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章乃器(1897~1977年),浙江青田人,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族資本家、經濟學家、文物收藏家。在中國近代史上,章乃器曾經作為「七君子」之一而名聞中外。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七君子」出獄後與馬相伯、杜重遠合影


前排左起:沙千里、史良、馬相伯。後排左起:杜重遠、章乃器、鄒韜奮、沈鈞儒、王造時、李公朴。攝於1937年8月3日,南京。

作為「七君子」之一,章乃器的生平事迹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者所熟知。但作為一個收藏家,他對祖國的文物保護事業所做的貢獻,人們了解得並不多。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在收藏實踐中,章乃器除了練就一雙自己獨特的識寶慧眼外,還虛心向當時的文物收藏大家求教。古玩行前輩孫瀛洲老曾為他「掌眼」,收藏大家葉恭綽、張伯駒、趙振經(遜清內務府郎中慶寬的後裔)等也和他過從甚密。章乃器本人的欣賞品位很高,對這些文物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和藝術信息也有獨到的研究。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章乃器為捐獻文物致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鄭振鐸函底稿,1953年12月9日

章乃器收藏這些文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牟利,而是為國家暫時保管這些流散文物。從他涉足收藏的第一天起,就時刻準備著把這些文物無償地捐獻給國家。1953年12月,時任糧食部長的章乃器致函當時的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著名文學家鄭振鐸,表達了自己捐獻文物的意願。


信函全文如下:

送 鄭振鐸局長 西諦我兄:

我四十天以後就要搬家。為圖省事,我希望您局能在搬家前或搬家後不久將我的一批文物接收過去。否則,一起搬過去將來又搬到您們那裡去,十分費力;放在原處過久又不放心,佔了別人房子問題也多。

如何先請考慮,不久將面謁作決。

章乃器 1953.12.9

在章乃器的懇求下,1954年初,鄭振鐸從故宮派了6位專家到章家接收文物。章乃器敞開所有櫥櫃,任其挑選。6位專家篩選了一個月,選出了其中的1000餘件,入藏故宮博物院。此外,章乃器還捐獻了一批有較高歷史價值的陶器給北京歷史博物館(1959年擴展並改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即今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之一)。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漢 彩繪陶壺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章乃器在「反右」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家裡餘下的文物也被抄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被抄走的文物大部分發還章家,但也有一部分不知下落。1977年,章乃器去世。1981年,章乃器之子章立凡根據父親生前的遺願,將發還的文物捐給了中國歷史博物館(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擴展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商饕餮紋扁足青銅鼎 高27.5厘米 口徑21厘米

商饕餮紋扁足青銅鼎,淺腹,高扁足,足底作鉤狀上卷。腹飾饕餮紋,「臣」字形目,以凸起的棱脊為鼻,闊口,軀體向兩側展開。鉤狀足飾以夔紋,高高地承托起鼎腹,形制張揚俊俏,是此類鼎中的精品。鼎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地位不同的人,能夠配享的鼎器數量、大小、形制等各有等差,兼具「明尊卑,別上下」的功能。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商饕餮紋青銅斝 高31厘米 口徑17厘米

商饕餮紋青銅斝,為灌酒器,兼具溫酒功能。形狀像爵,體量較大,無流無尾,一般與爵配套使用。酒從斝注入爵內。從禮制上,斝在酒器中的位列銅爵之後,《禮記·禮器》中有「尊者獻以爵,卑者獻以散(斝)」之說。青銅斝始見於二里頭文化時期,流行於商至西周早期。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商饕餮紋青銅鬲 高7.3厘米 口徑13厘米

商饕餮紋青銅鬲,鬲為烹煮肉類或穀物的炊煮器,由陶鬲發展而來。西周中期以後盛行,常成組出土。春秋戰國時多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組合的列鼎同墓隨葬,起著陪鼎的作用。這件饕餮紋青銅鬲,侈口,立耳,袋腹分襠,柱足較短,頸部飾斜角雲紋,腹部飾饕餮紋,「臣」字形目,瞳仁凸起,並飾有粗大的牛角、虎耳,紋飾較為繁複、誇張,極具感染力,體現了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西周瓦紋青銅盨 高18.4厘米 口長22.9厘米 寬16.3厘米

西周瓦紋青銅盨(讀音:[xǔ]),盨為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食器,由圈足簋發展而來,呈橢方形,用途與簋相似。流行時間較短,出現於西周中後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其特點是器蓋上有四個方足,把器蓋翻過來倒置即成另一器皿,食畢翻回來再合上。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西周青銅盉 高21厘米 口徑13.5厘米

西周青銅盉,圓蓋,拱形鈕,侈口直頸,下腹部呈袋足形,斜出一長形管狀流。盉為盛酒(水)器,主要用途可能是盛水以調酒味濃淡的。一說為盥洗器,常與盤配套使用,作用相當於晚出的匜。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春秋竊曲紋帶流青銅鼎 高18厘米 口徑20.9厘米

春秋竊曲紋帶流青銅鼎,折沿立耳,口沿一側有短流,口沿下飾竊曲紋。鼎腹呈淺半球形,以三個內凹的高足承托。這件青銅鼎除具備一般鼎的特徵外,口沿處開有類似於的匜的流道,以便傾倒鼎內的肉湯,也稱匜鼎。當為實用器。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春秋青銅匜 ,高18.2、長27.5厘米

春秋青銅匜 ,注水盥洗器。《左傳》有「奉匜沃盥」的說法,意思是伺候主人(長輩、尊者)將匜里的水澆到主人(長輩、尊者)的手裡洗手洗臉。商周時期,宴饗、祭祀、婚喪等重要儀式均施「沃盥之禮」,以示潔凈尊貴。

捐文物給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青銅重器

戰國青銅戈 通長28.8厘米

戰國青銅戈,青銅武器,長條形援,前鋒上下兩刃作弧形相交成鋒尖,內部平直,內尾斜齊,上端出鋒。援部和胡部有後人偽刻的錯金銘文。青銅戈是戰爭中最常用的兵器,由青銅製的戈頭和竹木製的柲(長柄)組成,古稱「勾兵」,主要用於鉤殺制敵。後來戈成為「戰爭」「武器」的代名詞。

青銅器自古以來是金石收藏家的首選。通過把玩高古的鐘鼎彝器,「觀其器,誦其言,形容彷彿,以追三代之遺風,如見其人」(宋呂大臨語)。不少藏家和學者,則通過解讀青銅器上的銘文、紋飾、造型等信息,以求解開先秦時代歷史和文化之謎。近代以來,隨著科學考古學的建立,不斷有青銅器通過科學的方法從地下發掘出來。而傳世的青銅器,又可以與發掘品進行比對,成為考古學和歷史學的必要補充,豐富了人們對中國早期歷史的認識。青銅器也是章乃器致力收藏的主要門類之一。



原文作者:蘇生文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8年2月刊《識而琢之 其器乃成——收藏家章乃器和他的藏捐文物》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之藏——張伯駒先生的收藏概況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驚鴻一瞥——價值8000萬的建盞長什麼樣??
懷袖雅物:扇面收藏必備的文化常識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