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先斬後奏:「尚方寶劍」裡面的「尚方」究竟是什麼意思?

先斬後奏:「尚方寶劍」裡面的「尚方」究竟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先斬後奏:「尚方寶劍」裡面的「尚方」究竟是什麼意思?


對於比較熟悉古裝影視劇的朋友們來說,「尚方寶劍」肯定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尚方寶劍」是皇帝賜予大臣的信物,有「先斬後奏」的權力,是很多大臣一輩子都未必能得到的東西。那「尚方寶劍」的「尚方」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大約從秦朝開始,中國的中央官製為「三公九卿制」。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則為太常、光祿勛(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是當時朝廷最重要的官職。



在「三公九卿制」中,丞相擁有巨大並與皇權平行的權力,九卿之中只有掌管皇室手工業和文獻檔案的少府不由丞相直接管轄,嚴重威脅了皇權。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漢武帝以少府為基礎設「內外朝」,將決策權歸於內朝。


而「尚方」則是少府之下的部門,本職工作是製造和管理皇宮飲食器物。由於少府成為掌握決策大權的「內朝」,尚方也就成為專門製造管理權力信物的機構。漢朝之後,雖然決策機構多次變化,但尚方卻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正因如此,尚方就成為皇權的代名詞,而「尚方劍」這個詞也就應運而生了。漢朝時便有「臣原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的說法。狄仁傑當年也對禍害百姓的宰相張光輔說:「如得尚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


不過在明朝以前,「尚方寶劍」都只是皇權的文化象徵,從來沒有成為真正的國家制度。直到明朝「萬曆三大征」時期,「尚方寶劍」才成為「先斬後奏」之權的官方信物並發展成為正式的國家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難道是為了李建成:唐太宗登基後,羅藝為什麼要起兵造反?
閉關鎖國的問題:鄭成功同父同母的弟弟為什麼變成了日本人?

TAG:鬼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