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二戰中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嗎?

在二戰中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嗎?

原標題:在二戰中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嗎?


文/陸小潼



(一組二戰圖片)


【作者簡介】陸小潼,男,河南澠池人, 關注歷史與時事 現喜讀近代文學作品、愛看歐洲歷史。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周圍是德法意奧,當年歐洲大佬們包圍的瑞士怎麼做到安然無恙的?


這個問題你聽了,張嘴就能回答:「瑞士,他是一個中立國家。」


那麼我問大家了。同樣作為歐洲彈丸小國的比利時、挪威也是中立國,都照打不誤的,所以並不是什麼令人信服的理由。


好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瑞士為什麼是中立國,連希特勒也承認它的中立地位。



(一)丁點大的瑞士很任性


要分析原因還得從瑞士這個國家的建立說起,瑞士這個國家雖然小,就那麼丁點大的地盤,可是他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是一個由26個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


早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瑞士的「舊聯邦」就就包括了烏里州、格拉魯斯州、楚格州和蘇黎世等等23個州,聽這些名字你可能就覺得很頭疼,沒關係,你也根本不需要記他們的名字,你只要知道:說的這麼熱鬧,這個國家合起來還是那麼丁點大的地方就行。


拿破崙時期,1798年,瑞士國境被法國佔領,拿破崙給瑞士這換了名字,叫赫爾維蒂共和國。1815年,拿破崙戰敗,瑞士每個州都派了個代表到維也納參加會議,最後達成的一個協議,那就是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永久中立國」。另外,當時還有脫離了法國統治的三個小國家也加入了瑞士,成為三個聯邦州,這三個州是瓦萊州、納沙泰爾州和日內瓦州,自此開始,瑞士的26個州都完全歸位了。


聯邦成立了,但因為數量太多,所以也不是沒發生過分裂,比如在1847年就發生過一場瑞士人稱為「分離戰爭」的戰爭,但是這個丁點大的地方能打出多大動靜啊,這場仗只打了一個月就結束了,死了百十來號人,在旁邊的國家看來,這根本算不上戰爭的規格,直接就稱這是一場「動亂」,就瑞士人自己覺得這事情鬧大了,死的人太多了,所以就嚷嚷著趕緊弄出個憲法,有了憲法才能穩定這個國家。


憲法要寫,沒啥經驗可以借鑒,瑞士人自己也發愁。好在這個時候有人提醒大家,有一個國家聯邦州的數量比咱們多啊,看人家弄的就很好啊,大家一看,是啊,美國不就是這個國家么,咱們乾脆把美國聯邦的憲法拿過來該改名字,不就成了么?


還別說,美國這本法威力太大,不光美國自己200多年不帶修改的,就是這個丁點大的瑞士拿過來之後,把眾議院改成了國民院,把參議院改成了聯邦院,搞定!



憑藉這本法,瑞士很快就成了歐洲地區最穩定的政體之一,1850年統一了貨幣「瑞士法郎」之後,因為政治、民生安定,很快就成了歐洲地區經濟發達的核心。


不過也不是一點區別也沒有的,最大的區別就是瑞士人口少,實行直接民主,除此之外呢,其本沒有區別,這本憲法在1874年和1891年修改過兩次,最後一次甚至允許公民直接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正案。舉個例子,如果你土豆過敏,可以直接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正案:全國不允許種土豆。如果經過公投表決,大家都同意,那麼不能種土豆就寫在憲法里了,怎麼樣,任性吧?


不管怎麼說,一個由石子那麼大的聯邦州組成那麼丁點大的國家總算穩定下來了,接下來就該說說中立的事了。



(二)維也納會議的決議:瑞士奉行中立

一戰爆發後,瑞士按照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奉行中立。所謂「中立」,就是不參戰、不偏袒任何一方,其實就是你們打你們的,和我沒關係,我看見也裝看不見。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國家可以在我的領土上交戰,你要是敢來,我還是會打你的。


因為是維也納會議的決定,所以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打仗的時候都特別小心,還真的避開了瑞士,但是因為奧地利和義大利離瑞士太近了,所以兩邊幾乎是貼著瑞士的領土交戰,瑞士當局也很緊張,1914年8月3日,瑞士宣布中立的同時開始做戰爭動員,所有28-40歲的男性都被徵召入伍,烏爾里希·維勒總司令到邊界進行了高度警戒。


雖然德奧意三國都遵守了中立協定,但並不代表瑞士人就真的中立了。



瑞士人其實是參加了一戰的戰鬥的——瑞士的法語區和義大利語區人民通過組建志願軍和參加僱傭兵的方式,幫助法國對同盟國作戰。從凡爾登到索姆河,都能看到瑞士人的身影,法國的外籍軍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來自瑞士,數量在2500-3000之間。


那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嗎?


也沒有。必須要說的,首先就是瑞士在1914年-1917年藏匿了列寧同志三年。


其次就是1917年有一個叫做羅伯特·格林的社會活動家,跑到俄國去密會俄國和德國的特使,斡旋這倆個國家和談,竟然還談出來了些成果:德國和俄國停戰,在歐洲東部實行社會主義。


也就是說,瑞士官方的態度是偏向德國的。讓列寧回到俄國革命,再讓俄國退出戰爭,緩解同盟國的東線壓力,這可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主意。


(三)希特勒制定了對瑞士作戰的計劃


到了二戰,希特勒在戰前的表現也讓瑞士人放不下心。


1937年,瑞士擴軍搞了兩年,反正瑞士不差錢,工業上也不差勁,畢竟和德國人是一脈相承。瑞士自己製造的K31步槍(俗稱卡賓槍)性能也要好於德國當時裝備的Kar98式。別看這點錢不多,但瑞士人少國小啊,也沒人搞得清楚他們動員了多少人,反正瑞士當時全民皆兵。


緊接著在第二年,薩爾州回歸和德奧合併發生了,又過了一年,《德波互不侵犯條約》的棺材板也蓋不住了,瑞士人突然發現,希特勒這個人說話不能信,於是又去找希特勒談,並且再次公開表態,將奉行中立政策。希特勒又和瑞士人敷衍,說肯定捍衛瑞士聯邦的獨立,放心吧!


