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少齋主說中醫-《步入中醫之門6-疑難危重證辨治思路詳解》出版

道少齋主說中醫-《步入中醫之門6-疑難危重證辨治思路詳解》出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

王心雅 

00:00/06:03

感謝彭堅教授在百忙中為我即將出版的《步入中醫之門6---疑難病證辨證思路詳解》作序。全書共20講,與一般醫家經驗集寫法有所不同,本人精選了百餘例臨床疑難病證診治實錄,以病案講解為主軸,詳細闡述了診治疑難病證的辨證思路、用藥心得、診治得失及個人經驗。逐診講解處方用藥的加減技巧、選方轉換的理論依據,以及臨證必須掌握的中醫基本知識和診治技能,相信拙作對於愛好中醫的同道有一定借鑒作用。

佳書共欣賞,疑案相與析

從毛以林博士「道少齋中醫講稿」系列著作最初的出版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在這風華正茂、工作繁忙的十年中,他由中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晉陞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由省立三甲中醫院的急診科主任、心血管科主任晉陞到大內科主任,在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之後,連續出版了五本中醫臨床著作,且一本比一本精彩,一本比一本暢銷。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他耗費了十個春秋,嘔心瀝血,精心磨礪出了五劍、而不是一劍,且一劍比一劍鋒利,一劍比一劍實用,為基層醫生提供了許多戰勝病魔的有力武器,為中醫治病的療效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證據。這在當今的中醫界,不能不說是一個動人的傳奇,彰顯了一種可貴的精神!

——而今即將亮出的是第六把劍:一本詳細解析疑難病症辨治思路的著作。

記得在差不多十年之前,2008年春天的一個晚上,華燈初上,我們坐在長沙營盤街的一座咖啡館裡,互贈了第一本書。我送給他的是《我是鐵杆中醫》,他送給我的是《步入中醫之門》,即「道少齋」系列第一本書,我們惺惺相惜,交流各自的臨床心得,洽談甚歡。他告訴我,已經在醞釀第二本著作的撰寫,要將自己對經絡學說運用於內科臨床的經驗總結出來。這是一個很少有中醫內科醫生涉足的領域,寫作的難度非常大,我暗中敬佩他的膽識與勇氣,但不相信他的耕耘未必會有收穫。未曾料到,一年之後,他的《被遺忘的經絡學說》擺上了書架,讀者的反響依舊像《步入中醫之門》一樣非常熱烈。不久之後,他將第三部著作《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的電子版交付與我,請我寫序,原書於2012年出版。序言以文中的最後一句話「讀毛以林吧,相信這位中醫界的脊樑」為題,再次收錄在2016年台灣版的拙著《我是鐵杆中醫》一書中。

五年之後,歷史彷彿重現:就在幾個月前,我將在大陸和台灣同時出版的拙著《彭堅湯方實戰錄》送給毛博士時,他第二次請我為他即將出版的第六本書寫序。在電話中,他不無疲憊地說:「出版這部書之後,我要封筆一段時間了!」封筆未必能夠做到,但此書無疑是這個系列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是毛博士傾注了大量心血寫成的力作。打開電子版書稿,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

這是一本以醫案為基礎的臨床著作,共收載了作者親手治療的百餘則醫案,醫案雖然不多,但都具有典型意義,個個都是中西醫棘手的疑難病案,所用方劑不多,且大多數是常用名方,但加減化裁頗為巧妙。醫案歷來是總結中醫臨床經驗最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習中醫臨床最簡捷的一條途徑。我和毛博士都是在臨床磨練了幾十年的醫生,懂得多讀古今醫案,是在臨床取得療效的重要源泉之一。然而,歷代醫案雖多,寫得好的卻少,往往需要獨具慧眼,沙裡淘金,才能有所收穫。我曾經形容自己在花很長的時間讀完一本醫案集之後,哪怕發現只有一個醫案、一醫首方劑覺得有用,就「欣欣然面有喜色」,可見醫案不容易讀。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醫案不容易寫,既要真實可靠,又要明白易曉,才能夠施惠於人。因為是「過來人」,故在輪到總結自己的醫案時,我們都特別注重寫作方法,以便後學者能夠迅速掌握醫案中的精華,靈活運用於臨床,解決實際問題。毛博士在初讀拙著《彭堅湯方實戰錄》之後,曾經有一句評語:「您這本書的寫作特徵是『以案帶方』。」可謂心有靈犀,一語中的!拙著收錄了140多則醫案,使用了180餘首方劑,通過每一則醫案,不僅介紹了治病所用的方劑,並且重點展示了作者的「用方思路」。既要「授人以魚」,又想「授之以漁」。那麼,毛博士的寫作特徵是什麼呢?在仔細讀完原稿之後,我認為他是通過各種疑難病證的醫案,緊緊圍繞著其中的「辨治思路」,運用中醫基礎理論進行詳細的解析,即「以案帶論」,這就是本書的寫作特徵。我們都是為讀者和基層醫生著想,在摸索和創新一種醫案體裁的寫法。他與我的「以案帶方」、「用方思路」寫作方式相比,顯然立意更高,眼界更寬,氣魄更廣,而難度也更大!

