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貝聿銘的101歲:設計百年,歸來仍是少年

貝聿銘的101歲:設計百年,歸來仍是少年



設計百年,歸來仍是少年


Photo

by Luca Vignelli







2018年4月26日,貝聿銘101歲了!





他用一個世紀,將自己的設計撒向全世界。



但貝聿銘在《築夢天下》說:




「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100歲的貝聿銘,紐約


《紐約》雜誌 Bobby Doherty 攝於2017年4月7日




貝聿銘有三子一女:

去世的

貝定中(哥哥)

是城市規劃師,

貝建中(弟弟)

貝禮中(三弟)

都成為建築師,早年參與父親的項目,直到1992年兄弟二人創立貝氏建築事務所。




不過,只有貝建中會說中文。他說:「父母當年以為我們早晚要回到中國,所以沒有特地教我們說中文。」





貝建中(弟弟),貝禮中(三弟),貝聿銘


Chien Chung 「Didi」 Pei, left, Li Chung 「Sandi」 Pei and Ieoh Ming 「I.M.」 Pei by macaulifestyle.com.




貝聿銘用玻璃、鋼筋、線條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他從青年走向壯年,然後不斷成熟,最終活成了現在的自己。





1956年9月,

美籍華人建築師肖像(39歲)


Portrait of Chinese-born American architect IM Pei (born Ieoh Ming Pei), New York, New York, September 1956 (Photo by Photo Quest via Getty Images)




1965年,

貝聿銘被選中設計肯尼迪總統紀念圖書館


Architect Ieoh Ming Pei selected to design the JFK Memorial Library, 1965 (Photo by John Loengard  via Getty Images)





1965年,

貝聿銘檢查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試驗板


Architect I.M. Pei inspects test slabs at the NCAR site, 1965





1969年,

貝聿銘穿著正裝坐在辦公桌前


Architect Ieoh Ming Pei  wearing a jacket and tie and seated at a desk, 1969 (Photo by Stuart Smith/Condé Nast via Getty Images)





1978年6月1日,

貝聿銘出席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東館 


Architect I.M. Pei in 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on opening day, June 1, 1978. Photo  Dennis Brack/Black Star.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Gallery Archives. Image via nga.gov.





1979 年

Photo by Yousuf Karsh





1982年11月1日

Photo by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1983年,普利茲克夫婦

傑伊和辛迪,貝聿銘,198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典禮


Jay and Cindy Pritzker with I.M. Pei . The 1983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ceremony





1983年在美國白宮:

傑伊,美國第40任總統里根及夫人,貝聿銘


In the White House today, President and Mrs. Ronald Reagan extend their warm congratulations to I. M. Pei (right), 1983 Laureate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1984年6月20日,

貝聿銘攜夫人

盧愛玲

參觀美術學院


Acceptance of architect Ieoh Ming Pei at the Beaux-Arts fine arts academy. Pei"s wife,June 20, 1984 





1985年5月2日,貝聿銘站在盧浮宮金字塔原尺寸大小的模型旁邊


Chinese American Architect Ieoh Ming Pei stands next to a full size simulation of the his Louvre Pyramid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in Paris,May 02, 1985 (Photo by THIERRY ORBAN/Sygma via Getty Images)





1989年,攝於蓬皮杜博物館外


Outside the Pompidou Museum, 1989 ,Photo By Marc Riboud





1989年3月,攝於法國巴黎盧浮宮金字塔前


Portrait d"Ieoh Ming Pei devant la pyramide du Louvre qu"il a con?ue en mars 1989 à Paris, France. (Photo by Eric BOUVET/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1989年,盧浮宮金字塔的開幕儀式上,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右)與當時的法國總統Francois Mitterrand 握手。


China-born US architect Ieoh Ming Pei (R) shaking hands with then French president Francois Mitterrand on the opening day of the Louvre museum pyramid , 1989, via Getty Images





1993年11月18日,克勞德·蓬皮杜和盧浮宮的建築師貝聿銘,在盧浮宮金字塔的內部出席大盧浮宮的落成儀式。


Claude Pompidou et l"architecte de la pyramide du Louvre Ieoh Ming Pei a l"interieur de la pyramide avec le batiment du Louvre a l"arriere-plan lors de l"inauguration du Grand Louvre le 18 novembre 1993 a Paris, France. (Photo by Raphael GAILLARDE/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2004年,

貝聿銘(右)和妻子盧愛玲參加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舉辦的亞洲協會年度酒會。


I.M. Pei (R) and his wife Eileen at Asia Society"s Annual Dinner at New York"s Waldorf Astoria in 2004. (Elsa Ruiz/Asia Society)