希特勒對瑞士可不是真心的,而是他心裡也沒底。



從1940年6月25日法國投降當天開始,德國人就在制定進攻瑞士的計劃,從6月一直弄到了10月,更新了四個版本,而且每個版本都是希特勒親自過了目,給了修改意見的。


具體的計劃是由駐紮在法國的第12軍團,投入11個師的兵力,先以一個步兵師佯攻侏羅山區,引出瑞士陸軍主力,再從後方截斷其支援,並將之包圍後殲滅。這個計劃其實和進攻法國套路相同。當然,德國人也沒忘了戰友義大利人,在這個計劃里也制定了義大利的工作——拿出15個師來從南邊進攻,策應德國的攻勢,兩邊兵力加起來大概30萬。


因為預計的進攻時間是在1940年的聖誕節前後,這個計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聖誕樹計劃」。


(四)為什麼最後希特勒也沒動手呢?


具體原因不知道,希特勒沒說,德方對這件事也沒有記錄,只能綜合當時的歷史情況,猜。


原因之一是吞併固有領土,英法可以綏靖;吞併同意種族的奧地利,英法也可以綏靖;吞併弱小的波蘭,英法也可以綏靖;可接下來如果吞併了瑞士這種在歐洲經濟地位重要的國家,英法還會綏靖么?別忘了瑞士的中立地位可是早在維也納會議上就確定了,這是得到歐洲列強同意並認可的。


原因之二是德國吞併波蘭後,英國對德宣戰,瑞士也開始進行防禦部署,在德瑞邊境的東北西三個方向布置了三個陸軍軍團,人數不明,至少德軍搞不清楚具體人數。同時,瑞士國內的兵役最高年齡也從48歲提高到了60歲,並開始在山上蓋防禦工事,瑞士人成為「避難所」,實際上就是要塞堡壘。



要知道,瑞士是個山地國家,就是不缺能蓋「避難所」的山頭,古斯恩也根據這一點優勢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一旦和德國開戰,部署在邊境的三個軍團直接犧牲,為國內其他部隊爭取時間,然後大家進山,住避難所,打游擊,弄死這幫德國鬼子!瑞士國家小,人口少,可軍費開支這麼大,北部又是德語區人口,大家同文同種,現在對方也有了防備,也擴了軍,那之後打起來是什麼結果?


原因之三是當時還有個更大的入侵計劃已經成型了,那就是「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在1940年收到了「巴巴羅薩計劃」的詳細規劃,當時就批准了。這個計劃預計在1941年5月執行。12月希特勒簽下了「21號指導」,要德軍最高統帥部準備「快速的擊倒蘇聯」,並且制定侵略的預定時間為1941年5月15日。所以瑞士這種資源小、地勢險、打起來浪費時間還不知道游擊戰要死多少德國士兵的小角色和蘇聯比起來,實在不夠塞牙縫的。



1941年6月,墨索里尼跑過來和希特勒會面,迫不及待的就提出了瑞士問題,瑞士那6%的義大利語區人口實在讓墨索里尼心痒痒,那個意思就是:「兄弟我早準備好了,啥時候動手?」。希特勒沒說別的,就表了個態說瑞士這個國家不像話,搞聯邦制,搞民主自由,將來要出大事的,以後肯定是德國的對手。墨索里尼聽了覺得很滿意,可接下來希特勒沒再說啥,也沒給墨索里尼什麼交代。


緊接著,蘇德戰爭開打了,雖然在剛開始一切順利,但對蘇開戰所消耗的巨大人力物力也慢慢讓德國陷入了泥潭。這樣,「聖誕樹計劃」就沒人再提起了。等到諾曼底登陸,第二戰場開闢後,這個計劃也就破產了。


(五)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嗎?


當然,除了剛才說的三個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瑞士政府的態度。


北部德語區的鐘錶製造企業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向德軍提供精密儀器和零件,瑞士的銀行也沒有停止對德國發放貸款。對於這些民間和德國的聯繫,瑞士政府不光不本著「中立國」的中立態度加以禁止,甚至還對這類出口和行為進行特許。另外就是因為戰爭,大量的難民湧入瑞士,作為整個歐洲僅存的中立國,瑞士有責任接收這些難民,可瑞士卻對難民進行嚴格審查,拒絕大量人口入境,尤其是猶太人。


軍事上,瑞士對同盟國和軸心國兩邊入境飛機都進行了攻擊,瑞士空軍一共打下來了100多架盟軍飛機,但只擊落了11架德軍飛機。



(來兩張瑞士風光)


也就是說,瑞士官方無論在一戰還是二戰,實際上都是偏向自己的同胞兄弟的。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畢竟德國太強大,守著這麼個身強體健的表哥,總得防著他踹門進來佔了房子不是?對於這些睜一眼閉一眼的行為,也就是理解萬歲吧。


現在的瑞士,是這個地球上最富足的國家之一,也是被國際社會所公認的7個永久中立國之一。瑞士曾經多次受到歐盟的邀請,但也多次通過公投拒絕加入歐盟。實際上,瑞士除了加入經濟組織以外,並不加入任何主權組織,就算是聯合國,也是一直爭論到了2002年才正式加入。


中立國,是拿實力換來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 的精彩文章:

江陰適園,一座沒有被遺忘的江南名園
賞牆角數枝梅,悟傲氣凌人心

TAG: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