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倡導多年的鼓勵教育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倡導多年的鼓勵教育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鼓勵式教育每每會讓學生覺得做一件事是為老師做的,沒有單純的目的,也沒有樂趣,只為求表揚。以後沒有老師的日子我們該做啥?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能融入社會,直面困難,承受壓力,獨立思考,發揮特長,試問哪個方面是和智力有關的。只有淘汰式的教育,才會鼓吹各種智力培養、成績提升。僅僅依靠心理學是無法填補當前教育與社會期望之間的鴻溝的。教育的本質是藉助學生的一部分本能向學生提供能夠幫助其生存的非本能性的技能。

關於表揚和批評的問題,是不是得考慮一下幾個方面:孩子的年齡相對應的認知水平,這有就是表揚必須有目的具體的原因之一,這些實驗是否可信,得看信度和效度吧。的確有很多老師認為優秀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的沒有自信,面對事物不知所措。然而不被老師喜愛的「壞孩子」能給別人以外的驚喜。

其次,光說漂亮話沒用,尤其當孩子確實是缺乏努力和能力時,鼓勵必須跟具體的指導相結合,否則你鼓勵完了,他還是不知道怎麼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特工者 的精彩文章:

童年是怎樣影響成年行為的?為人父母要注意的

TAG:娛樂特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