2006年6月22日,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被攝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的拿破崙庭院。


This file photo taken on June 22, 2006 in the Napoleon courtyard of the Louvre museum in Paris shows US-Chinese architect of the Louvre Pyramid Ieoh Ming Pei posing for photographers via Getty Images






2006年,

貝聿銘慶祝蘇州博物館開館。

(by Ariana Lindquist via 紐約時報)





2007年,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的設計師貝聿銘和這個建築項目相關的員工的畫像。


A portrait of the architect of the Pyramide at the Louvre Museum, I. M. Pei, at an opening for the staff associated with this project, FRANCE, 2007 (Photo by James L. Stanfield/National Geographic/Getty Images)





2008年11月22日,多哈博物館


The Museum Of Doha. Qatar - 22 November, 2008 





2009年12月16日,貝聿銘參加在紐約Capitale舉行的美國華人博物館30周年晚宴。


Architect I.M. Pei attends the 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30th Anniversary Gala at Capitale on December 16, 2009 in New York City. (Photo by Dario Cantatore/Getty Images)





2016年10月27日,貝聿銘在紐約聯合國參加2016年度亞洲協會亞洲創變者獎和晚宴。


NEW YORK, NY - OCTOBER 27: I.M. Pei attends Asia Society Asia Game Changer Awards and Gala Dinner 2016 at United Nations on October 27, 2016 in New York City. (Photo by Presley Ann/Patrick McMullan via Getty Images)




去年貝老100歲時,網站Departures發過一篇「

別人眼中的貝聿銘

」。

(節選翻譯《I.M. Pei"s First 100 Years》By Ian Volner and Rachel Hurn on March 24, 2017)




Paul Goldberger

(前《紐約時報》和《紐約人》建築評論家)


貝總是待人非常親切,不過也有一點點含蓄。他使自己難以捉摸。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不是用詭計,而是外表,也許是:這種平靜的、文質彬彬的外表,讓人難以看透。他可以搖身一變是一個最隨和同時是最嚴格的建築師,這賦予了貝能夠說服他的客戶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並且使他們確信結果就是他們想要的技能,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Santiago Calatrava

(建築師,最近因設計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而聞名)


我第一次見到貝先生是在他的公寓。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覺得他風度翩翩。他一直保持微笑,並且他非常關注別人和他說的話。他很有氣質也很謙遜,這是只有最偉大的人才會同時擁有的內在。他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建築大師。位於香港的中銀大廈就是其中一部傑作。當你看著香港的地平線,這個傑作給你的感受就像在看紐約的克萊斯勒大廈一樣震撼。它不是最大的建築,如果不是最大的話,但它一定是最與眾不同的建築之一。貝先生是我們所有人的先驅。在中國哲學裡,人們說,90歲是一個極富經驗的年輕人。他就是如此。




Henry Cobb

(建築師,貝聿銘40年關係的商業夥伴)


20世紀可能沒有一個人能比貝將東西文化融合的這麼有深度。他不僅高度融入美國文化,同時又是一個深植中國文化飽有學識的人。他有著非凡的廣度和深度,和連接不同文化的能力。加之他的特別有魅力的人格,這讓他成為了一個別人都想認識想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當然了,他是一個有天賦的建築師。不過,他可一點都不軟弱和含糊。他是迷人的、討人喜歡的,但他是個意志堅定的人,一種如果你想做到任何有質量的事你就必須是個建築師的意志。




Richard Rogers

(英國建築師,因設計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而聞名)


城市是由人構成的,不是建築。建築與建築之間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貝不僅僅將建築看做是紀念館。他將每一個建築聯繫起來,將每一個建築視作對它周遭的挑戰。他清楚,每個建築至少有兩個觀眾:一個是使用者,一個是過路人。





Photo by 

Josef Astor




當聊起什麼才是建築時,貝聿銘說:




「我不喜歡各種標籤式的稱謂。對我而言,建築就是建築。沒有什麼現代建築 、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義稱謂。但我不相信這些,它們如過眼雲煙,而真正留存下來的那一個還是建築本身——各個時代的建築。」




設計百年,歸來仍是少年。




祝貝聿銘老爹101歲生日快樂!







除註明外,圖文素材來自網路,


AssBook設計食堂重新編輯,


編輯:Halleywood,Echo 


轉載後台回復關鍵詞「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ssBook設計食堂 的精彩文章:

碧桂園「高周轉」最新內部處理,網友各種怒懟「通宵出圖」
一款騎機車時想到的設計:不只是漂亮的「台灣道路體」

TAG:AssBook設計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