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意+體驗+工匠精神,打破工業旅遊「魔咒」!

創意+體驗+工匠精神,打破工業旅遊「魔咒」!

從世界範圍來說,工業旅遊的佔比大約佔到旅遊規模的10%至15%之間。到2020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將達到70億人次,那麼,工業旅遊的旅遊人數在7億至10億人次之間。」

工業旅遊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發達國家比較興盛。但在國內,工業旅遊仍相對冷門。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5年全國工業旅遊接待遊客超過1.3億人次,工業旅遊收入達100億元。同期旅遊總人次超過4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4.13萬億元,相比較而言,工業旅遊在其中佔比分別不足4%,可見中國工業旅遊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為了發掘中國工業旅遊的發展潛力,在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上,包括藍裕文化合作企業張裕在內的45家來自全國重點工業城市旅發委、旅遊局,大型工業企業,景區和相關機構聯合發起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體(聯合體)。聯合體定位為全國性、綜合性、非營利的旅遊聯合組織,試圖成為工業旅遊發展專門平台,促進中國工業旅遊創新發展。

從企業宣傳過渡到創意體驗

事實上,張裕集團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工業旅遊計劃,推出了多樣化的旅遊項目,並持續興建了八大酒庄、一個博物館和一個葡萄酒城。遊客可通過專門參觀通道,了解整個生產線,了解葡萄酒是怎麼生產的,體驗葡萄酒,DIY自己的產品,參觀酒文化博物館,系統了解張裕葡萄酒及葡萄酒的歷史文化。張裕的每個項目都非常成功,單個項目年接待遊客達到20萬,收入在6000萬左右。

除了傳統的工業旅遊參觀項目,愛斐堡融入了博物館、休閑度假、影視娛樂、婚紗攝影、專業知識培訓等,為工業旅遊開展的橫向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鑒,可以借鑒給許多享譽國際的大品牌,例如貴州茅台、承德露露等,完全可以操作類似的活動,將自身的企業和整個區域的旅遊品牌牢牢捆綁、深度融合。

這種體驗使工業生產過程變成了遊客的體驗過程,讓遊客在體驗過程中享受舒適和歡樂;工業產品變成了遊客喜愛的旅遊商品,並讓遊客快樂的參與和分享這個過程。

遊客在感受現代化車間嚴謹的工作氛圍之餘,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上傳自己心儀的照片,領取到屬於自己的酒瓶,親眼見證著自己的專屬產品在義大利全自動灌裝線上經過各個流程變成自己心儀紅酒的過程。現場參與活動的遊客興奮地說:「從沒想到過能拿到這樣屬於自己的紅酒,也讓我見證了你們產品的品質保證,以後喝酒就喝張裕的酒。」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Zolleverein(關稅同盟)煤礦在德國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工業遺產。在以前古老採煤活動的基礎上,從1928~1932年建起了這個現代化的煤炭企業。它是那時歐洲最具現代化的煤礦,無論是建築還是生產過程,其設計和組織都非常合理非常專業化,並立即成為了一種範本,而且一開始就成為日產量最高的煤礦。目前所重點保護的是最中心的第12個煤井架。

過去傳統的觀念強調建築的功能性:工業建築應該是什麼樣子、寫字樓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幾乎形成了固定的程式。而當人們改變舊工業建築的功能時突然產生了一種打破程式的快感,原來寫字樓設計室也可以放在寬大的廠房裡,人們不但擺脫了某種束縛,而且工業文明的氛圍既給人們帶來了厚重的歷史感,也激發了人們利用舊物的創造意識。許多與設計有關的小公司(也許是為了容易獲得靈感和樂趣、或為了得到集聚效應)紛紛到這裡來租場地辦公。使這箇舊礦區看起來更像一個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園地。

Zolleverein(關稅同盟)一方面整體上得到了重新利用,另一方面這個工業遺迹的工業景觀的各個功能單元依然清晰可見,過去和今天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每年有導遊組織的旅遊者約有10萬人光顧這裡,而自行來這裡的遊客更達50萬之眾。這說明此地已被公眾所接受,現在已經成為德國甚至國際上一個重要的景點。

如今,煉焦廠和第十二號礦井共同成為一座享譽國際、無與倫比的工業建築,這裡還擁有一座充滿活力的文化中心。在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礦區」,可以了解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現代化以及重工業的發展。

