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很聰明的三個皇帝,活得很憋屈,其中一個被弟弟故意流放大漠

古代很聰明的三個皇帝,活得很憋屈,其中一個被弟弟故意流放大漠

在中國3000多年的古代歷史中,大的朝代更替沒有超過一百次,不過卻產生了500多位皇帝,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毫無疑問,他們大多是開啟盛世、名留青史的明君聖主,但就是太少了,一般幾百年也出不了幾個。不過,雖然雄才大略的皇帝不多,但天生聰明皇帝卻不少見,這些人本來可以有所成就,卻因為時代和環境的限制,往往過得十分憋屈。

東漢末年,漢室已經衰微,漢靈帝為了享樂而不理朝政,結果外戚專權,宦官跋扈,最終造成黃巾軍作亂,朝廷內外都亂了套,而漢靈帝卻在這個時候撒手人寰,一死了之了。

漢獻帝

面對如此危急的場面,救火的人先是幼帝劉辯,但他卻在十常侍作亂時被趁亂把持朝政的董卓廢掉了,原因就是劉辯太無能了,取而代之的是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劉協繼位的時候才8歲,還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童而已,但他卻在動蕩的局勢中學會了隱忍和堅持,並在磨難中長大了。他登基不久之後,利用天下人不堪忍受董卓暴行的機會,指示司徒王允等人用離間計,借呂布之手殺了權傾一時的董卓。與此同時,都城長安發生了很嚴重的旱災,不僅糧食漲到了50萬貫錢一升,甚至還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境,年僅14歲的劉協下令開倉賑濟災民,讓侍御史侯汶負責處理。不過,災情絲毫沒有減輕,劉協懷疑侯汶貪污,於是在朝廷之上親自用一斛米熬粥,從而證實了救災中有剋扣現象,查清之後,劉協賞罰嚴明,很快就讓賑災工作有了實質效果,緩解了災情,同時也給朝中大臣們留下深刻印象。

漢獻帝

不過,這種體恤百姓的聰明並沒有改變漢獻帝的悲劇,董卓死後他被董卓的部將挾持,繼續在戰亂中顛沛流離。後來,輕信了曹操所謂許昌沒有旱災,糧食充足之言,遷都許昌,落到了被曹操挾持的地步。不過,在軟禁中,劉協也有過兩次反抗,一次對曹操說你「你若真心輔助我,就還政,否則就不要留著我了!」另一次,秘密下衣帶詔,企圖誅殺曹操,卻都沒有成功。

相當漢獻帝劉協的悲劇,明英宗朱祁鈺的經歷也不可思議。朱祁鈺早年寵信宦官王振,輕率親征大漠,卻遭遇了全軍覆沒的土木堡之變,自己也被抓住了,成了明朝第一個被俘虜的皇帝。

起初,他被蒙古大汗當做人質,放在最前線,以誘使大明的邊將開關投降,最嚴重時是在圍困都城的過程中,不僅皇位被弟弟朱祁鎮取代,他所在的蒙古軍營還被守將于謙故意趁著夜色一通炮轟,差點死在了亂軍之中。

後來,朱祁鈺被羈押在大漠蒙古了,在這期間,他憑著個人的人格魅力和聰明才智,不僅沒有遭受折磨,甚至還成功地感化了好幾個看押他的蒙古人。於是,獲得了遣返的資格,不過這時候已經取而代之的弟弟朱祁鎮並不希望他回來,甚至只想祈求回去守陵墓都不能獲准,來接他的人都是敷衍了事,連衣服都不送一件,後來碰巧被接回去了,又被重重看守軟禁,好不容易翻了身卻耗盡了一生的精力。不過,能從敵營中毫髮無損地回來,不可不謂之聰明。

最後一個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也是公認的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也是生不逢時,繼位時還是個哭哭啼啼的小孩子,等他成年時,皇位已經沒了。而他自己,先是被馮玉祥等人趕出紫禁城,又因一失足成了偽滿傀儡,不僅毫無自由可言,還在日本戰敗後成了蘇軍的俘虜,被押送到西伯利亞。等他再回到中國時,已經物是人非,被以叛國罪改造近十年。

不過,溥儀並不是愚昧無知的人,他自以為能借日本人的勢力復國,卻碰到了中國三千年之大變,維繫封建帝王統治的土壤已經沒了,他再掙扎也是徒勞了。不過,在各種勢力的角逐中,他卻得以生存,尤其是親自寫的那本懺悔式的《我的前半生》,不失為保存性命的良策。

建國後,有國外的政要拜見正在做園丁的溥儀,問他是做皇帝好還是園丁好,溥儀一本正經地回答:「相對皇帝,我更喜歡做園丁!」當國家領導人向國外政要介紹他是中國皇帝時,他都會很聰明地接上一句「現在是共和國的一位普通公民!」說他偷生也好,聰明也罷,溥儀的確成了一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得知美國人在日本投了原子彈後,蔣介石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三個字,說出來很平常,卻讓朱棣由衷讚歎

TAG:咖啡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