西醫與中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醫學體系。近現代西醫學建立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之上,其生理、生化、治療,都是圍繞著生物個體而進行的,所以西醫基本上屬於生物醫學;古代中醫學建立在宏觀考察和經驗積累之上,其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六經辨證等基本理論,屬於自然哲學,因此,中醫學基本上屬於自然哲學指導下的經驗醫學,中醫有自身獨到的、完全不同於西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用這些方法論指導臨床,才能夠取得治病的療效。當代中醫臨床醫生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普遍掌握不好中醫的方法論。由於受到西醫和近代科學思想的影響,許多中醫臨床醫生往往只持有生物醫學的觀點,往往只著眼於局部的疾病,就病開方,很少能夠運用中醫的哲學思維,從人體的整體聯繫、人與自然的聯繫,來分析疾病,尋求治療的方法。本書的上篇,針對這個問題,分為十二部分,以作者本人親手治療的18個病案,詳細闡述了如何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分析、掌握疑難病的診治要點。

《黃帝內經》及歷代醫家都極其重視一日之中、一年之中、氣候變動、季節交替時,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對人體發病的影響。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靈活運用於臨床診療,懂得知常達變、援物比類、氣機升降的道理,則很多看似疑難的疾病,都可以洞察玄機,化險為夷,應手而愈。如病案3的患者每日晨起必發冷,病案9的患者晨起眩暈,都出現在大自然陽氣應當升發的早晨,因為患者陽氣久虛不能升發,才導致疾病的產生,故皆用升陷湯加減。病案2的患者得病30年,每在24節氣交接時,必發頭痛。因為節氣交接之際,是陰陽盛衰的節點,氣候變化之樞紐,說明患者體內陰陽已然失調,故用最具有和解之功的小柴胡湯加減。病案5、病案6、病案7的患者,都在暑熱天感寒畏冷,或發熱身痛,屬於「太少兩感」,當知常達變,皆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病案8的婦女上半年脫髮,下半年生髮,頗為奇特,是因為春夏肝陽升發,患者肝腎精血不足,故脫髮,夏至後陰氣漸生,患者腎陰得充,故眉發復生,患者就診時,正當四月,脫髮嚴重,故用逍遙散加疏肝、斂肝、益腎、生髮之品,僅二診即獲大效,第二年春夏不再脫髮。病案4的患者近十年來,逢立春即反覆發作頸部兩側肌肉抽掣,兩目直視,至立夏方停止。根據「援物比類」的思維方法分析:春主風,風性主動,患者的證候,正與風者多動相合,春為木,內應肝膽,故用小柴胡湯加減,疏肝氣,養肝陰,清肝火,熄肝風,潛肝陽。病案1患者碰水則手腫,被當作皮膚病治療罔效,作者從手腫出現在幾個月前腹瀉後開始的,意識到這是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所致,用人蔘茯苓白朮散合五苓散加減。病案11的重症肺炎,從健脾著手,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病案12的冠心病從養胃陰入手,用益胃湯加減。病案13的頻發暈厥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理,用濟川煎加減。病案10的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根據經絡辨證的原理,用左歸飲加減。病案14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用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等等,都是根據臟腑經絡、氣血流注等相關理論,把握好局部與整體的關係,精確辨證,靈活運用,以致出奇制勝,力挽狂瀾。病案15的頻發呃逆,診斷為「氣瘕」,用厚朴溫中湯加減,得益於《黃帝內經》。病案16的震顫麻痹性綜合征,用三甲復脈湯加減,受惠於《溫病條辨》。病案17是一例急性腸梗阻、西醫外科已經放棄的病例,用增液承氣湯加減,病案18是一例高熱抽搐、西醫束手無策的重症患者,用羚羊鉤藤湯加減,均轉危為安,贏得西醫的讚賞。以至於邀請毛博士會診的西醫院某感染科主任由衷地發出感慨:「我們沒招了,應該去找找中醫,中醫是怎麼看好病的,我們不明白。」

「中醫是怎麼看好病的?」針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各種疑難病,上篇通過18個病案,運用《黃帝內經》和古代名醫的大量論述,作了詳細的分析,確切回答,令人信服。

