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幫會的抗日故事

幫會的抗日故事

原標題:幫會的抗日故事




編者按


幫會的口碑一向不好,這可以理解,畢竟乾的事情大多不是什麼正道,但在抗戰這個問題上,多數幫會大佬的表現卻是出人意料,他們的熱情和決心甚至比一般官員都大,當然也有道貌岸然、賣主求榮的傢伙。了解一下幫會在抗戰中扮演什麼角色是很有意思的。


本文摘自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及其學生李國慶所著《民國底色:國民黨與幫會的恩恩怨怨》(山東畫報出版社2016年7月),僅供讀者諸君參閱。

和中國一樣的是,日本步入近代也是從痛苦開始的,只不過日本在苦盡甘來之後,就把曾經的痛苦移植到了中國身上,而且絲毫沒有憐憫。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逐步強盛,獲得了伸手搶食的資格,而近鄰中國的積貧積弱,給了日本一個很好的機會。甲午一戰,日本改變了過去跟在列強屁股後面撿中國便宜的手法,它有了自己更為強烈的利益訴求。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的矛盾升級到了侵略與反侵略的階段。


日本在三十年代的國策,是把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寄托在侵略之上,資源的匱乏、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當時法西斯主義的潮流,都使日本把對外侵略當成了一種生存之道。


日本的侵略對國民黨統治形成很大衝擊,不但削弱了國民黨的統治權威,還實際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步伐,當然,日本的最終目標是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日本人的到來,並不像他們所宣傳的那樣,是要建設什麼王道樂土,所以反抗侵略是大部分中國人本能的行為。只是,利益和生存卻讓不少人選擇了當亡國奴,或是轉而為日本人賣命。無論是作為執政黨的國民黨,還是下層民眾集合體的幫會,在面對抗日還是投敵的選項時,都出現了巨大的分化。


幫會的口碑一向不好,這可以理解,畢竟乾的事情大多不是什麼正道,但在抗戰這個問題上,多數幫會大佬的表現卻是出人意料,他們的熱情和決心甚至比一般官員都大,當然也有道貌岸然、賣主求榮的傢伙。了解一下幫會在抗戰中扮演什麼角色是很有意思的。


日本本想在中國重建屬於他們的統治秩序,只是沒想到長驅直入之後卻頗為棘手。日軍對佔領區的控制,明顯趕不上侵略的步伐,出現了不少權力真空地帶。國共兩黨的游擊武裝還特別會鑽空子,專挑日軍薄弱的地方行動,搞得小鬼子焦頭爛額。


幫會作為長期遊離於正統之外、生存於社會各個角落之中的群體,一到混亂時期,其頭目容易召集人馬,控制地方,甚至聚集起一股股武裝力量,繼而被各方政治勢力瞧上眼。抗戰時期,日本人和國共兩黨對於幫會的基本態度都是拉攏利用,共產黨方面則會進一步改造幫會。當然,不聽話的也會施以打擊。換個角度來說,日本的侵略使得幫會又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展身手,至於頭目選擇站在哪一邊使勁,只能是人各有志了。


上海淪陷後,黃金榮、張嘯林選擇繼續留在這一是非之地,杜月笙先是去了香港,數年後又輾轉到了重慶。三大亨正好選擇了三條不同的路,杜月笙離開了他的老巢上海,為抗戰效力。張嘯林留下來,沒有禁得住誘惑,被日本人拉下水。黃金榮呢,既捨不得拋棄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家業,又不願為日本人做事。如果離開,意味著將來有可能一無所有,同時他又怕投了日本人,不但會被人看不起,還極為有可能死在軍統的手上,畢竟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黃金榮只好選擇兩邊都不得罪,老實待在上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管吃喝看戲抽大煙。日本人一有事找他,他就打哈哈,說自己年老體弱,半個身子都已經進了黃土,無能為力。


不過,黃金榮不與日本人合作,暗地裡也在支持軍統在上海的行動,也算是間接站在了國民黨一邊。他之所以能躲得過日本人的糾纏,多半是因為他有徒弟在為日本人做事,說得上話。黃金榮用的還是幫會的老一套手段,刀切豆腐兩面光。


