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

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

心,靜如清泉

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

一位心理專家曾問過無數人:「什麼是人生美事?」人們大都列出一張清單:權力、美貌、健康、才華、愛情、財富……心理專家搖搖頭,開出一劑「良藥」——保持心靈的寧靜,並叮囑道:「沒有它,上述種種會給你帶來極大的痛苦!」

當今社會壓力重,誘惑多,人需要修養,需要寧靜,心是最大的凈土。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就會終日為生計奔忙,加重生命的負擔,加速心靈的浮躁,終使自己心力交瘁、迷惘躁動,而與豁達康樂無緣。

俗話說,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檢查一下生活,相信會發現許多例證:沒有戀人想戀人,結婚以後吵鬧甚至要離婚;沒有子女想子女,有了子女累老人;沒有權力想權力,有了權力寵辱皆驚;沒有錢想錢,錢多了又擔心……這樣下去,何來安然可言?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這些痛苦都是自己找的。

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

慧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有一次,他去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有幡被風吹動,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個典故深刻地點明了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的哲理。也就是說,心靜,周圍亂也變靜;心亂,周圍靜也亂。

世聞萬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靜,則萬籟俱寂,幽然而靜美;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我們的「心」時時刻刻受到外部世界的衝擊,若想做智慧之人,過行雲流水的生活,就要使心安住於平靜的狀態,從而不向外追逐。心靜是心安的起點,一念心清凈,處處蓮花開。

一天,天氣酷熱,唐朝詩人白居易前往拜訪恆寂禪師,卻見恆寂禪師在房間內很安靜地坐著。白居易就問:「禪師!這裡好熱哦!怎不換個清涼的地方?」

恆寂禪師說:「我覺得這裡很涼快啊!」

白居易深受觸動,於是作詩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無論外界如何變幻,讓自己的心靜一點,再靜一點,留給自己一方安寧的晴空,留給自己一隅思索的空間,最容易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讓自己釋放和釋然,讓自己成熟和理智。這種精神修養與心理上的抗干擾能力有著絕對關聯,它無法饋贈和積存,只有靠個人修養與定力去體會。

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

事實上,我們的心本來是自然的、清凈的,不造作、不染纖塵,只是被無明的煩惱障蔽後才變得雜亂垢染,念念無常,如同湖面起了波濤。因此,我們需要時常進行自我凈化,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對色身起執著?是不是固執己見?如此慢慢擺脫我們身心錯誤的妄執和貪戀,把內心的世界清凈,化煩惱為菩提。

有一個人是虔誠的佛教信徒,他每天都從自家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遇到了一位禪師,禪師欣慰地說:「你每天都虔誠地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問道:「的確,我每天前來寺院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是奇怪的是,我一回到家,心就煩亂了,請問我如何才能在喧囂的世事中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呢?」

「你每日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會有一些常識。那麼,我想請問,花朵如何保持新鮮呢?」禪師反問道。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啊,」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在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裡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被吸收,就容易凋謝!」

禪師道:「保持一顆清凈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里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心靜一點,不斷地懺悔和檢討,改進陋習和缺點,不停地凈化身心,我們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心靜,是生活的一種思考,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更是安心的必要智慧。

人有人心,人心靜,則心若碧潭,靜如清泉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忙忙碌碌,幾乎沒有一分鐘是清靜的、清閑的,曾幾何時我們感嘆: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應酬太多了,難得有幾天清靜的日子。如此看來,保持一顆凈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管外界多麼繁亂,內心依舊清凈安詳、一塵不染,這就是定力。

每天為自己留出十分鐘來安靜一下,從聲色繁華中超脫出來,用智慧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在寧靜中深思和檢討自己,這個時間我們能夠承受得起,也能夠消受得起。如果你能做到,那麼你就將喚醒內心的純凈與寧和,如清淡出塵的蓮花一樣,淡然綻放,散發出生命的馨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龍娛 的精彩文章:

你總是幻想得太多,卻行動得太少;選擇太多,需要放棄的也多

TAG:金龍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