU的產業化道路,正式進入第三個階段:在市場化條件下實現自主性。

「再也不用懷疑我們能不能做成這件事了」

在創辦企業之初,胡偉武發現與市場結合是比技術還難的問題,在壓力下,胡偉武一輪一輪地試錯,一次又一次地調整。

2015年,龍芯扭虧為盈,終於開始適應市場。同年4月,搭載龍芯抗輻照處理器的第17顆北斗衛星升空並順利運行。目前,龍芯的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黨政辦公、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十幾種「國家重器」中都有龍芯的身影,為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也讓龍芯成功打開了行業領域應用的市場大門。

龍芯經歷了三個岔路口,第一個是走市場化道路還是走學院派道路。CPU很複雜,讓企業一分錢不賺就做研發沒有企業會做,必須由國家投入研發,但投入研發都在科研院所、在高校。第二個是走自主研發道路還是引進技術道路,後來發現能力最重要,現成的技術不重要,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才有整個產業的主動權和主導權。第三個是做產品還是做生態,龍芯的目標是建立世界上第三套大的生態體系。

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主要建立在以Wintel體系和AA體系(ARM的指令集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為代表的國外基礎軟硬體平台上。胡偉武認為,要改變我國信息產業和信息安全受制於人的局面,不能只著眼於單項技術的突破和產品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必須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與產業生態體系,形成與Wintel體系和AA體系「三足鼎立」的局面才能掌握產業發展主導權,消除安全隱患。

據介紹,目前龍芯擁有500多家合作夥伴和用戶。通過賣CPU,龍芯已經可以盈利,而世界上盈利的CPU企業並不多。記者了解到,2006年剛開始推廣龍芯CPU應用的時候,很少有人相信龍芯能「用起來」,不知受了多少奚落和冷嘲熱諷,但龍芯現在不但能夠通過CPU的銷售實現盈利,並且銷售額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今年2月,胡偉武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談到:「我現在幹了龍芯17年了,再干13年,30年的時候我估計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生態。建立自主發展的CPU產業,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產業體系,是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產業發展的需要,而且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再也不用懷疑我們能不能做成這件事了。」


「寄望引進國外技術發展我國CPU,那是吃外國人的虧沒吃夠」

胡偉武在上述文章中寫道:美國可以通過不賣元器件在三個月之內把國人引以為豪的華為、聯想、中興等企業「搞死」,十大軍工集團有大半開不了張,我們有哪種產品不賣給美國企業,會制約美國的Intel、IBM、谷歌、微軟、蘋果呢?

胡偉武表示,正如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容易改的都改完了,剩下都是難改的;創新也進入深水區,容易創新的都創完了,剩下難創新的,需要十年磨一劍的積累。我們的IT產業先學會了用國外的晶元在主板上「攢」系統,後來又學會了用國外的IP在硅上「攢」系統。掌握這些簡單技術後,下面該深入到CPU、GPU(圖形處理器)這些複雜的核心模塊中。

放眼國際市場,雖然Nvidia幫Intel做配套GPU,Intel還是堅持自己做GPU;雖然Imagination幫ARM做配套GPU,ARM也堅持自己做GPU;雖然開源的火狐瀏覽器很不錯,谷歌還是堅持自己做Chrome瀏覽器。蘋果和高通公司都是在ARM的架構授權下自主設計處理器核,其性能遠高於ARM的處理器核。胡偉武認為,只有技術上不受制於人,才有產業上的主動權。

胡偉武在前述電視節目中表示:「我自己回顧了過去17年的路,覺得彎路比直路多,我每次取得一點進步,或者是研發上的或者是市場上的,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就想大躍進,大踏步的前進,結果就摔跤,我犯了很多「左」的錯誤,所以我現在很清楚了,2020年前,龍芯就是爭取成為行業型的CPU龍頭,2030年的目標才是支撐產業型的,現在看來我自己達到第一個目標應該是問題不大了,能不能達到第二個目標?還是要努力的。」


關注《中國經濟周刊》頭條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