幫會成員能夠參與抗日,是因為有很多因素影響他們。第一條應該是對「忠」「義」觀念的追求。進入民國後,幫會的許多規矩逐漸變形,但幫中的很多傳統觀念卻依然保存下來,並在某些方面繼續發揮作用。第二條可以說和其他老百姓一樣,國破家亡,不反抗更待何時。幫會中的一些大佬能夠抗日,也是個面子問題,怕別人罵他們不仗義,被別人指指點點。當初「反清復明」,洪門講的是忠心義氣,把滿人當作異族看待,非要「驅除韃虜』不可,現在倭寇欺負到家門口,同樣要發揮民族大義,奮不顧身,勇往直前。青幫講究「義氣千秋」,也是這個理。


除了忠義觀念和民族危機的契合之外,幫會抗日,也關係到利益的問題。和普通百姓不同,幫會利益是和國民黨、資產階級糾纏在一起的。1932年十九路軍和日軍打仗的時候,青幫很積極地為國軍搖旗吶喊,其中就不乏自身利益的考量。他們知道,上海一旦落入日軍手裡,國民黨這棵大樹倒下,青幫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提倡國貨,抵制日貨,是杜月笙將生意和愛國熱情結合起來的常用方法,不但能夠賺個愛國的名頭,還可趁機多掙點錢。所以,在「一·二八」抗戰時,史量才、王曉籟和杜月笙等一眾人物,發起成立上海市民地方維持協會參與抗戰。他們的熱情比許多國民黨官員可高多了,不僅大力支援十九路軍,救護傷兵,天天叫著要老蔣振兵增援,而且搞得越來越像市政府一樣,救濟難民,維持治安,保障經濟秩序。稍後,維持協會改組為上海市地方協會,因會長史量才被暗殺,杜月笙被選為會長,他對抗日依然不敢馬虎,在日本進逼華北之時,不斷從物質上、精神上支持中國軍隊。1936年11月,傅作義在綏遠和日本人打了起來,地方協會聯合上海其他團體,先是籌措十萬元送到前線,然後又派黃炎培、陸京士等人乘坐張學良的專機,飛到綏遠慰問,鼓勵前方將士為國效力。

在抗日戰爭中,幫會及其武裝作為民間的或半民間的力量不容忽略,投靠日偽的幫會及其武裝固然不少,但更多的是抗日的。後者憑藉以往拼勇鬥狠的技能,參加軍隊,參與暗殺,或是組建自己的武裝。無論是在敵占區,還是大後方,總能看到幫會活躍的抗日身影。幫會的抗日行動,大體分拿槍上前線和支援大後方兩種,出錢出力,形式多樣。


幫會組建聯合社團是他們常用的法子,人多力量大,一發號召,就算募捐也能湊個大數。而且,隨著抗戰進程日漸艱難,國民黨對幫會組團的限制比以往要寬鬆很多,不像剛開始那麼較真。況且日偽方面為了拉攏幫會,金錢、位子什麼都捨得給,明顯比國民黨大方。面對這種情況,國民黨就不得不採取一些特殊措施,積極引導幫會的抗日熱情。


二十年代成立的洪幫五聖山,最初目的是反對北洋軍閥,從「九一八」直至抗戰時期,他們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和日本人較勁。總山主向海潛尤其活躍,東奔西跑,又是聯合籌款,又是拉起隊伍,要不是蔣介石壓著,他會做得更多。


1934年,在上海的幾個五聖山會員,打算籌備一個新的洪幫山堂,主要目的就是反對日本侵略,特別針對東北的偽滿洲國。該山堂的幾個創會人,韋敬周、楊保璜、徐逸民、範文藻,都是社會名流,有頭有臉有地位,韋敬周是財政部上海造幣廠廠長,徐逸民是著名外科專家,範文藻則是建築師。他們將名字定為「五行山」,找來老資格的洪幫前輩汪禹丞做山主,汪禹丞當年曾經跟孫中山一起干過革命。


