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植物獵人」搜集各國植物標本 幫西方打開綠色王國

「植物獵人」搜集各國植物標本 幫西方打開綠色王國

偽裝成中國人的羅伯特·福瓊(中間)。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已故復旦大學教授鍾揚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青藏高原植物種子的事迹近日廣受關注。他生前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到西方「植物獵人」的「輝煌戰績」,例如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收集有全球最多的豆科植物種子,一旦全球變暖,英國將佔據糧食作物的基因優勢。而這些都是西方植物獵人們在數百年時間裡從全球各地不擇手段搜羅來的,他們的活動可謂是毀譽參半。

18世紀開始盛行

植物獵人聽起來並不為世人熟知,他們既不是士兵也不是海盜,其中有些人是專業人士,有些卻只是兼職,但很多時候,他們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尋找一些看似平常的東西——植物。廣義上的植物獵人已經存在至少35個世紀,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女王哈特謝普蘇特派出一隊人乘船把乳香樹從非洲帶回來。

來自異域的植物往往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隨著近代交通逐漸便利,尤其在大英帝國不斷對外擴張的18世紀和19世紀,植物獵人的腳步遍及地球遙遠角落,為科學家、植物園和政府機構收集植物標本。縱觀歷史,「植物狩獵」多次成為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動機之一。1770年,英國博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在隨詹姆斯·庫克船長探險遠征時,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現了很多新物種。根據班克斯的建議,英國海軍專門派出軍艦前往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塔希提島,收集了數千株當地的麵包樹幼苗並帶到加勒比海種植園大肆栽培,為黑奴提供口糧。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也對植物學很感興趣,他派遣梅里韋瑟·劉易斯和威廉·克拉克穿越美洲,登記和研究沿途所有的植物物種,包括熊草、花蔥、劉易斯猴面花和西部紅杉。

英國博物學家班克斯不僅自己搜尋世界各地的植物,還派出許多同行前往全球尋找新植物。這些冒著健康風險乃至生命危險的植物獵人,獲得的實際報酬並不高,長期在亞洲採集新植物品種的弗蘭克·邁耶曾記錄說,通常每採集一個標本只得到幾便士或幾美分。

中國受害不淺

在植物狩獵的漫長歷史中,中國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長期以來,中國茶葉在西方大為盛行,當時英國人在印度種植園生產出的茶葉質量太差,根本不能與中國茶葉媲美。中國仍是世界上第一大茶葉生產和供應國。將近200年時間中,在茶葉貿易上嚴重依賴中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向中國傾銷鴉片,然後用鴉片收入向中國購買茶葉。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東印度公司有了一個新想法,《南京條約》前所未有地給了英國人深入中國內地的機會,英國人決定設法竊取中國茶葉的生產機密。這項任務需要一個植物獵人、園藝家、竊賊兼間諜來完成。英國需要的這個人名叫羅伯特·福瓊,他被選中前往中國執行特殊任務:從中國生產茶葉的地區偷竊最好的茶樹和茶樹種子。

1848年,英國駐印度總督達爾豪西伯爵在發給福瓊的命令中稱:「你必須從中國盛產茶葉地區挑選出最好的茶樹和茶樹種子,然後將它們從中國運到加爾各答,再從加爾各答運至喜馬拉雅山脈。你還必須盡一切努力招聘一些有經驗的種茶人和茶葉加工者,沒有他們,我們將無法發展在喜馬拉雅山的茶葉生產。」據說,英國為此付給福瓊的報酬是每年550英鎊。

接下來兩年半時間內,福瓊一直在中國境內展開秘密活動,像同時代的其他歐洲間諜一樣,他多次偽裝成中國商人,戴上假辮子使鄉下農民認不出他是英國人。為了獲取優質茶葉樹種,他擅自越過《南京條約》規定的港口開放城市,向福建、廣東和江蘇產茶區進發。福瓊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偷竊茶樹和樹苗,他引進了2萬株茶樹和樹苗到印度試種。不僅如此,他還非法招募一批有經驗的中國茶農,極大促進了印度茶葉種植。毫無疑問,中國成了最大的受害者。1866年,在英國人消費的茶葉中,只有4%來自印度,而到1903年時,這個數字已上升到了59%。20世紀初,中國茶葉在西方消費茶葉總量所佔比例竟猛跌至10%。

原產中國的獼猴桃是中國被西方植物獵人「坑」了的另一個經典案例。1904年,紐西蘭旺加努伊女子學院校長瑪麗·伊莎貝爾·弗雷澤來到中國,偶然獲得了一小包中華獼猴桃種子,然後她把這包種子帶回紐西蘭。當地園丁亞歷山大·阿利森利用這些種子種出了三株獼猴桃,並且順利開花結果。後來世界聞名的紐西蘭獼猴桃產業就此奠定基礎。然而頗具戲劇效果的是,在伊莎貝爾之前,很多西方植物獵人已經大量從中國收集獼猴桃種子並運往歐洲和美洲。它們雖然能順利的生根發芽,卻始終未能結出果實。事隔多年後科學家才發現,原來獼猴桃是雌雄異株植物,歐美培育出的植株都是雄性,只有伊莎貝爾帶回紐西蘭的種子恰巧是兩株雌株、一株雄性植株。

需冒巨大風險

植物獵人往往面臨著巨大風險。美國作家西爾維在《植物獵人》一書中描寫稱,這些人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吸血蝙蝠吮吸他們的腳趾、熊在森林裡攻擊他們,夜間在樹林中睡覺時,時常能聽到野生動物的咆哮聲。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當中有人在菲律賓被老虎咬死、有人在厄瓜多死於熱病、有人在獅子山摔死……

在近現代史上,有一名最具聲望的植物獵人,他把大約2000種亞洲植物物種引入西方,其中有60種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英國植物獵人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威爾遜出生於英國奇平卡姆登。1899年,維奇苗圃公司選中他作為植物獵人前往中國西南地區採集植物。幾經輾轉,1900年2月,他抵達長江邊上的宜昌,接著他組織一支探險隊深入與世隔絕的山谷採集植物。在2年時間裡,他採集了305種植物種子以及許多植物標本,包括山玉蘭、小木通、大白花杜鵑、尖葉山茶、虎耳草、盤葉忍冬、巴山冷杉、紅樺和血皮槭等。1902年1月,剛結婚不久的威爾遜再度受公司派遣,前往四川尋找黃色罌粟科植物——全緣葉綠絨蒿。3年後,威爾遜帶著510種樹種以及2400種植物標本回到英國。大喜過望的維奇公司專門用純金和41顆鑽石製成一枚形如「黃色罌粟」的胸針,作為對其豐碩成果的獎勵。後來,美國哈佛大學阿諾德植物園也聘請他到中國「考察植物」。這個植物獵人5次前往中國,被稱為是「第一個打開中國西部花園的人」,在西方園藝界備受推崇。

歷史上對於植物獵人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一些人士認為,未經許可、大規模到別國收集植物的人屬於小偷和間諜;但也有支持者表示,由於近代人類活動的加劇,很多植物在被發現之前就瀕臨滅絕,植物獵人的行為客觀上將各地的眾多植物引入西方加以保存,維護了物種的多樣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蒂勒森遭特朗普解職丟工作 女下屬「因禍得福」高升為副國務卿
法國圖盧茲上百人圍攻警察局 11輛車被燒毀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