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音三姐妹,金馬台、隘門宮,第三個90%的秀篆人不知道

觀音三姐妹,金馬台、隘門宮,第三個90%的秀篆人不知道

隔背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東部,處於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帶兩大高山,龍傘崬和八仙座的中間地帶,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是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旅遊風景區。

觀音三姐妹,金馬台、隘門宮,第三個90%的秀篆人不知道

此前,給各位村民們講述了秀篆鎮的陳龍村跟青龍山村,信息量大大的,有村民給我們回復說一下子好像很自豪自己是秀篆人,原來秀篆這麼有味道,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比如我們講陳龍村,才知道92年才改名陳龍村的,陳龍村有竟然有17座土樓,秀篆最大的土樓是龍潭樓,龍潭家廟盡然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龍村還出了遊子光王怡漢這些的響噹噹的名人。比如我們講青龍山村,知道了秀篆鎮第二大土樓青龍樓,扛五顯帝原來有這麼多事情要做,青龍山小小的青龍庵在詔安五顯帝民俗中有著這麼重要的位置……

反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發掘自己所未知的信息,從而使得自己更加了解秀篆,了解自己的家鄉。

本期,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埔坪村,這個以游姓為主的秀篆古村落,據傳客家族群最早到達秀篆的是賴天龍,他選擇在埔坪平頂埔定居,還有觀音三姐妹……

還是不劇透了,一起來看看吧,看看各位村民們能發掘到什麼重要的信息。

一、村社概況

(一)地理位置

秀篆鎮埔坪村位於鎮政府的北方,秀篆溪上游山間盆地里,東面與注湖村相連,西面與彩山村相接,南面是煥塘村,北面是東徑村,距詔安縣城65公里。

(二)人口分布

埔坪村現是游、王、江、賴、黃、林多姓族群聚居融合一起,從堀龍麻坪里、欄泥洋發源的秀篆溪流經東徑村,在埔坪山間盆地里與東西兩邊高山多條支流在盆地里匯合,盆地里原有平頂大草埔,沿溪邊有著多處平地可墾殖,相傳客家族群最早到達秀篆的是賴天龍,他選擇在平頂埔定居。

埔坪村全村至2012年底共有1022戶4363人,現各姓族群在埔坪村從北至南,分住在坪石樓、陂嶺、漳溪壩、江屋城、下屋子、大禾斜、塘背、東升樓、陳坑、坑邊、後堀、馬盤樓、發里、庵下鋪、文興樓、大屋、林屋、鳳江樓等18個小村落。其中賴姓有15戶54人住在陂嶺,林姓3戶15人住漳溪壩,江姓33戶121人住江屋城,黃姓31戶118人住下屋子、陂嶺,王姓217戶801人住坪石樓、漳溪壩和後堀。共有12個小村計有723戶,3354人都住著游姓裔孫。

二、姓氏源流

埔坪村是以游姓為主的古村落,游姓的開基祖,依據秀篆《游氏譜諜》,是游念四,名大宥,系游定夫的十世孫,從永定縣金豐里月流村遷至秀篆埔坪的。

現參照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漳州市政協彙編的《漳州姓氏》2辭典、百科名片:南平市「游定夫紀念館」等資料,簡述如下:

宋代建陽人游酢,字定夫(1053-1123),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系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官曆太學博士、檢察御使。曾偕楊時到河南洛陽拜程頤為師,學習理學,留下「程門立雪」佳話。後載道南來,開朱子理學先河。傳下七男,長男撝名行一,字子英,文林郎,任職洪州兵曹。傳下一子名昴,字公明,於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遷建陽漳墩鄉松源村。傳下一子名世孝,官至主簿,傳下二子。次子名禮,避亂,遷江西吉安廬陵,傳下二子。次子文伯,號二三郎,攜眷遷福建上杭縣,傳下二子。長子四一郎,傳下九子。七子五七郎,遷居永定縣金豐里月流村,傳下二子。次子樂山傳下四子:長子五九郎開基永定金豐里大溪鄉;次子六三郎開基平和縣秀峰;三子念四開基詔安秀篆;四子季四二郎開基永定坎市。

