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說話好,尖叫、哭鬧、脾氣少,5點小建議,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孩子說話好,尖叫、哭鬧、脾氣少,5點小建議,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其實小寶寶很早就能聽懂一些語言了,他們只是還不會說而已。

比如幾個月大的孩子,聽到媽媽說:「吃奶奶」,他立即知道自己有奶吃;

比如家長都覺得2、3歲孩子脾氣大,也是因為孩子已經「什麼都能聽得懂,但又不是什麼都能說得出」,所以他們經常情緒不好,著急大哭。

這說明,即便在寶寶很小,還完全不會說話的時候,語言的交流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我們千萬別等孩子一歲多,已經能說一點兒話了,才開始有意識地多和孩子說話,跟他唱歌、讀繪本講故事,這其實已經晚了一些,孩子小時候的語言輸入量就不太夠。

既然寶寶是先會聽,才會說,那我們得從寶寶幾個月起,就多和寶寶說話、唱歌、讀繪本,為寶寶提供充足的「語言輸入」。

我們用一個表格來總結一下,6個月~2歲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

看完2歲前的小寶寶,再來看看2歲以後的大寶貝們:

踏入兩歲後,孩子能掌握的辭彙與日俱增,同時開始更廣泛地利用語言來向人表達自己的需要。

但是語言發展進度因人而異,特別是在「語言表達」這個方面。

所以爸爸媽媽不能只看「別人家孩子」,而是需要了解自己孩子在語言能力上,具體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並且,利用適當的語言環境和活動,去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讓孩子能將語言,作為他們日後的學習與思考的工具。

兩歲之後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大致是什麼狀況呢?我們來看看這個表格。

2至4歲孩子的語言發展:

以上是孩子從出生到四歲左右,語言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明白了這些,那我們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呢?

一句話總結就是:提供啟發語言的環境和活動

1、先學聽、後學講

既然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是:先能聽懂,然後才會說。那爸爸媽媽就可以先啟發孩子的理解能力,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語言基礎,然後再鼓勵孩子多說話。

這提示我們,平時教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方法。

有些家長喜歡用提問法,老是問孩子,這是什麼啊,你做什麼了啊?這就不太科學,沒給孩子充分「聽」的機會,就先期待孩子「說」了。

孩子或者不想說,或者即便回答了,也像是完成任務交卷一樣,不想再說了。

比較好的辦法,是描述法。

比如孩子在搭積木,你在旁邊說:

寶貝你搭了一個加油站,你又搭了一座橋……

然後你稍微停頓一下,再接著描述。

這個停頓的瞬間,孩子就有可能跟你搭話:「這不是橋,這是房子」。

描述性才是激發孩子語言的好方法,相比提問法,描述法讓你和孩子之間的地位更加平等,你一句,他一句,是個對話交流的氛圍。同時,也讓孩子通過你的描述,聽到了足夠多的語言示範,獲得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孩子才會說更多的話。

2、說話生動又清楚。

與孩子說話時,聲線柔和一些,音調多加點抑揚頓挫,讓孩子覺得說話是件輕鬆有趣的事;同時,說話要慢而清楚。

其實這個很容易做到,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只要面對一個軟萌的小寶寶,不論男女、不論他/她平時是個多強勢、多健壯、說話多粗聲大氣的人,一旦對這小寶寶講話,一下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聲音也變細了,音調也變高了,語調起伏變化也更明顯了,不自覺地開始「賣萌」了。

以前這樣的言語模式被叫做「媽媽語」,因為一般假定只有媽媽才會使用。

但其實我們知道,哪裡是只有媽媽呢?只要有一個萌萌的寶寶坐在面前,爸爸爺爺奶奶叔叔舅舅們都會一秒變「萌萌噠」的,所以我們給它一個中性的術語:「嬰兒指向的言語」。

與正式的語言相比,新生兒更喜歡嬰兒指向的言語,所以各位家長,我們「賣賣萌」,也是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的。

3、給孩子營造輕鬆自然的說話氣氛

盡量別讓孩子覺得說話時特別有壓力。

所以,教孩子說話,除了前面提到的,不要老提問,跟考試似的;也不要急於要求孩子準確無誤地說話。

我們只須正確的和孩子說話,作示範就好了。

即便孩子發音錯誤,比如孩子說:「發發好漂釀!」,那媽媽回應:「是啊,花兒好漂亮」就可以了。

不需要強迫孩子再說一遍,更不要模仿孩子的發音來當笑話,否則,孩子會失去說話的信心和興趣。

4、跟隨孩子的興趣,把握說話的機會,多談眼前的事物。

語言促進認知發展,而認知也是語言發展的基礎。

所以那些幻想故事、神話故事等書籍,並不是不好,只是因為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感聯繫很少,所以不太適合幼兒期的孩子。

我們可以選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感有關的繪本。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也盡量多談和他們日常的活動有關的話題。例如:

跟孩子洗澡 —— 和他談身體各部份;

到超市 —— 告訴孩子你要買的東西;

跟孩子看書 —— 形容一下書內的圖畫或說簡單的故事;

出外遊玩 —— 告訴孩子沿途所見的事物;

5、給孩子自己說的機會,並幫孩子擴展句子

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耐心聆聽和猜想他要表達的意思。盡量讓孩子把一句話說完。

即便孩子說不好,也不打斷,而是在孩子說完後,幫助孩子擴展剛才的句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有機會學習到新辭彙和新概念了。

比如,如當孩子說「媽媽要餅」時,你可轉述為:「哦,你肚子餓了,想讓媽媽給你吃塊美味的餅乾。」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並不是讓孩子記住一些簡單的辭彙,所以用「蘋果apple、香蕉 banana」這樣的方式教孩子說話,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並不好。

我們更希望孩子因為語言發展很棒,從而樂意與人交流、傾聽、能清楚的講出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遇到委屈、難過、生氣的事情,他能用語言,和媽媽好好說,情緒就會就會平和很多。不至於心裡難過著急,卻又無法表達,於是只能對著媽媽尖叫、著急、大哭了。

讓語言真正幫助孩子,成為促進溝通的工具。

而且一個家庭里,良好的溝通,也不僅僅靠語言,我們在教孩子說話,為寶寶提供這些啟發語言的環境,其實無意中,也增進了家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知不覺中,幫助我們構建起其樂融融的一家!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里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復哦。快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問育兒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孩子總是搶玩具,這3點幫助他和小夥伴好好相處,文末繪本推薦
寫給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小孫子,別忘了和自己成年的孩子分享關愛

TAG:思問育兒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