1935年「五行山」正式成立時,因為是在上海,為了確保安全,徐逸民特地和黃金榮打招呼,要他多加照應。「五行山」用的開山儀式還是洪幫那一套,但從其中內容可以看出,他們是奔著打日本人去的。在「五行山」訂立的十條洪幫紀律中,只有兩條和日本人沒有直接關聯,其餘八條,不是打鬼子、收復滿洲,就是剷除漢奸、反抗侵略。洪幫中的紀律早有成規,不能隨意篡改。現在為了對付日本人,他們與時俱進,做了新的修訂。後來共產黨方面在蘇南茅山一帶利用青幫,大開香堂,也制定了諸多抗日幫規。「五行山」組成之後就開始忙於上海街頭的各類反日活動。像「五行山」這類洪幫山堂還有不少,如「太華山」「天龍山」「長白山」「群賢山」等等,不一而足。這種社團單個來講是聯合性質,一般情況下互相之間並不是統一行動,但遇著重大活動需要相互支援時,也能走到一起。


全面抗戰爆發前,「五行山」的抗日活動主要是進行募捐,這類幫會團體做得最多的,就是募捐錢物,支援正在華北和日軍打仗的國軍,以及受災的百姓。幫會有人脈關係,做這種事情比較方便。


「五行山」的一個首領崔錫麟在上海「八一三」淞滬抗戰時,曾經擔任三十二師駐滬辦事處處長,專職工作就是募集錢款,他先在社會中募得大洋,然後託人購買軍需物資,再送到前線。僅一個月,經崔錫麟押送的物資就有二十多卡車。青幫方面的杜月笙也經常干這項工作,那些十分緊俏的藥品、醫療器械,不少都是由他設法籌集送到軍隊手上的。不過,這種籌錢、籌物的活並不好乾,拿籌錢來說,兵荒馬亂,到處都缺錢,普通百姓也想留點錢防身,幫會便藉助自己的社交圈子,軟硬兼施,或可從富商大戶那裡弄來一些,可也不是那麼順利。其次就是買東西,戰爭時期,戰略物資十分緊缺,除了要花高價錢之外,還必須有一條可靠的渠道,有時候為了保證安全,還需要重兵押送。


直接參戰也是幫會為抗日效力的常用手段。幫會成員參軍具備先天優勢,太平天國時期的洪門不必說,清末民初之時,洪幫青幫也都有積極參軍的傳統。不得不說,幫會的武裝力量,雖然沒法和正規軍比,但比普通百姓強多了。


1937年,戴笠請求蔣介石批准組建一支游擊武裝,作為國民黨正規軍的補充,在敵後給日本人製造麻煩,殺漢奸,扒鐵軌,燒倉庫。蔣介石明白戴笠自己想搞一支部隊的小算盤,但迫於形勢的發展,還是答應了他。


當時正值「八一三」淞滬抗戰,中日軍隊在上海鏖戰正酣,蔣介石提了一個條件,要戴笠想辦法在一個月內拉起一支一萬人的武裝,直接參加戰鬥,否則免談。如果不是杜月笙幫忙,戴笠的想法只能化為泡影。杜月笙利用青幫中的關係,又找了他的幾個徒弟幫忙,很快就組建了由工人和幫會成員構成的部隊,連一部分武器都是杜月笙他們湊錢買的。這支部隊,就是後來在抗戰中頗有爭議的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即忠義救國軍的前身。後來很多人知道忠義救國軍,是通過一部叫作《沙家浜》的樣板戲,劇中的兩個主角——當然是反面角色——就是忠義救國軍的軍官。不管《沙家浜》如何描繪,抗戰中,由軍統指揮、幫會為主要成分的忠義救國軍還是出了大力氣的。