於元代年間,游念四從永定金豐里月流村遷至詔安秀篆埔坪村,娶妻曾氏、杜氏,傳下五子,成秀篆游氏一世祖。長子名五一,分居埔坪崩田,衍傳東昇房,裔孫建東昇祖祠「錫祉堂」;次子名三六,分居埔坪後積、黃姐坑、樓子下房、裔孫遷台灣諸羅縣荷包蓮(今嘉義縣)開基;三子名四五諱毓我,衍派汶紫房、坑邊房、後塘房、發里房,裔孫在埔坪建發里祖祠「道南堂」;四子名五五,分居黃沙坑、鼎坑等,後遷居台灣;尾子名興,過繼霞葛塗氏。

游氏在秀篆還分居住注湖村、石東村、隔背竹頭背自然村等地。

秀篆游氏現人口共計約6500人,已傳至25世。

廣平東昇房昭穆字輩詩如下:

文應東升厚 進永安興祥 本原能有志 蕃衍慶其昌

德盛昭欽仰 望隆定顯揚 朝廷俊崇哲 邦國重賢良

一心維纘烈 萬奕永傳芳

廣平發裏房昭穆字輩詩如下:

光祚成宗厚 世守兆禎祥 本原能有志 蕃衍慶其昌

德盛昭欽仰 望隆定顯揚 朝廷俊崇哲 邦國重賢良

一心維纘烈 萬奕永傳芳

據台灣省游氏資料,詔安縣秀篆埔坪東升房禮闕公派下:康熙中葉游東壬入懇今鳳山,後裔移宜蘭縣。嘉慶年間游東明入墾今台北縣板橋,後裔厚炳、厚嘉、厚傑、厚鳳、厚雉、厚壽、厚桂等多人入墾宜蘭;游東轅入墾台南市,後裔道維等多人入墾宜蘭;游昇平入墾桃園黽山,嘉慶年間後裔厚悅、厚賢、厚稍、厚壽等入墾宜蘭等,該房並在宜蘭縣冬山,倡建祠堂「東興堂」游氏家廟(取東渡興隆之意)。

埔坪發里房四五公派下,康熙末葉塔下房游進忍、游進榮入墾今彰化縣花玹,在員林鎮倡建「冬至公」總祠和在大林鄉倡建公派下的「結從公公祠」與「和衷公公祠」。乾隆末葉游宗城字榮都,攜長子厚日、三子厚環、晚子厚寶等入墾宜蘭。在員山鄉員山路建「餘慶堂」祖祠。乾隆中葉發里房「道南堂」派下游宗賜入墾今彰化員林,在大村鄉男勢村建有宗賜公宗祠。十四世車嶺房游厚廳,入墾今桃園中壢。嘉慶年間游也且,入墾今宜蘭市,游德智入墾今宜蘭礁溪,游文征入墾今宜蘭員山等。

明至清初,埔坪游氏只建分房祠。開基祖游念四和曾氏、杜氏祖妣的神主,是由裔孫奉請至各分房祠輪值奉祀。於清乾隆7年壬戌歲(1742年),游會元召集各房家長計議,在麟角市場西邊山腳下建奉祀開基祖的念四公宗祠。第一次只建祖祠上廳。過三十年即清乾隆37年壬寅歲(1772年),由游形來召集各房家長再集資建祖祠前廳及後花台。直至清乾隆54年己酉歲(1789年),游九成、游實尊召集眾家長計議,在龍潭叔孫的幫助下,建完成祖祠的門樓、前埕及祠前池塘。

台灣當局准許旅台裔孫回大陸拜祖後,於1990年10月2日,時任台北市游氏宗親會理事長游祥年,率拜祖團28人回到秀篆拜祖,看到念四公祖祠,大廳牆體傾斜,桁架破損,兩邊護屋倒塌。萌發發動旅台裔孫捐資,按原貌修復。

回台後,召集游姓各祭祀公業管理人研究,並廣泛發動,至1991年孟冬,共籌集到新台幣231.8萬元(其中,游祥年募集新台幣87.6萬元,祭祀公業遊樂山主任管理人游祥柱募集新台幣110萬元,游氏家廟祭祀公業理事長游祥鏗募集新台幣34.2萬元。)。