下篇分為十五講,包括心腦疾患、呼吸道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消化道疾病、慢性腎病、發熱待查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其中既有器質性疾病,又有功能性紊亂。許多案例都是中西醫棘手的病症,如:擴心病心肌病、冠脈介入支架術後汗出不止、心衰汗出水腫、冠心病PCI術後盜汗、複雜性先心病術後盜汗、心源性暈厥、多源性室性、室上性早搏、先天性心肌緻密化不全並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冠心病心衰、甲狀腺毒症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狼瘡性肺炎、左側橋小腦角區佔位性病變導致眩暈、蛛網膜囊腫術後呼吸困難、特發性嗜睡、葯源性精神異常、腦幹出血後偏身燒灼、中風後遺症並心衰、腦梗塞面肌痙攣、慢性腎炎、乾燥綜合症、白塞氏病、系統性硬皮病等,都是非同尋常的難治病。大部分病案來自患者診療記錄,個別病案是西醫邀請會診的回顧。同時運用中、西醫兩套診療程序和藥物,是目前中醫院各科病房的常規措施,作為大內科主任的毛博士,對於這兩套當然都比較嫻熟,但他並不為西醫的知識體系所束縛,力爭用中醫的方法提高療效,許多患者,是在用西醫的方法已經黔驢技窮的情況下,運用中醫的思維方法,仔細辨證,精心選方,靈活變通,終於柳暗花明,得以回春。其中有不少病案,起伏跌宕,峰迴路轉,經過了幾次、十幾次診療,才告痊癒。由於大部分病案中的西醫診斷資料完整,治療時所用的西藥一目了然,中醫遣方用藥的思路剖析入微,因此,這樣的病案,無容置疑,是可信、可師、可法的。在我的心目中,這才是真正的「中西醫結合」!即在臨床對付各種難治性疾病時,中西醫互相取長補短,各自拿出最好的診療方案,才有可能攻破種種醫學難關,創造個個生命奇蹟。這樣的「中西醫結合」,一定能夠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一定具有無限光明的前景!可惜的是,當前在中醫界,中西醫臨床知識俱備的人才並不多,毛博士堪稱其中成績較為突出的一個。據我所知,毛博士除了發奮鑽研中醫之外,對西醫也下過很深的功夫。如他與湘雅醫學院著名的大內科主任、今年已87歲高齡的孫明教授交往密切,在他擔任心內科主任時,曾經聘請孫教授為西醫顧問,每周來科里查病房,傳授西醫知識,整整持續了一年,毛博士從中學到了不少西醫臨床知識。孫教授畢業於1950年代的湘雅醫學院,但從學生時代起,即愛好中醫,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太醫,祖父是湖南的名醫,他本人也曾問道於我的伯父、湘雅醫學院中醫顧問彭崇讓教授。他多次不無感慨地對我說:「不是中醫不好,是如今好的中醫太少!」「毛以林邀請我做他們的顧問,一方面我可以給年輕的中醫傳授一些西醫臨床知識,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向他們學習中醫」。這就是一個醫學大家的情懷!當十年以前,「道少齋」系列第一本著作《步入中醫之門》出版時,孫教授即欽然為其作序,以資鼓勵,可見他對毛博士這位醫學界的後起之秀格外青睞。

讀完毛博士的書稿,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從一個家境不好的農村走出來的苦孩子,一個起初只有中專畢業學歷的基層醫生,如今成長為一個省立中醫院的大內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其中經過了多少艱難曲折,付出了多少辛勤勞動,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讀過了多少中西醫名著,治癒了多少疑難疾病,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沒有人確切知道。但他的每一本《道少齋講稿》都在無聲地告訴我們:他從不滿足,他從未停步,他在努力攀登,他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他把古代偉大的醫學家扁鵲的名言「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並把網名叫做「道少齋」,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志向。正因為人類所患的疾病多,而醫生治療的方法少,所以歷代名醫才會不斷付出心血,總結經驗,付之梨棗,留傳後人,這是中醫學能夠薪火相傳、源流不絕的主要原因,其中只有辛勤的汗水,毫無功利可言,而他,就是這個傳承隊伍中的一員。從這個人到中年、腳步匆忙的毛博士身上,我看到了中醫的希望和未來!

彭堅:1971-1976年跟隨伯父彭崇讓先生(1902-1978,原湘雅醫學院中醫顧問,教授授,1959級西醫學習中醫班導師)學徒,1979年考取湖南中醫學院醫學史碩士研究生,師從周貽謀教授。現為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研究會委員,政協湖南省第九屆常委。出版有中醫學術著作《我是鐵杆中醫》,以60萬字的篇幅總結了彭教授的學術觀點和臨床經驗,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擅長運用經方、古方、家傳方治療各種疑難雜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用藥簡便驗廉,深受患者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心道少齋 的精彩文章:

TAG:開心道少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