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顧氏八式壺 天然去雕飾

顧氏八式壺 天然去雕飾

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是老一輩紫砂藝人年輕時深化摶砂功底的學堂。在紫砂工藝廠徒工班畢業的紫砂藝人,算是紫砂「科班」出身,做壺各有各的法度。

顧紹培曾在紫砂中學就讀,按照當時教學要求,他們一半時間上文化課,一半時間學習紫砂壺製作技法。到了中學三年級,由於政策要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顧紹培提前進入了紫砂廠花盆班,跟隨陳福淵老藝人學習紫砂花盆製作技法。

從制壺到制盆,紫砂各種品類的製作技法其實是相通的,且相輔相成。多年的制壺、制盆經歷,使顧紹培十分熟稔各種器型的構造、製作。

「心手合一」四字,便是對他數十年來潛心摶砂的最好註解。

從前,制壺、制盆多以大件為主。199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顧紹培產生了設計製作小容量紫砂壺的想法。

那時候的顧紹培還在錦達陶瓷廠擔任總工藝師。有一次潮汕的客商盧先生來訪,讓顧紹培意識到潮汕地區的茶友大多喜歡泡功夫茶。除了既定的水平壺,紫砂品類中很少有小容量的壺來契合當地茶友的飲茶習慣。

在盧先生的邀請下,顧紹培決定去潮汕地區實地「考察」一下。

潮汕當地也有許多製作茶器的名家。不同的是,他們製作茶器多採用手工拉坯的方法。「他們拉坯技術高,修坯技藝亦佳。」二十餘年後的今天,顧紹培記憶猶新。通過和當地藝術家的交流,顧紹培對當地茶器的工藝特點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

在賓館內,許多當地的媒體記者慕名而來。顧紹培興之所至,手邊雖無測繪工具,但憑著自己的經驗,信手拿過紙筆,用賓館裡的茶杯底畫了一個圓形,並在此基礎上繪製了一款壺。這隻壺就是我們今日所能見到的「圓圓」。

爾後,經過兩年時間,八隻小壺「組團」來到了世人眼前。各有各的有趣,也各有各的意思。福君的局部線條形態就像一個凸額角的小孩子,憨態可掬,起初就叫它君君。紅小香泉宛若一朵初綻的春花或是熟透的果實,著實令人欣喜萬分……

「它們恍若自己的孩子一般。」顧紹培這樣說,「圓圓啊,珍珍啊,這樣叫著,親切得不得了。」

這些壺都是顧紹培先為它們起了名字,後開始設計繪圖。

小壺,重在可愛,貴在天然。它們不需要過多的裝飾,恰若不同樣貌秉性的小孩,讓人不由心生憐愛。

後來,這八隻玲瓏的小壺,被稱為「顧氏八式」,受到了許多茶友的擁躉。

汕頭日報 1997年12月 星期特刊

據顧紹培回憶,「顧氏八式」是他90年代的重要創作內容,一度引領市場,亦在2001年的西湖博覽會上脫穎而出,獲得金獎。

1999年「心白齋」門口合影

1999年於「心白齋」 現場制壺

1999年於「心白齋」 現場制壺

1999年於「心白齋」現場全手工製作成品照(生坯)

現收藏於「心白齋」

——素商根據顧紹培大師口述整理

特別感謝「心白齋」盧秋生先生供圖

文/樂陶陶 攝/大苗山人

by/顧紹培紫砂藝術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紹培紫砂藝術館 的精彩文章:

當東方之美遇見江南

TAG:顧紹培紫砂藝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