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祖:我現在就把你煮了,謀士說:若這也該死,那所有人都該死

太祖:我現在就把你煮了,謀士說:若這也該死,那所有人都該死

原標題:太祖:我現在就把你煮了,謀士說:若這也該死,那所有人都該死


在劉邦的手下,韓信可以說是最能打的一位將軍,也是功勞最大的,沒有之一。所以漢朝建立之後,劉邦最擔心的就是韓信,最想除掉的也是韓信。但是劉邦又是一個很會捕捉時機的人,時機不到他不會下手。


論才能劉邦比不上韓信,這一點韓信也明確地跟劉邦講過,所謂多多益善,就是韓信跟劉邦說過的話。當時劉邦問韓信諸將誰最能打,韓信毫不隱瞞地說劉邦的水平也就能領導十萬人的部隊。當問到韓信的水平時,他的回答是多多益善。劉邦當即就笑翻:「你這麼大本事,怎麼會給我當差?」韓信回答說:「我是領兵的將,您是領將的將,這都是上天的安排。」韓信的這個回答實在漂亮,既滿足了劉邦的虛榮心,又免除了劉邦對他的懷疑。但是他卻一不小心透露出一個秘密,那就是劉邦在軍事上不如他。


打敗項羽之後,劉邦按老規矩分封諸侯。分封的依據有兩個,一個是劉姓的都封了王,那是他的一家子,他認為最可靠;一個是手裡有軍權的也封了王,這種分封其實是一種權力平衡,帶有不得不封的意味。所以幾個外姓王封完後不久,一個一個都收拾了。



劉邦收拾異姓王最好的理由就是謀反。燕王臧荼就是第一個中招的,其實劉邦正盼著他們反哪,誰知臧荼這麼配合,及時謀反,給了劉邦一合理的理由除掉他。劉邦除掉的第二個異姓王是韓王信,他倒不是謀反,而是被匈奴打敗之後投降了匈奴,這投降叛國比謀反還可惡,於是他也中招。


劉邦磨刀霍霍對異姓王下手,韓信不會看不到,但韓信最大的弱點就是太講感情了,他一直感戴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因此一直下不了決心造反。對於這個問題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得要透徹得多。早在楚漢之爭的時候,蒯通就曾勸說韓信投靠項羽。那時韓信受劉邦之命,連克魏、趙、燕三國,然後兵鋒直指齊國,並很快拿下了齊國,韓信自封齊王,勢力正盛。項羽派人去爭取他,劉邦就派張良封韓信為齊王,等於正式承認他齊王的稱號。不管韓信投靠哪一方,力量的天平就會向誰傾斜,但是韓信還是選擇了劉邦,並最終使劉邦成了最大贏家。



建國之後,劉邦對韓信玩弄手腕,把韓信封為楚王,把他從齊國調離,後來又把他貶為淮陰侯。蒯通勸說韓信,劉邦沒有容人之量,要早做打算。但是韓信卻優柔寡斷,當他最後下決心謀反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機會。他的恩公蕭何設計把他騙到宮中,逮捕了他。此時任韓信有天大的本事也反不了了。臨死前韓信長嘆一聲:「恨不聽蒯通的勸告。」


殺掉韓信之後,劉邦就叫人把蒯通叫過來,對他說「你為何勸韓信造反?我現在要煮了你!」蒯通說:「誰家喂的狗都會聽自己主人的話,而會咬別人。我只知道韓信是我的主子,不知道有劉邦,若這也該死,那天下做謀士的都得死!劉邦聽完後,連聲大笑,隨後令人放了蒯通。

文/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2200年實施的一項國策,讓中國超越世界2200年,一直沿用至今
為了天下大義一手炮製「寧平城之難」,最後卻讓中國走入最黑暗時期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