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伯庸: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最特殊:沒主線,發揮餘地大

馬伯庸: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最特殊:沒主線,發揮餘地大

因馬天宇、韓東君、萬茜等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機密》熱播,讓原著者馬伯庸再度走到聚光燈下——這一次,他在劇中還客串了一個小角色,且很可能是最後一次。

馬伯庸

《三國機密》並非新書,2012年初版時,只在馬伯庸的粉絲中引起較大反響。據馬伯庸說,當年《三國機密》只銷了「五六萬冊」,對普通作者來說,這已足夠驚艷,但對馬伯庸,只能算成績平平。

《三國機密》

馬伯庸著

與馬伯庸幾種「歷史可能性小說」(或稱「考據型懸疑文學」)的路數相近,《三國機密》的「腦洞」開得也不是一般大——兒皇帝漢獻帝劉協成了主角,真實的他已死去,相貌相似的劉平果斷「盜號」,挑起了復興漢室的重擔。

所有曾熟悉的歷史人物因這個「腦洞」而變得陌生——荀彧在忠君與忠主間苦苦掙扎,楊修成了陰險小人,郭嘉與蜚先生則相愛相殺……

如此精彩的一番演繹,卻是6年後才被更多人看到,令人想起米蘭?昆德拉的那句老「梗」:書籍自有它的命運。

對此,馬伯庸又會如何講說?

漢獻帝是熟悉的陌生人

北青藝評:《三國機密》聚焦於漢獻帝劉協,為何想起寫他?

馬伯庸:一次和朋友們聊天,談到歷史上的落魄皇帝,如崇禎、光緒、隋煬帝等,大家便開始爭議:究竟誰翻盤幾率更大?後來一致認為,漢獻帝最難翻盤,因為他手下沒親信,也沒兵,只能等死。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寫寫他呢?

我們對漢獻帝太熟了,認為他是一個暗弱的皇帝,但這只是刻板印象,我們並沒真正研究過他。

北青藝評:您寫過很多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歷史可能性小說」,為什麼?

馬伯庸:在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最特殊,它沒有主線。別的小說都有主線,《水滸傳》寫了很多英雄,但大家最後都上了同一個山頭。《西遊記》寫了很多妖怪,但都被取經師徒所征服。《三國演義》中每個人物的經歷都不同,誰死了,小說仍會繼續。諸葛亮那麼厲害,可他死後,還有好多故事。沒主線,發揮餘地更大,樂趣也更多。

此外,普通讀者對《三國演義》知道的其實不多,這給作家以機會,不像《西遊記》,普通讀者對其中的妖怪太熟悉了。

每個角色都喜歡

北青藝評:小說《三國機密》的節奏很快,前20頁出場的人物就沒活下來幾個,為什麼這麼寫?

馬伯庸:這是美劇中常見寫法,也不算特別,將紛繁的歷史過程壓縮在十幾天內完成,很多小說都是這個節奏。畢竟《三國機密》是給現代人寫的,和古典小說不一樣,如果讀者不感到意外,他們就不會去看了。

北青藝評:在《三國機密》中,漢獻帝劉協一出場就死了,劉平佔據了他的ID,這個「腦洞」很大。

馬伯庸:這也不是什麼新寫法,小說中孿生兄弟、孿生姐妹特別多,這樣才能出故事,劉平與劉協是親戚,相貌相似不奇怪。大仲馬的《鐵面人》不就是類似的「梗」嗎?

北青藝評:在《三國機密》中,您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馬伯庸:這還真說不太好,也可以說我對其中每個角色都很喜歡,要麼喜歡他這個方面,要麼喜歡他那個方面,因為其中隱含著我自己的感受。

比如伏壽,她在歷史上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跡,可是以她所處的環境與位置,她不可能完全被動,通過想像,我只能靠想像,推斷她如何去做,如何使自己生存下去。

再比如荀彧,溫潤如玉,有風度、有學識,我覺得,在當時的環境中,他這樣的君子內心會很糾結,在忠於主人曹操和忠於君主漢獻帝之間不斷搖擺。

作家應提高讀者水平

北青藝評:《三國機密》出版時,社會反響似乎不算太大,您怎麼看?

