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

來源 | 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 |貓斯圖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秦國統一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要的變革。先秦時期的貴族分封傳統開始讓位於皇帝下派的流官制度。國家治理方式的不同也徹底改變了中國古代的文化風貌,其影響一直到晚清都沒有消散。而這一切的原點,則是秦成功地統一了六國。

今天的文章,就讓我們回到中國君主時代的發源,重新觀察秦國最終消滅六國的一個人為的原因。

秦國背後的經濟基礎

深究秦國的崛起和最終統一六國,人們會發現背後的原因有很多。

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在戰國末年變法圖強的年代,秦國最早完成了政治體制改革軍事體制改革。《過秦論》中所謂「奮六世之餘烈」,指的就是秦始皇藉助六代秦王以來對制度的不斷完善,最終從體制上成為了一個適應新時代變化的強國,碾壓六國。再往前推,春秋時代的秦王們向西拓展的土地也為秦國奠定了疆土基礎。

強秦的四處擴張有賴于軍隊機器的高效

除了外部的擴張和體制改革對資源調配效率的提升,秦國在原有的國土內部也進行了極力的開發。提高關中盆地的產能,對於秦國鞏固原有的經濟基礎大有幫助。而這一系列工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鄭國渠

鄭國(人名)渠

在今天的陝西涇陽縣中部,有一條水道將縣境一分為二,這就是戰國歷史上有名的鄭國渠。鄭國並非春秋時代的鄭國這個國家,而是一個戰國晚期的韓國人。準確說,他是一名韓國派來的間諜。

弱國韓國位於四戰之地,常年受到周邊大國的威脅,突然崛起的強秦是它最恐懼的對象。趁著秦王嬴政剛剛上台,韓國君臣決議通過修水渠的方式讓秦國做無用功,拖入無盡的消耗當中,無暇攻擊韓國。不過要說服秦王做這樣的決定,還是需要真正的水利專家。鄭國就是他們選出來的人。

弱國韓國瑟瑟發抖

鄭國到達秦國以後,很快說服了嬴政引涇河水灌溉涇河到洛河之間的土地,預計能夠為秦國帶來110萬畝的額外灌溉面積。嬴政深以為然,便讓鄭國主持這一工程。鄭國帶著秦國的民夫,開始在關中平原挖掘這一條雄偉的水道。

鄭國渠工程西起今天涇陽縣西北,攔截涇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幹線沿北山南麓自西向東伸展,總長近300里。沿途攔腰截斷沿山河流,將冶水、清水、濁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最終在關中平原北部,涇、洛、渭之間構成密如蛛網的灌溉系統,使高旱缺雨的關中平原得到灌溉

涇河與鄭國渠滋潤下的關中沃野

儘管鄭國最終被發現是間諜,卻因為這道渠切實提高了關中的農產量,而被關中農民奉為水神。

這道渠在中國古代被反覆擴充、修建、維護,也就讓鄭國渠上游流經的涇陽地區,成為了中國水利、地質研究的中心之一。去涇陽縣參觀鄭國渠是很多水利、地質、歷史愛好者的必修課。同時,他們還能在涇陽縣發現陝西水利博物館和標記中國地理定位網路中心的大地原點。

尤其是大地原點,是中國科研工作者的一座豐碑。在涇陽的大地原點確定之前,中國還要使用以列寧格勒為原點的蘇聯大地網路。設定在涇陽的大地原點,則讓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大地定位網路。

文雅之風與茶

鄭國渠灌溉了關中沃野,使得關中在四川之前就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稱呼。整個關中的經濟因為鄭國渠大為發展,各種高雅的文化和與之相稱的物產開始出現。

在鄭國渠上游的涇陽縣,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催生出了一種讓士大夫們趨之若鶩的茶葉——茯磚茶

好茶是文人雅士的最愛

涇陽的茶葉產業,和中國的物產沿著絲綢之路在縱向上的傳播有關係。漢代的絲綢之路起點是西安,連帶著整個關中都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物產集散的中心。茶葉的轉運主要在涇陽完成,盧坤《秦疆治略》記載:「涇陽縣官茶進關,運至茶店,另行檢做,轉運西行,檢茶之人,亦有萬餘。」南方來的茶商在涇陽轉運、打包時發現,在涇陽放過的黑毛茶葉生長出了一種「金花」,對茶的風味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關中為天下之中

直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這種偶然發現的物產終於形成了製作的系統方法論,涇陽現在著名的物產涇陽茯磚茶也就這麼誕生了。關中學風濃郁,自古為風雅之地,連這裡的士大夫喝完原產的茯茶以後都發出了「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產名茶」的感嘆。

