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需要有「追夢」的心態與細節

教育需要有「追夢」的心態與細節

【教育的溫度】教育需要有「追夢」的心態與細節

李雄飛

教育的溫度,來源於教育的心態與細節。 教育需要追夢,「追夢」的心態與細節,是追夢的力量。

一、「追尋兒時的夢」:一份童真的心態,才會有回觀慢悟的細節

中國當代詩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北島曾經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細節的時代。原因是他在大學裡教散文寫作,讓大家寫寫童年,發現幾乎沒人會寫童年的細節。

沒有童年的細節,這個非常可怕的。究其原因何在?

1、家庭教育偏離了習慣與品行培養軌道

我們經常看到我們家長總炫耀自己2-3歲的孩子能做得出多少數學題,能背得出唐詩宋詞。很少看到有家長炫耀自己孩子多麼彬彬有禮,很少發現有家長表揚自己孩子有獨立思維,創新思維的。

本該是注重習慣的時候,卻在死記硬背一些看似也有用的東西,丟掉了起碼的基本禮儀,基本的快樂活動,隔斷了孩子聚在一起的享受屬於他們童年的快樂。

本該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時候,卻因為興趣班擠佔了。當我們想起動手能力重要時,孩子已回不去童年該有的那種可塑的想像。這是我國小孩動手能力自然下降之一。

沒有快樂童年的經歷,怎麼會有童趣的細節?!

2、幼兒園教育變成了提前的知識性教育

家庭教育走向知識性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正因為家庭教育對知識教育的怪圈的苛求,所以我們的幼兒園迎合家長的心理,將幼兒園變成了提前的知識教育。

英語課程開設成為幼兒園比拼宣傳的優勢,智力的開發,家長最感興趣的渴望,幼兒園樂此不彼,其實不過是純知識性的提前認知,甚至是一些記憶性的投機取巧,不僅無益,還會影響孩子思維的培養。

這種意識形態化、商業化和娛樂化正從孩子的生活中刪除童年的值得回憶的細節。

3、家長的意志正在扼殺孩子童趣的享受

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吵鬧,給一部手機,讓他獨自享受網路的童年「快樂」,結果童趣沒了,網癮來了。

家長為了安全,總把孩子關在家裡,孩子一起遊戲逐漸地消失。孩子再也沒有人物的演繹,再也沒有「敵我」雙方「博弈」,再也沒有孩子哭哭啼啼所謂委屈的「告狀」,……

孩子的童年似乎一切都在家長的掌控之中。

我覺得:沒有哭鼻子的童年,就沒有回味的喜樂;沒有合力的遊戲,就沒有孩子欣喜的細節。

兒歌只是媽媽催眠曲,「光頭強」、「熊大」只有成年人的出沒啦!

真的需要孩子有童年的追夢的心態,我們需要還孩子一個童趣的細節。

二、「追趕陽光的夢」:一份陽光存於心,才會有觸摸冷暖的細節

現在大家聊天總會不時有一種這樣的現象:許多人說話只有炫耀或者抱怨,卻聽不到動人或換位思考的細節。所以有些話越說越累人,越說越總慷慨激昂,似乎真理只在自己手中。

跟風、抱怨、炫耀,不能刻畫成我們的生活的主色調。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保持某種天真,做個能講出細節的人。教育需要讓孩子「追趕陽光的夢」,真正用心觸摸冷暖溫度的細節。

1、家長需要分享真正能打動孩子的細節

有一位朋友曾告訴我在中秋帶著孩子旅遊途中,突然哭了,她女兒怯怯地問「媽媽,怎麼了?」她靜了靜地說:「我想我媽媽了」……這個細節讓她叛逆的女兒忍不住潸然淚下。她女兒後來對同學說「趁父母在時,好好對待他們吧。」從此她女兒陽光懂事。

分享不是做作,讓孩子感受心底陽光的東西,一定會傳遞出更多的正能量。有感動才有感恩,讓孩子懂得觸摸感情的細節。

2、教師需要激發孩子潛在的發展的夢想

記得我曾經的一位同事、一位很有教育情懷的老師賀一鳳,他的學生過生日時都能收到他親筆手寫的一封信。字裡行間透出的祝福、激勵,洋溢著滿滿的愛護之情、關愛之心。很多問題學生因為他的一封信從此改變的一些不良作風,潤心於信。

給孩子潛在的發展的夢想,這需要教師持之以恆的給予孩子充分的陽光。

讓孩子追趕陽光的夢,必須有陽光的引導。播下一片陽光,讓孩子懂得冷暖的細節,這是孩子之幸、教育之幸!

教育需要有「追夢」的心態與細節,一直是教育面向未來的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哥的春天 的精彩文章:

打造「家教課程」又何妨?

TAG:飛哥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