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市9年首次虧損,3年探索無功而返:探路者究竟路在何方?

上市9年首次虧損,3年探索無功而返:探路者究竟路在何方?

從2009年上市以來,探路者似乎從來沒經歷過現在這樣的窘境。

文/ 董 武英,編輯/ 宋 鑫宇

4月25日,中國戶外用品龍頭品牌探路者交上了2017年度上市公司的成績單。在發報告之前,許多人可能意識到這家公司去年的業績並不會太亮眼,畢竟近兩年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增速已經出現了逐年放緩的趨勢。

然而財報出爐時,還是讓人大跌眼鏡,這家09年上市的國內戶外龍頭品牌,體育行業內業績一向穩定的明星公司,竟然出現了上市9年第一次虧損。

在2017年,探路者實現營業收入達30.34億元,較2016同期微增5.41%。從近年業績來看,這個數據雖難以企及2015年的38億營收高峰,卻仍處於歷年上等水平;而在營業收入仍處於較高水平的同時,去年一年,探路者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485.39萬元,是其2009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而2016年同期數據為盈利1.66億元。若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計,探路者在2017年虧損額高達1.85億元。

探路者17年部分財務數據

在上市的九年間,探路者從一家2009年銷售額不到三億元的小公司,迅速成長為年營收十億級的行業新星,而從15年開始,探路者的營收開始維持在30億元左右,隱隱有了「行業大佬」的感覺。

但這種巨額營收所創造的一切只是假象:以凈利潤來看,在2009年,探路者在營收僅2.94億元的情況下仍能取得4403.40萬元的凈利潤,隨後的6年,探路者的凈利潤水平隨著營收的增長一路走高,2014年末達到了2.94億元的高峰,而這個數據恰好與其09年的總營收相差無幾。

2015年及之後,探路者營收達到30億級別,凈利潤開始出現下滑並逐年快速擴大,15年凈利潤(同比)減少近3000萬,16年減少近一個億,17年則直接虧損,凈利潤較16年減少了約2.5個億。

這三年,恰恰是探路者新業務探索的三年。

從探路者的業績來看,2015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不由地讓人想到了那震動整個體育產業的「46號文」。自2014年10月發布之後,「46號文」開啟了中國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大門,對於探路者也是如此。

在2015年,探路者新增了多項業務,以旅行服務、冰雪運營和體育投資為主。但截至目前,探路者新增的這些業務,沒有一個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反而拖累了集團業績。

陷入泥潭的戶外旅行業務

在探路者的旅遊服務中,易游天下是主要的經營實體。2015年3月,探路者以2.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易游天下74.56%的股權。而在此之前,致力於向資本市場講述戶外旅行股市的探路者已經投資了新加坡在線旅遊平台Asiatravel、中國老牌戶外活動網站綠野和極地旅行機構「極之美」。

在這個交易價格高達2.3億的收購案中,雙方也約定了未來三年的業績底線,但僅僅作為探路者後續繼續收購易游天下股權的業績指標:易游天下在2015年至2017年預計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15億元、40億元和60億元,稅後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500萬元、0元和6000萬元,三年累計實現稅後凈利潤不低於3500萬元。

很顯然,易游天下並沒有達到上述業績標準。在2015年,易游天下為探路者貢獻了19.58億的營收,當年凈虧損達1532.88萬元,符合預期標準。但在2016年,其營收僅有10.88億元,虧損2034.52萬元,未實現止虧,反而虧損水平有所擴大。第三年,其營收貢獻達15.29億元,虧損額達到了2145.65萬元。

如今,三年業績期滿,而探路者的旅行服務業務卻未見光明。對於這項毛利率極低的業務,探路者收穫的僅僅是營收上的「虛胖」。在無法規模化併合理控制成本的情況下,探路者的戶外旅行故事已經很難取得大團圓結局。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冰雪業務

2015年,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成功取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的大背景下,探路者還涉足了冰雪業務。實話說,探路者選擇的這個時間節點很是巧妙,但卻未能如願在火熱的冰雪產業中分得一杯羹。

2015年8月,探路者聯合自然人孫波合資成立了「北京探路者冰雪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並在河南鄭州鞏義市嵩山北坡建設了第一個滑雪場。這個位居中原的嵩頂滑雪度假區於2016年1月23日開始營業,也標誌著探路者的冰雪業務正式開啟。但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這個備受期望的冰雪業務成了探路者業績首虧的重要原因。

2016年,由於營業時間較短,探路者冰雪控股公司營收為0,凈虧損達758.18萬元。而在去年,這家嵩頂滑雪度假區已然度過了一個完整的年度,營收卻僅有215.82萬元,凈虧損高達6249.80萬元,成為探路者集團旗下虧損額最高的重要子公司。

2016年嵩頂滑雪場營業,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示範滑雪

在剛開始涉足冰雪業務時,探路者曾躊躇滿志,計劃以技術優勢進軍傳統滑雪場難以企及的南方冰雪市場,但嵩頂滑雪場的失敗則給了它一個慘痛的教訓。最近探路者業務重心的回歸,則表示著探路者將逐步淡出冰雪業務。

不堪重負的體育投資業務

在體育產業火熱的2015年,探路者還進入了另一項新業務——體育投資。從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間,體育投資基金是體育產業中最活躍的板塊之一,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參與其中,成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而探路者旗下的鷹潭市探路者和同體育產業投資中心則是較早的體育投資基金之一。

2016年1月,探路者體育基金完成首期1.1億元的資金募集,並完成了對樂動天下、Fittime、奧美健康以及冰世界等重點項目的投資。但在2016和2017年的財報中,該投資基金分別虧損了475.75萬元和220.75萬元。

對於這個尷尬局面,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曾表示:「目前有些仍在蓄力期的公司價值沒有得到發揮和釋放,幾年以後價值會明顯體現出來。」

縱然頗具價值,但探路者還是決定拋棄體育投資業務了。在2017年報中,探路者表示,由於報告期集團戰略方向調整,聚焦資源回歸戶外用品主業,已逐步停止對體育相關領域的對外投資,更側重對已有投資項目的投後管理、資源整合和後續逐步的退出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育產業生態圈 的精彩文章:

打造超級話題,聯手李易峰,新浪的2018世界盃有哪些新玩法?
健身房紅海的闖入者,新兵搶佔千億市場的五種姿勢

TAG:體育產業生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