幫會的抗戰故事談不上轟轟烈烈,他們多半扮演著從旁協助的角色,但這絲毫不影響幫會的抗戰熱情。海外洪門一向關注國內的政治動態,他們的抗日態度很是鮮明。洪門支援國內的手法主要有:一是動員海外華僑與洪門兄弟回國參戰;二是發動募捐,捐錢捐物,就像當初支持孫中山搞革命一樣;三是利用洪門關係掩護抗戰人士,特別是致公黨(包括致公堂、安良堂等堂口)的香港總部,簡直成了國民黨的地下交通站。


洪門大佬司徒美堂,一直關心國內政局,對反抗日本侵略更是盡心竭力,為了籌集軍餉,他甚至辭去其他職務,專門負責募捐。經他手中募集的華僑捐款就有五千四百多萬美元,認購的國債更是多達數億,比起辛亥革命那會兒,洪門有過之而無不及。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戰的時候,司徒美堂甚至帶著捐款和物資親自從美國趕來,送到他們手上。司徒美堂從一開始就主張抗戰到底。如果說,國內幫會的抗日行動還可能摻雜其他利益因素,那麼海外洪門的舉動則基本沒有這方面的動機,華僑遠離故土,深知國家對於個人的重要。


不管怎麼說,幫會成員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分子,在遭受日本侵略的時刻,本著民族大義和保家衛國的心態,大多數幫會大佬和會眾,願意響應國家號召,共赴國難,甚至有的時候比國民黨都堅決。


抗戰屬於非常時期,有人願意吃糠咽菜,也有人只想著喝酒吃肉,至於跟誰吃,那就不在考慮範圍了。幫會在抗戰時期的分化,人品是一方面,客觀環境也是影響因素。就算幫會中人不想投敵,日本人也會主動湊到跟前,拿糖果誘惑,拿手槍逼迫。見風使舵,見利忘義,也是他們中一些人的處事原則,待在佔領區的幫會大佬及其徒眾,很多人就經不住軟磨硬泡。


投敵的幫會分幾個層級。有的成員是出於生存的需要,被逼妥協,儘管有日本人撐腰,也沒做多少傷天害理的事。還有人雖然跟著日本人,心裡卻惦記著國民黨,這類雙料人物,不但替日軍做事混飯吃,在國民黨需要的時候,也會把日軍的情報泄露出去,國民黨在佔領區製造麻煩,通常有他們的份。這一類人在日本快不行的時候,尤其眾多。當然,還有一些是鐵杆漢奸。


過去依靠著國民黨要人與租界洋人的庇護,幫會的日子過得還挺滋潤,但無論如何,幫會的寄生性及其底層社會的出身,都不能讓他們真正實現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夙願。他們普遍有著上等的人脈和金錢,卻過著邊緣化的生活,自然心裡覺得憋屈。除了像黃金榮、杜月笙之類混出頭的老大以外,他們就是想組建個幫會社團,國民黨都要推三阻四。現在要命的是,日本人來了,國民黨撤了,要麼留下來跟著日本人,要麼跟著跑到大後方,繼續受國民黨的氣。如果選擇離開,就要拋棄他們曾經的買賣和生活,多年的經營都將付諸東流。所以很多懷抱忠義之心的幫會中人,選擇了後撤,也有一些見利忘義之徒選擇了投敵,當然,還有不少留下來的人也許是無可奈何。投敵的幫會大佬,也想著借日本侵入的機會,趁機擴展勢力,打出另外一片天地。只不過,他們得到的東西,不僅不幹凈,而且極其短暫,日本人敗走,他們的漢奸罪名也印在了身上。


隨著日本侵華範圍的擴大,上賊船的幫會大佬越來越多,獻媚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都是以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名義,成立一些新的幫會聯合組織,幫助日本人進行奴化教育,維持統治秩序,搶奪戰略資源,其中尤以天津、山東、江蘇和上海的幫會最為活躍。日本搞「華北五省自治運動」的時候,就動用了一些幫會組織為他們搖旗吶喊,甚至拉起一些有幫會成員參加的漢奸武裝,本著先佔先得的原則,造成既成事實。