祖地的游根木、游文錦等人精心規劃,組織施工,1992年仲夏按原貌修復嘉西洋游氏大宗祠「廣平堂」,全祠建築面積476平方米。

宗祠門聯:

立雪程門名揚學派,

西洋祀典丕振家聲。

主堂堂聯:

廣念宗功輪奐維新隆祀典,

平懷祖德詩書學是學振家聲。

埔坪村東昇樓祖祠,是游氏二世禮闕公派下的分房祖祠,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由九世游雪卿、游鼎玉、游任千三兄弟崇奉七世祖東廟公建造東升樓,樓上廳奉祀東畝公祖考妣及其傳下的嫡孫神主。清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兩次大修。

於1990年9月,游祥鏗率宜蘭東升房後裔三十多人回大陸尋根拜祖,看到東昇樓破損多處,岌岌可危。

返回台灣宜蘭後,召集遷台裔孫商議改造東昇樓為東昇樓祖祠方案,獲得多數人支持,數月內募集新台幣240.95萬元,成立重建東昇樓委員會,推舉游祥鏗為主任,遊興精為副主任兼總幹事。

之後請大陸守祖游文錦為顧問,規劃將樓內14間民房搬遷於樓外護屋重建,原樓作為祖祠,樓上廳拓寬後置「錫祉堂」,兩岸鄉賢族長共同努力,1991年農曆5月19日出火,6月21日鳩工,按原分金字向,建成640平方米大宗祠。

門樓連門廳,大院連兩廊及護房。拜亭連大殿,土木結構,琉璃瓦屋頂,金碧輝煌。

大門鑲嵌石刻匾額《東昇樓祖祠》,兩邊對聯為:

東嶽巍峨千載秀,

昇軒亮麗一燈瑩。

在錫祉堂神龕前石柱上,時任宜蘭縣長游錫坤題撰的對聯:

東聳雲霄宮牆原綺麗,

升騰海嬌家道更豐融。

上題款是:辛未年孟秋月,

下署名是:宜蘭縣長第廿世裔孫游錫坤敬撰。

東昇樓祖祠重光慶典時,游錫坤也敬獻一方牌匾「祖德流芳」。題聯題匾的都掛在錫祉堂上。

三、鄉賢名人

(一)游錫坤(堃)。台灣政壇上的政要人物游錫坤,祖籍秀篆鎮埔坪村人,游念四公傳衍下的廿世裔孫,1984年出生在台灣宜蘭縣,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1989-1997年代表民進黨競選任並連任宜蘭縣長。2000年-2008年民進黨執政台灣期間,曾任過「行政院院長」、民進黨主席。

其母親和弟弟游錫賢多次隨拜組團回到秀篆埔坪拜祖探親。

(二)游邑。世界著名的英國倫敦奧運城主導建築師游邑,祖籍是秀篆埔坪游念四傳衍的裔孫,他的遷台祖游東山於清乾隆年間與族親一起到台灣拓荒墾殖。

游邑是1969年出生在宜蘭冬山鄉太和村,從小在農村長大,沒有任何顯赫背景,全憑自己的聰慧好學,勤奮努力,在讀大學二年級時,22歲考取台灣建築師執照,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建築師。

30歲步入而立之年,放下台灣的建築事業,前往世界著名的倫敦A.A設計學深造,並加入全球最大的建築設計事務所HOK工作,直至接手倫敦奧運城總體規劃設計。2005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年度最傑出建築師獎,2006年榮獲英國年度最佳建築設計首獎,2007年榮獲英國女皇頒授——英國最具貢獻建築師獎。2011年台灣科技大學聘游邑為榮譽教授。現任廣州八相建築設計公司執行長。

四、古村建築

(一)太平宮。秀篆鎮里,各宗族以姓氏聚居,在傳衍和發展中,游姓可說是較早和較快的。游念四是元代到秀篆,其大兄游五九郎到永定金豐里大溪鄉開基時,只帶一尊觀音像。無獨有偶,秀篆的客家人對觀音(俗稱阿娘)也特別崇拜。在秀篆溪上建有隘門宮、太平宮、金馬台都是主奉觀音菩薩的,俗稱三姐妹來到秀篆鎮守三宮宇。三處觀音舉辦大型祭拜、建醮、演戲都說是全秀篆人都有份,都可以向全鄉群眾收錢,分享財氣。

