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萊賽和他的《美國的悲劇》

德萊賽和他的《美國的悲劇》

專欄

德萊賽和他的《美國的悲劇》

——讀書雜記

文/莫伸

讀德萊賽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時,我已經結束了在農村插隊當知青的歲月,被招到寶雞鐵路東站貨場當上了裝卸工人。

早在中學時代,我就知道了《美國的悲劇》這本書,印象中好像是瞿秋白寫文章推薦的。瞿秋白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政治家。而《美國的悲劇》這樣的標題又太沒有藝術色彩,所以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部政治著作。等幾年後終於捧到手時,才知道是小說。

那時候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小說仍然是被批判和禁毀的重災區。連《青春之歌》、《紅旗譜》、《紅岩》、《紅日》這些革命得不得了的小說也全都成了不許閱讀的禁書。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能夠讀到一位美國作家寫的小說該多麼困難!

上世紀70年代在寶雞鐵路東站貨場當裝卸工,前排左一為劉哲,左二為莫伸

當時我們都喜歡讀書。不管誰有一本小說,只要拿到貨場里來,馬上就會有無數人迫不及待地排隊預約。

已經記不得這本書最初的擁有者是誰了,總之經過無數人的傳閱,它終於傳到了我的手裡,傳給我的「上線」並且嚴格地向我規定了閱讀時限,下一個班就要交還。記得我拿到書時,正好是下夜班。由於我們每天都是裝卸水泥煤炭等物品,滿身滿臉全是灰,所以和往常一樣,我先去公共浴池洗澡,之後吃飯,之後躺在床上,迫不及待地開始讀書,心裡計劃著最多讀兩個小時就睡覺。

誰知沒讀幾頁,竟被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還記得書中那個叫克萊特·格里非斯的美國青年面對著燈紅酒綠是怎樣地垂涎三尺,而為了擺脫貧困又是怎樣的全力鑽營。當他處於貧賤時,他和純潔而美麗的女工洛蓓達熱戀著,而當他經受不住錦衣玉食的誘惑而想另攀高枝時,則心狠手辣地將這位心地純潔且已懷有身孕的姑娘設計害死,整個過程栩栩如生,讀得我時而緊張,時而憤怒,連絲毫睡意都沒有了。

從上午讀到中午,又從中午讀到晚上,肚子餓了,爬起來胡亂填點兒東西繼續讀。整整一夜未睡(如果加上前一個夜班,是整整兩夜),等凌晨4點半,終於全部讀完。

多少年後——是在九十年代初,我在西安東大街一家小書店偶然看到了這部書,但是只剩下最後一本了,我當即提出要買。但服務員卻說已經有人買過了。是一位年輕的女性買下的,我急忙與這位女性商量,能否賣給我,哪怕多出些錢,但是她不肯。

她會不會和我一樣,也是此前讀過這本書,想把這本書握在自己手裡,以便有時間再讀呢?

歲月流逝,那種為讀一本書而排隊預約的場面已經不再。但是閱讀《美國的悲劇》的過程卻始終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並由此使我常常思索。

為什麼我們會那樣如饑似渴地讀書?

其實很簡單,人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人需要憧憬,需要嚮往,需要美好的心靈和崇高的靈魂,還需要很多精神的娛樂和享受,正是它們,與物質上的需要一樣,構成了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果精神與物質兩項中有任何一樣空缺,生活就會貧乏和蒼白。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

莫伸。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當過插隊知青,裝卸工人,報社記者、鐵路局文聯副主席、西安電影製片廠編劇、導演、文學部主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出版個人專著20部。長篇小說有《遠山幾道彎》、《塵緣》、《權力劫》等,長篇紀實文學有《闖蕩東歐》、《大京九紀實》、《一號文件》等,另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小說曾獲得各類獎項,如《窗口》獲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沉寂的五岔溝》獲小說界優秀中篇小說獎,《塵緣》獲啄木鳥優秀長篇小說獎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孟加拉文等數種外文。其中除《塵緣》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長篇小說連播中播出外,另有《生命在凝聚》、《挑戰極限》等7部作品被改編成廣播劇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

創作的影視作品頗豐。電影有《家在遠方》、《支書和他的媳婦》、《古路壩燈火》等,長篇電視連續劇有《東方潮》、《郭秀明》、《一起走過的日子》等。影視劇本先後獲建國四十周年優秀電影劇本獎、夏衍電影劇本獎、老舍劇本獎提名獎等。影視劇先後獲得中宣部第八、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中國農業電影電視「神農杯」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巫山第二屆「神女杯」優秀故事片獎、陝西省首屆文藝創作大獎等。

【投稿說明】

如有疑問可在後台留言詢問

歡迎關注「淺海文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淺海文苑 的精彩文章:

江南煙雨油紙傘

TAG:淺海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