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一個秀才的悲慘生活實錄…

明代一個秀才的悲慘生活實錄…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秀才的學術能力基本相當於大學博士,是縣試,府試,院(省)試三場考試的優勝者。

清朝後期每年約錄取2萬名秀才,全國約有40-50萬秀才。

每年錄取的秀才約佔人口的1/15000。

目前,我國每年錄取博士7.5萬人約佔人口的1/20000。

所以秀才的社會地位與博士相當是沒有問題的。

這是之前老王文章的描述,不過看來不全對啊。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一首民謠。

說的是一個寒門子弟只要通過寒窗苦讀,就能夠鯉魚躍龍門,改變自己悲苦的命運。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很多出身貧寒的學子考了一輩子也沒有考中,所以只能潦倒一生,無奈作一個窮酸秀才。

科舉這條路比起現在的高考來說,是更難走的,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即便是過了這條獨木橋,以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多少。

02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孟郊中舉以後的得意之作。我們總以為他的苦日子到頭了,成功實現了鯉魚躍龍門。

然而現實卻是無比殘酷的,孟郊中舉以後當了一個小官,所不同的是有了「事業編製」,但工資少得可憐。

可是當了官以後,花銷也就多了,自然是欠下一屁股債。

別人只看到他當老爺的威風,哪裡看到一個朝廷官員竟然有時候連鍋也揭不開,不得不舉債度日。

看到孟郊,我們總會有種悲涼感,寒門子弟千辛萬苦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怎麼就這麼難呢?

孟郊好歹還考上進士了,雖然日子過得不怎麼樣,但起碼也算有了份體面的工作,不用再遭人的白眼了。

03

而我們今天講的這位主人公比孟郊還慘。

在明代末年,有一個秀才叫王命岳,字恥古,福建晉江人。

他生於明代萬曆末年,卒於康熙前期,享年50歲。

19歲時中了秀才,31歲時中了舉人,終於在順治十二年中了進士。

說起這個王命岳,祖上也曾闊過。

他的高祖輩中過進士,只是到了他祖父的時候家道中落了,到了他父親就更不用說了。

他父親是個病廢之人,在社會上並不受待見,家裡家外全靠老婆養活。有時候病一發作,就打老婆出氣。

他祖父雖然當家,但早已老邁,而家裡就有十多張嘴等著吃飯,這一副重擔顯然只能落在王母的肩上了。

王母除了幹家務外,還靠給人家做針線活貼補家用。

夙興夜寐,每天從晚上做到雞叫方才停止,這樣沒日沒夜的干也只能得個十幾文錢。

當時的一兩銀子合400文錢,而這十幾文錢只夠買兩升米。

全家10口人每天早、午飯各用米兩升五合,晚飯一升五合,也就是說每天需要用米六升五合,而家中缺糧時一天只能吃五六升米。

因為家中有個老人,所以王母在下鍋時,總要額外留出一把米,讓公公能夠吃稠的。

而她自己呢,經常是半飢半飽,再加上長期熬夜,因此顯得面容憔悴。但即便是這樣省吃儉用、勤儉持家,王家的日子還是過得飢一頓飽一頓。

04

王命岳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在他19歲中秀才後就開始外出謀生、貼補家用。

恰好這一年有一個朋友請他伴讀,答應提供一頓午餐,早、晚飯還得在家裡吃。

到了21歲時,朋友請他輔導孩子讀書,不過書由朋友自教,王命岳只負責給那個學童看文章,閑暇時也可以找別的活干。

這次的報酬是:每月給米三斗、三錢蔬菜銀子。

雖然工資微薄,但王命岳認為還是划算。

加上東家留客相陪、朋友請客以及學友聚會,一個月至少要有十次。

如此算下來自己還能剩個93文錢,可以買米三斗,全家也能夠吃五六天。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這位朋友突然變卦,答應只供給他伙食,而不再給錢米。

王命岳磨破了嘴皮子,與這位朋友討價還價,但這位朋友還是不鬆口。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廉價勞動力有的是,不差自己一個。王命岳覺得雖然不能兼濟家人,但至少可以獨善其身,也就答應了。

王命岳畢竟是老大,責任心重。

他覺得雖然自己吃飽了,但家人還餓著肚子,於是在閑暇之餘幫別人抄寫,這樣一月也可得個七八分銀子。

這些錢加上母親的女紅錢,也就勉強能吃飽了。

但吃飽是吃飽了,一旦遇到個頭疼腦熱、急病什麼的,根本是沒錢醫治的,只能聽天由命了。

王命岳儘管在東家那裡進食,但到底心裡還是挂念著家中父母兄弟的。每次想到自己有魚有肉吃,但家中年邁的祖父卻只能吃糠咽菜,因此便覺得愧疚,食不甘味,後來索性也就不吃了。

05

王即便是在這樣極端艱苦地度日下,在教書、抄書之餘,依然刻苦學習,以期能夠在科舉考試大顯身手,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他23歲時,父親去世,按規定守喪期間是不能參加科考的。

27歲時,他成為了廩生,但次年母親就去世了,緊接著祖父也亡故了。

這樣連續兩次需要服喪,就更不能進考場了。

但更悲慘的是,全家七口人的嘴都等著他掙錢養活,這樣,他連糊口都難,哪還有時間備考呢?

即便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王命岳在31歲的時候還是中了舉人。

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到了順治十二年時,王命岳的好運終於來了,這回終於中了進士。

中了進士以後的王命岳忠於職守,在他給事中的任上連連給皇帝上了很多關於「軍國大計」的奏疏。

此外,也有《恥躬堂文集》傳世。

入仕以後,為了教育兒孫,以示不忘祖輩篳路藍縷的艱苦日子,他又作了《家訓》一文。

——出自《清史列傳?王命岳傳》

06

王命岳的勵志經歷的確值得我們感佩。

不過他還算短的。

明朝有位叫劉珠的,一直考了36年,至66歲時才在張居正(他老鄉)做主考官那年上榜,考中進士。

和董又莘相比,劉珠又不算大了,這哥們70歲考上,不過董同學活到老90歲,夠本了。

——明末人談遷在《棗林雜俎·聖集·科牘》

最牛的發生在清朝,一位叫黃章的,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鄉試時已102歲,重孫送他來考場。乾隆60年,地方各省上報70歲以上參加會試的考生多達122人,其中80、90歲以上,考完了3場的考生有92人。

這可真是「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你說清末廢除科舉,讀書人沒奔頭後,能不造反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三國第一神通,聰明到曹操不敢用,直接殺了了事!
女生私底下會模仿男生做什麼?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