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業內人士揭挖礦木馬程序背後利益鏈

業內人士揭挖礦木馬程序背後利益鏈

調查動機

在一段時間裡,比特幣等電子貨幣如過山車般的行情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其中就包括專門用計算機運算獲取比特幣的「礦工」。不過,除了正常的「挖礦」,也有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這個領域,設計出種種木馬程序,其危害不容小覷。

法制日報記者 杜曉

近日,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了《2017年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其中提到,與PC平台一樣,各類木馬程序也是Android平台的重要信息安全隱患。受近期比特幣等電子貨幣價格快速飆升影響,曾在2014年短暫爆發過的Android平台挖礦木馬再度死灰復燃。

挖礦木馬究竟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又會產生哪些危害?《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挖礦木馬攻擊用戶伺服器

《2017年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稱,挖礦,是獲取比特幣等電子加密貨幣的勘探方式的昵稱。由於其工作原理與開採礦物十分相似,因而得名。手機挖礦木馬,就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其手機的計算能力為攻擊者獲取電子加密貨幣的應用程序。

牛晨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三學生,2017年11月,他第一次遭遇了挖礦木馬。

「當時,一家雲服務商給我發通知,說我的伺服器可能被木馬攻擊了。我登上雲伺服器後,發現伺服器CPU利用率為100%,很顯然屬於異常情況,就進去看了一下進程,發現了挖礦木馬。」牛晨對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牛晨說,他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但沒有發現特別好的解決辦法,因為自己伺服器上並沒有重要的文件,所以就直接重裝了系統。

除了普通用戶,一些互聯網公司也遇到過類似情況,除了重裝系統,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張偉就職于山東省濟南市一家網路公司。2018年3月17日,張偉和同事發現,公司的伺服器運行十分緩慢。同事打開任務管理器查看正在進行的任務後發現,存在一個名稱為「mining」(挖礦)的任務,他們通過這一名稱確定其為挖礦木馬。

「我們公司的伺服器地址在香港,伺服器上的數據在其他地方都有備份,所以當時就選擇了直接清理掉伺服器上的所有東西之後重裝系統,然後再重新搭環境部署項目,一共花了將近兩個小時。」張偉說。

張偉認為,在區塊鏈大勢之下,挖礦木馬十分常見。

「這是我們公司的電腦第一次被黑,我自己的電腦比較注重安全,所以很久沒有遇到過病毒木馬。平常少上亂七八糟的網站、少用來路不明的外存設備、不要亂下載或打開來路不明的軟體就行。」張偉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不少網頁被植入木馬程序

歐格是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今年1月14日,他在登錄一家視頻網站時收到了電腦上安裝的殺毒軟體以及安全防護系統的提示。

歐格稱,安全防護系統可以發揮實時檢測異常和威脅、主動隔離、彈窗報警等作用,出於好奇,他點開了詳情頁,這才發現木馬程序是用來挖礦的。

歐格對此開始進一步研究,原來是這家視頻網站的網頁廣告上被掛了挖礦木馬,有人在頁面資源中混入了用於挖礦的木馬腳本。

「這個木馬的攻擊方式和結構並不特殊,重點在於它所做的事情是『挖礦』。這種木馬的存在已經有些年頭了,挖幣潮過去後可能仍將存在。」歐格說。

除了視頻網站,也有網友反映稱,在瀏覽某漫畫網站時也遭遇了挖礦木馬的侵擾。

印亮是一名在微博上小有名氣的數碼博主,記者與印亮取得聯繫後了解到這樣一件事:2月21日,一名粉絲對印亮說,他在挖礦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挖礦木馬。剛開始,他以為是礦池被植入了挖礦木馬,但是覺得邏輯不通。印亮認為一個礦池中不可能被植入挖礦木馬,如果想以此途徑牟利,與其用這種方式,不如直接用客戶端盜取更為有效。

直到次日,這名粉絲才查明木馬的來源,他回憶起自己在曾經點開過一家漫畫網站,經過反覆確認,最後得出的結論為,上述漫畫網站的主頁被植入了挖礦木馬,因為只要一點開網站主頁,系統就會立刻提示發現威脅。

印亮隨即在微博上聯繫了該漫畫網站官方微博賬號,不久便收到了工作人員的回復,工作人員稱自家網站被攻擊了,在接到用戶反饋後安排技術人員排查處理,已經恢復。

挖礦木馬不僅鍾情於網頁,還存在於一些軟體中。

2016年,不少用戶反映一個影音軟體被植入挖礦木馬,竊取用戶算力。

陳申是這款影音軟體的用戶之一,對於2016年9月的經歷,他至今仍記憶猶新。

陳申向記者回憶,那是他第一次接觸挖礦木馬,此前對於這一事物並無多少了解。當時,他的電腦里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個2GB的文件,每次刪掉之後還是會自動生成。後來,他看到許多網友稱可能是使用這個影音應用引起的,他就將其卸載了,之後那個文件真的就不再自動生成。

「那個文件的名字很長,很像是用一串哈希值(是一種從任何一種數據中創建小的數字指紋的方法——記者注)命名的,因為後來看到有文章說可能是那個播放器的問題,我卸載之後的確能夠順利刪除,所以我判斷那是挖礦用的。」陳申說。

挖礦木馬侵害用戶權益

在北京某網路公司工作的李蒙是加密電子貨幣愛好者,她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使用挖礦木馬盜取其他用戶的終端算力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

「有一些人進入礦池挖礦,為了使自己的分成更多,就需要佔用更多的設備,就這樣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盜用別人的資源,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為,而且也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李蒙說。

李蒙常常會自我調侃,「挖了一天礦掙了8.64元,用電12度,我還有挖下去的必要嗎」?

據李蒙介紹,挖礦造成的電費以及設備的損耗相當大,而將挖礦木馬植入到其他人的設備中則可以有效減少「礦工」的成本,這對很多人來說頗具吸引力。

在某網路公司工作的高嚴認為,挖礦木馬猖獗的原因不僅僅在於「礦工」,有一些網站或者軟體開發商為了牟利,主動開發挖礦木馬或者和相關組織合作,在自己的產品上捆綁木馬,盜用用戶的算力進行挖礦,從而進一步為自己牟利。

「互聯網行業中許多網站面臨同質化競爭,也有很多應用的生存難以為繼,缺乏新的盈利模式,因此只能出此下策,通過掛馬的方式賺一些『外快』維持運營。」高嚴從事軟體開發行業多年,他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如今行業內部有些服務提供商本身也是挖礦木馬泛濫現象的「幫凶」。

「挖礦木馬數量大、範圍廣,想要根除並不容易。」高嚴對記者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制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聯合英法空襲敘利亞受到廣泛譴責 發射百餘導彈傷及平民
陳愛蓮代表提出加強軍民融合法治保障 加快創新體系建設

TAG: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