馬伯庸:也還可以,實體書大概賣了五六萬冊。我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寫小說是因為我想寫,賣好了當然高興,賣不好也無所謂。那時我還在外企上班,覺得這個題材好玩,就利用業餘時間寫出來了。邊寫邊改,大概用了半年時間。

北青藝評:外企工作那麼忙,業餘寫小說是否太辛苦了?

馬伯庸:沒覺得辛苦,有人下班去踢球、看電影,他們也沒覺得累,因為他喜歡,是在娛樂。我寫小說也一樣,覺得好玩,也就寫了。其實我小時候作文不算太拔尖,就是喜歡寫。至於寫完後賣得好不好、反響如何,我沒考慮過。寫作的過程讓我挺盡興,這就可以了。

北青藝評:從《三國機密》的細節中,能看到您做了不少考據工作,這也是玩嗎?

馬伯庸:此前一直在寫《三國》題材,確實做過一些功課。過去我對這些歷史細節不太關注,為了寫小說,見到相關知識,會一一摘出來,此外也查了一些資料。

我希望寫出那個時代的真實風貌,如那時人唱什麼歌,跳什麼舞,用什麼酒杯之類,盡量寫準確。粉絲們見小說中的這些細節,有時會去查資料,才發現歷史上確實如此,他們便留言說:學到東西了。

我覺得這是對寫作者的一個最基本要求:不能只是遷就讀者,還要提高他們的水平。

《三國機密》的結局太潦草

北青藝評:對於電視劇《三國機密》,您的評價如何?

馬伯庸:這個劇準備了很長時間,我只是小說的原作者,不太方便評價電視劇如何,在微博中我有一些評論。

北青藝評:在電視劇《三國機密》中,您還客串了一個角色,好玩嗎?

馬伯庸:太累了,做演員太辛苦,過去覺得跑龍套挺簡單,可真站在鏡頭前,非專業人員的腦子根本就照顧不過來。有這麼一次就夠了,以後還是老老實實寫東西,做自己擅長的東西最好。

北青藝評:您寫了這麼多《三國》方面的書,今後還會寫嗎?

馬伯庸:如果有好玩的想法,就繼續寫,暫時是不會寫了,因為寫得太多了,不如放一下。

北青藝評:回頭來看,您對《三國機密》有什麼遺憾?

馬伯庸:畢竟過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了,從今天的眼光看,覺得這本小說最大遺憾是結局有些潦草。當時沒壓力,覺得寫差不多了,就停筆了。那時我閱歷不足,寫作技巧也不太成熟,從技術角度看,還有提高空間。如果將來有修訂的機會,我會加以改動。

類型小說也能成名著

北青藝評:《三國機密》是一本類型小說,當初為什麼不把它寫成嚴肅小說呢?

馬伯庸:這是文學評論家該考慮的事,不是我該考慮的事。至於把《三國機密》歸為什麼小說,我覺得無所謂。《三國演義》等當年都是類型小說,現在也成名著了。作家只需誠實地寫出自己內心的東西,剩下的只能交給時間。

北青藝評:有一種說法,認為類型小說存在彼此重複的可能。

馬伯庸:我已經寫了這麼多本小說了,覺得沒有一本是重複的,每本都有創新。類型小說是小說的一個類別,不等於重複。在類型小說的領域中,也有足夠大的創造空間。

坦率地說,我覺得把小說分成類型小說、嚴肅小說很奇怪,類型小說就不嚴肅嗎?這根本就是兩個維度。在國外,類型小說有的已流傳上百年,也成了經典。

我一直在讀小說,我覺得類型小說與嚴肅小說之間沒什麼大區別。

北青藝評:在您看來,國內類型小說創作的現狀如何?