豎井與廠房

在上世紀90年代,海爾集團就推出「海爾工業游」項目,專門成立了海爾國際旅行社,投資1億元興建了海爾科技館,在園區、車間內規划了專門的參觀路線,配備了專門的講解員,把購物、參觀、交流、娛樂融為一體。此次,海爾集團也是聯合體的45家成員單位之一。

但僅僅為企業品牌宣傳服務的旅遊產品,並不能真正展示工業旅遊的魅力。生產型企業由於有各自的主業,很難給予工業旅遊足夠的重視。缺乏對工業旅遊市場的研究,導致產品並不能真正滿足遊客需求,互動體驗不夠,導致遊客不喜歡,沒有粘性和回頭率,進而導致企業工業旅遊項目的逐漸衰敗,也不懂的更新換代,最終讓工業旅遊成了。

工業旅遊所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在新興工業領域,有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等,這些領域內容的科技感、新鮮感對於遊客來說更為明顯;在傳統的輕工業與重工業,細分到各個行業,又有煤炭、鋼鐵、化工、紡織等。此次聯合體成員單位中,比如首鋼集團、蒙牛乳業、張裕集團、海瀾集團、東阿阿膠、衡水老白乾、君樂寶乳業等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

張裕博物館

我國工業旅遊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旅遊功能不完善,其主要原因在於目前的工業旅遊項目多為工業企業自身推出,企業對旅遊業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在發展的初期階段與旅遊部門的聯繫不多,因此往往是用企業工作的經驗來指導旅遊工作,而不是用旅遊業的標準規範和指導工作。

對比我國台灣地區,台灣從2003年 「觀光工廠」啟動計劃,目前有超過130家觀光工廠,2016年的參觀人數達到2210萬人次,相較台灣地區不到2400萬的人口,這幾乎是個天文數字。2016年台灣工業旅遊收入約10.1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15%,保持了相當可觀的增長速度。

縱觀他們的成功,藍裕文化認為有以下兩點。首先,很多觀光工廠以旅遊為主業,這讓他們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潛心研究遊客心理,根據市場需求打造產品。例如,台灣一家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每年的營收中有75%是來自於遊客,只有1/4來自於其他外銷渠道;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一年就帶來22萬人次的觀光人潮;台灣著名的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每每以可愛造型的毛巾成為話題。

觀光工廠的另一個關鍵是創意驅動。觀光工廠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台灣文創產業水平,造型別緻、種類豐富的文創產品是工業旅遊吸引遊客的一大賣點和主要盈利點。相比較而言,大陸生產企業的工業旅遊項目,依然以普及生產知識、工廠展示為主,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足。

工業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工業旅遊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型工業旅遊項目,為生產企業提供品牌展示窗口、售賣渠道,催生產品創新;另一類是工業遺產旅遊項目,這對於整合和提升城市工業遺產價值、提升城市形象、升級傳統產業,幫助巨大。

「工業旅遊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新看點;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新賣點;對於旅遊業來說,是一個新熱點;對於城市來說,則是一個新的動力點」,唐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崔晗表示。

最初的工業旅遊正是發軔於工業遺產旅遊。上世紀50年代,作為工業革命的先驅,英國開始著手研究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這一進程隨著英國社會逆工業化現象逐漸加快,工業城市衰退,大量的工業用地被閑置下來,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這些用途單一、功能過時但是具有歷史價值、再生潛力和景觀特色的工業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對其進行改造、更新和開發實踐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工業遺產旅遊在英國應運而生,緊隨其後,生產型工業旅遊業逐漸興起。

在當下,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傳統工業逐步讓位於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型高科技產業,很多曾經繁榮的傳統工業區開始面臨發展的挑戰,出現生產過剩、工廠閑置、人員外遷等現象。在中國,唐山是工業遺產旅遊領域中重要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唐山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創造了近代中國工業史上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等「七個第一」,更留下了百年記憶的工業文明、工業遺迹、工業文化元素。

對於唐山工業旅遊如何進一步突破,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國華在會上強調,唐山的工業旅遊第一要牢記以目標遊客為中心,一切的創意、設計與景觀改造工程都要從目標遊客的需求出發;第二,要堅持「創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念。

事實上,工業遺產旅遊與生產型工業旅遊雖然大小維度不同,一個著眼於城市經濟,一個著眼於企業發展,但核心要點是統一的,均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均要以創意為驅動力,這是工業旅遊資源產生獨特吸引力的根源,也是挖掘中國工業旅遊巨大潛力的關鍵點。新成立的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體將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驢咖來了 的精彩文章:

TAG:驢咖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