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雲去世後託夢諸葛亮,不甘心的說了九個字,嚇得諸葛亮痛哭流涕

趙雲去世後託夢諸葛亮,不甘心的說了九個字,嚇得諸葛亮痛哭流涕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28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在大多數人看來,老版《三國演義》是最符合原著的影視作品。其中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與原著出入不大。在其中,劉備的仁,曹操的奸,關羽的義,趙雲的忠,張飛的直,等等,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其中諸葛亮一向胸有成竹的淡定,更是深入人心——他少有失態的時候。可是,一向低調且聽從諸葛亮安排的趙雲,卻僅憑一句話,讓諸葛亮失聲痛哭,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這部劇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退兵之後,趙雲保全了自己的部曲,卻在不久之後,無疾而終了。當時,諸葛亮並沒有第一時間收到趙雲去世的消息,而是在伏岸小憩的時候,忽見趙雲入夢而來,而當趙雲說出最後九個字的時候,他猛然驚醒,然後淚如雨下,整個人都非常的茫然、痛苦,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那麼,趙雲究竟說了什麼?諸葛亮又為何如此失態呢?

原來,趙雲最後說所的九個字,不是其他,而是「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說到這裡,很多不熟悉三國的朋友,或許會誤以為,趙雲此言是在控訴,或者埋怨,而諸葛亮的失態,則是心虛。其實不然,諸葛亮不是司馬懿,趙雲也不賈逵和王凌,諸葛亮沒有迫害過趙雲,也沒有做什麼虧心事,趙雲之言也不是控訴——趙雲的不甘,與諸葛亮痛哭,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未能完成劉備的遺願。

眾所周知,劉備從最初就有一統天下的想法,諸葛亮也一直致力於,輔佐劉備完成這一志向。於是,他未出山,便定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隆中對。後來,劉備「創業未半而出道崩殂」,雖在臨終之前,對諸葛亮道「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卻從未萌生不臣之心,反而一直兢兢業業的輔佐劉禪,為其平定了南蠻,修復了吳蜀關係,並開始北伐,想要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完成劉備的未竟之志。

而趙雲,抱有的是與諸葛亮同樣的想法。他是一個心懷百姓,且忠於漢室的人,而且有政治才能,沒有政治智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是因為,他為了劉備的大業,可以嚴以律己到,堪稱苛刻的地步;為了百姓,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得罪一眾同僚;為了興復漢室,他敢在劉備悲憤的想要東征伐吳之時,堅決的勸阻劉備。而他心中,最大的夢想,則是北伐成功。

然而,在劇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趙雲年邁,並沒有重用他。而第一次北伐之後,趙雲便去世了。雖然他算是壽終正寢,臨終之前一直大呼「北伐」,卻令無數人淚目。而他向諸葛亮所言的死不瞑目,正是因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北伐成功了,而他也已經無力再為蜀漢的北伐事業效力了。

而諸葛亮的痛哭,一是感受到了趙雲的無奈與不甘,二是明白了趙雲去世,有太多的不舍,畢竟他們並肩作戰,已有二十餘年,三則是因為,趙雲的去世,又折損了他一個強大的助手,北伐成功的希望,變得更加微弱了。這種他陷入了一種無力感。這些複雜的情緒,對於一個即將步入老年的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除了痛哭,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趙雲那句「丞相,子龍死不瞑目啊」,正好使他的情緒有了一個宣洩口。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厲害的奇才,道術完爆諸葛亮,屢屢戲弄曹操,卻活了135歲
此人是漢獻帝的父親,曾在曹操手下為官,因被曹丕嫉恨無奈自盡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