太平宮建在埔坪小盆地出水口的發里村,是117平方米的宮宇,坐北向南,門對面是庵下埔小市場,建有橋樑相連,主奉觀音神像(俗稱為二姐),周圍民居多,游、王、賴、江、黃、林宗親齊有,香火旺。

(二)文興堂。秀篆客家人的祖先是從黃河流域、中原大地南遷而來,沿途歷經磨難,來到山區林深路險,為了生存與發展,對於包容著儒、佛、道三教於一身的五顯帝的信仰和崇拜比較普遍,境內先後建有黃祠庵、青龍庵、清涼庵、龍峰庵、開元院、文興堂、東坑庵都是供奉五顯帝為主神的七大庵院。

庵院里對眾神的擺放位置比較特別,大殿正中神像有四排:最高的一排中間三尊是三寶佛,即釋迦佛、彌陀佛、彌勒佛,左右兩旁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次二排中間是道教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兩旁是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前二排居中是地藏王,左右兩旁是明日神、清風神、袈裟佛,中年童佛。前排居中是牟尼佛,兩旁的是吉祥子左右各一尊、文天將、武天將。左側殿神龕里奉祀的是玄天上帝或是觀音菩薩,右側殿神龕里奉祀的才是五顯靈官大帝,還有小尊的順風耳、千里眼。

民眾進庵朝拜,通常只在大殿、左殿燒香,帶來供品都堆放在五顯帝座像前的供桌上,迎請出遊也都是五顯帝。依據雕塑神像的游姓傳人講:與民間傳說的「四遊記」中的《華光傳》有關,五顯帝是由燃燈佛祖面前油燈蒂,經眾神注入肌肉與血液而成為法力廣大、降妖伏魔、能為民除害的五顯靈官大帝。其為找生母、救母親赴湯蹈火,不怕觸犯天條,為達到目的鍥而不捨,客家人敬仰這種精神,在族群聚居地建造大宮廟,作為地方保護神。

埔坪村文興堂,建在該村的中央位置,背靠望江獅山,坐南向北,左邊是秀篆溪,右邊建有「文興樓」。文興堂放神主堂寬12.3米,進深7米,建築面積88.9平方米。堂前用鐵欄杆圍著寬14.5米,深8米,面積116米的前院。堂前還有廣場,秀篆通平和九峰鎮公路繞著文興堂邊通過,前不遠處是庵下鋪小市場。文興堂內有大明石碑記字跡已模糊,老人流傳是全秀篆最早建成的供奉五顯大帝的宮廟,應該是明朝初年始建的。文興樓建得緊靠在堂前,流傳著樓內人丁興旺,堂內香火不旺;堂里香火旺,樓內人事不順暢。秀篆1983年遭受特大洪災,秀篆溪洪水衝過公路,把土樓衝倒了多間,不倒的也成危房。1983年以後,恢復迎請五顯大帝,埔坪各村落有的是五年迎請一次,現已輪值六回了;有的是十二年迎請一次,才三輪迴。

好了,埔坪村咱們就介紹到這裡了,各位親愛的村民們,找到您想知道的信息了么?想必,您對秀篆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

東青龍西頂安,南河美北埔坪,坐鎮當中有陳龍。我們說完了陳龍村、青龍山村、埔坪村,下次我們打算來探索探索那個鎮守金馬台的古村落,河美村,各位親愛的村民們,如果您有關於河美村的重要信息,或者精美圖片,歡迎提供給我們,萬分感謝。

【本期完】

下期再約!

作者:李應梭,秀篆乾東村人,原詔安縣文化局副局長,詔安縣客聯會副會長。微信公眾號:隔背村(id:gebeicun)。

特別鳴謝:游廣招,秀篆埔坪村人,本文實拍美圖大力提供支持。

了解更多秀篆歷史人文

那就關注我們吧

回復「村民」,村送你一部特殊的片子

隔背村原創精品 | 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問題 | 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隔背村 的精彩文章:

古墓疑雲,揭秘詔安縣6大古墓

TAG:隔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