現代科學為茶葉上的這種「金花」做出了解釋:金花其實是一種菌類,學名「冠突散囊菌」。這種菌產生的酶能夠促進茶葉中的營養物質轉化為人類更易感知和吸收的物質,並有降脂降壓調節糖類代謝的功效。金花越多,茶湯也就更加甜滑甘爽,對消化系統及睡眠有改善效果。

放大40倍的金花

不過「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帶有的,卻唯獨在涇陽才能發育出來。原因主要在於,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於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之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系,南有終南山,地勢低洼,形成了一種既具有關中氣候特點又具有濕地氣候特徵的獨特自然環境。

這一獨有氣候條件,恰好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繁殖。亦因此,涇陽也被譽為「中國茯茶之源」。

再加上涇陽在絲綢之路上扮演的茶葉中轉站角色,有著濃厚的炒茶傳統,關於製作茶葉那些「存乎一心」的經驗性操作,只有在涇陽才能完成。老茶客都說,「離不開涇陽的水土,離不開涇陽的氣候、離不開涇陽的技藝。」

這種茶葉是後來中原王朝在絲綢之路上的重點出口產品之一,甚至成為了一種戰略物資,用於控制邊疆外族。

在習近平總書記接待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時還被作為陝西名片而受到了推薦,可見其在關中的崇高地位。

兩對好奇的元首伉儷

近年來,涇陽縣也著力於推廣這款茶葉奇珍,吸引了大量農業資本進入,使茯茶得到了更廣的傳播。2014年9月,一支由100餘人、136峰駱駝和8輛馬車組成的商隊馱上涇陽茯茶重走「絲綢之路」。駝隊歷時500多天,步行1.5萬公里,穿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最終到達中亞哈薩克。這種「絲路黑黃金」,在此後的中國「一帶一路」規劃中,將要重拾千年的輝煌,作為陝西的特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涇陽茯茶重走「絲綢之路」 可橫屏觀看

鉅賈與革命家

關中自古化氣息濃厚,涇陽縣始建於萬曆年間,現存最好的磚塔之一——崇文塔就是一例。

氣勢磅礴的崇文塔

正是這種文化氛圍下,走出了陝西的地方商人群體——大義秦商。

秦商群體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吳堡吳家。

粗通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人,就一定會聽說一位比較文學大師——吳宓。作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吳宓與陳寅恪、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在任清華國學研究院主任時聘請當時學術界最負盛名的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學者為國學院四大導師,是中國文學界的一位奇人。他就是涇陽安吳堡吳家的後人

不過這一家人為人所熟知,近年來是因為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由著名演員孫儷飾演的傳奇女子周瑩。歷史上這位奇女子只留下了「吳周氏」的名字,在家族男丁全部亡故之後利用高超的商業技巧和重義輕利的秦商心態繼續維持吳家的運轉。不僅沒有讓吳家的產業凋敝,甚至將它越做越大

看到孫儷的蜜汁微笑,有沒有覺得還真挺精明的

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小皇帝「西狩」,國家威儀盡失。吳周氏深明大義,不僅為皇室和朝廷百官提供食宿,更毀家紓難,向清廷捐獻白銀十萬兩,以作皇家的開銷和軍費所用,深得慈禧喜愛,收為一生中唯一的漢族義女。涇陽茯茶在晚清的出名,正源自吳周氏進貢特產的特別介紹。

吳家雖為一代鉅賈,但也並非只和清政府保持聯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人和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也關係密切。

在涇陽縣雲陽鎮,接受八路軍改編的紅軍隊列

1937年初,國民黨派重兵進駐西安,中共陝西省委機關遷至紅軍抗日前敵總指揮部的駐地涇陽縣雲陽鎮辦公。「七七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戰高潮。不久,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雲陽誓師奔赴抗日前線。

心懷天下的吳家後人,也是吳周氏的養子吳懷先,將位於涇陽縣北的吳氏莊園捐贈給共產黨用於培訓進步青年,成立了「安吳青訓班」。安吳青訓班三年14期共培訓12000多名學員,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幹部。

青訓班的班主任馮文彬後來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副主任胡喬木更是在後來成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青訓班如火的歲月里,朱德、林伯渠也經常去給投身抗日救國的青年學員們講課。

毛澤東也在1939年10月5日為紀念安吳青訓班創辦兩周年揮毫題詞:「帶著新鮮血液與朝氣加入革命隊伍的青年們,無論他們是共產黨員或非黨員都是可貴的。沒有他們,革命隊伍就不能發展,革命就不能勝利……」

安吳青訓班和承載這個機構的安吳吳家大院,如今已經成為了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不可不說也是歷史的奇妙轉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眼睛的另一重秘密身份
不起眼的它,曾經是國家重器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