馬伯庸:這些年湧現出很多優秀的類型小說作者,也有很多好作品,在科幻、推理、穿越等領域,都有很好的發展,有足夠多的作者,讀者群體也非常大。只要不斷努力,將來一定能湧現出經典之作,關鍵是要保持足夠多的創作數量。

北青藝評:小說讀者似乎正變得越來越少吧?

馬伯庸:我的感覺是越來越多,只是如今讀者閱讀小說的方式改變了,很多人通過手機看小說,為什麼不將他們統計進來呢?閱讀是看內容,又不是看載體。

小說技巧都是雕蟲小技

北青藝評:在您看來,如何才能寫出好小說?

馬伯庸:小說的主體是故事,有人統計過,全世界所有故事的類型加起來,不過40多種。換言之,大家的套路都差不多,從古至今,大家都在講重複的故事。內核是一致的,只是在包裝上有變化。

至於怎樣才能寫出好小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技巧是寫完後自己先讀一下,作者是小說的第一審稿人。如果自己都不喜歡,讀者就更不會喜歡了。

小說有技巧,但都是雕蟲小技,可以後天磨鍊出來。自己喜歡才是第一位的。

北青藝評:可有的人越看自己的東西越喜歡,讀者卻不喜歡,這怎麼辦?

馬伯庸:這也很正常,寫小說是兩次考試,過了自己這一關,未必能過讀者那一關。如果你自己喜歡,那就沒必要在乎別人怎麼想。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時間最終會驗證一切。比如喬伊斯的小說,當初沒人喜歡,可時間長了,大家慢慢就品出其中的味道了,喜歡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小說能否成功,這是緣分,關鍵是別騙自己,作者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行了,剩下的看造化。

北青藝評:很多寫小說的人面臨生存壓力,沒法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網路作家一天要寫一萬字,您一天能寫多少字?

馬伯庸:我平均每天四千字吧。網路小說有時不是寫作,而是文字表演,一天寫不出一萬字就沒法及時更新,會蒙受經濟損失。這麼寫作實在太累了。

我只寫自己想寫的,我還有很多想法沒寫出來,所以一直在寫。如果我整天想著怎麼寫一本流行的書,想著怎麼去迎合讀者,那就要天天追著別人的想法跑,總跟著別人,人很快會疲憊。

堅持寫自己的,至少不會那麼累。

北青藝評:會不會有枯竭的那一天呢?

馬伯庸:多閱讀就不會枯竭。我每天都在閱讀,現在大多是在讀歷史論文,那是所有知識的源頭,不讀就無法真正了解這個時代。我讀書比較慢,十幾天才能讀完一本,因為我要做讀書筆記。如果只是瀏覽,那會比較快,幾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可什麼也沒得到。

當專業作家比上班還忙

北青藝評:如今您已成為專業作家,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專業作家?

馬伯庸:首先當然是要有足夠多的收入,能養活自己。其次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錶達,至於寫得好不好,不是太要緊。我過去在網上寫,看到有人跟帖,當然也興奮,但沒人跟帖,也會繼續寫。

北青藝評:沒有正式工作了,會不會有點不適應?

馬伯庸:我挺適應的,因為當專業作家後比原來上班還忙,每天要寫東西、講座,還要查資料。我有一個計劃,每天必須完成。一個人進入自由狀態後,很容易垮掉,所以要自律。

北青藝評:您算是高產作家了,自己有沒有計劃這輩子想寫多少字?

馬伯庸:我目前已出版了三百萬字,至於這輩子出版多少字,我不知道能活多長,所以沒計划過,只要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

文| 唐山

本文刊載於20170427《北京青年報》B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求婚使者的華麗袍子 及其子孫與北京的神秘聯繫
因為對婚姻太過消極,他曾被普利策獎評委會拒絕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