「中國內河航運公會」就是日本和幫會合作的一項「傑作」,其總部設在北平,最早成立的是「天津內河航運公會」,以後日軍打到哪裡,航運公會的旗子就扛到哪裡,山西、山東、河北等地都有類似的分會。青幫原本就與水運有著緊密聯繫,日本人就利用他們為軍事和民用運輸保駕護航。青幫對這方面的業務十分熟悉,哪裡會遇到麻煩,什麼人該怎麼對付,路數一清二楚,換做其他人還真不一定能幹好。日本佔領天津,剛開始組織水運時,雖然有水警護衛,但時不時就會有劫道的出現,自從青幫參與其中,情況明顯好轉,這也是日本人在各地成立航運公會的初衷。後來,日軍不僅在水路運輸方面有相關的護衛組織,甚至鐵路沿線的治安也讓幫會幫忙協助。這類保護運輸的活,幫會比較樂於為日本人效勞,因為走一趟能撈不少錢,如果再夾帶私物販賣,又能多賺一筆。


幫會的寄生屬性和立場不堅定,讓不少淪陷區的幫會大佬最終倒向日本人的懷抱,他們以原本擁有的關係網和實力,為日本人賣命,在幫會歷史上留下了可恥的一頁。


以前幫會和國民黨有某些不對頭也就罷了,現在有人當上漢奸,和全中國人作對,那就沒什麼好說的,反正得有人橫屍街頭了。抗戰時的暗殺漢奸,所在多有,基本都由軍統負責。

名聲越大,投敵之後被暗殺的可能性就越大。拿汪精衛來說,搞了半輩子革命,孫中山先生器重有加,還曾打算讓他接班。後來他一直被蔣介石壓著,心中憋屈,終於投靠日本人,當了最大的漢奸。還在抗戰前,由於汪精衛不斷向日本靠攏,蔣介石反覆勸說,條件可以談,但不能做傻事,可汪精衛最終還是在抗戰期間上了賊船。蔣介石心想,既然如此,那就要想法除掉此人。


軍統在淪陷區一般都設有自己的秘密組織,專門負責策反、暗殺、搞情報。對汪精衛的刺殺由蔣介石親自下令,戴笠指揮,前後共計四次,每次都是費盡心思,但汪精衛運氣實在好得離譜,每次暗殺都被他僥倖逃脫,當然也把他嚇得不輕,最後還是死於1935年被人行刺時留在身體里的子彈(那次應該屬於王亞樵的個人刺殺行為)。


幫會頭目跟著日本人混事,是有很多好處,但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被軍統偷偷幹掉。黃金榮打死不投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擔心自己前腳剛邁進日本人的大門,後腳要命的就跟進來了。


抗戰時期,被暗殺的漢奸很多,其中有幫會身份的不少,張嘯林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


張嘯林是浙江寧波人,進過武備學堂,後來結識季雲卿,隨他來到上海,拜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張為人做事,敢打敢拼,是個狠角色。他和江浙一帶的軍閥很是要好,靠著這棵大樹,逐漸在上海的幫會中站穩腳跟。在生意方面,他利用軍閥的關係,為杜月笙、黃金榮的鴉片販銷提供安全保障。混著混著,三個人的名頭越發響亮,特別是「四一二」政變後,他們與國民黨攜手並進,不斷擴展勢力,三人成了上海灘鼎鼎有名的「大亨」。


他們雖然是把兄弟,但矛盾卻不見得比一般人少,尤其是張嘯林比較鬱悶。黃金榮出道早,站在他前面理所應當,杜月笙的發跡躥紅卻讓他心生嫉妒。作為三大亨的最後一名,張嘯林覺得自己一直被他們壓制著,喘不過氣。以前有軍閥撐腰,還能趾高氣揚一把,後來軍閥走了,蔣介石來了,想蓋過黃金榮和杜月笙就沒戲了。日本人侵入上海,張嘯林看到了新的希望。


嚴格來講,張嘯林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投敵的打算,他身上也有著幫會大佬不願投敵的因素,甚至開始的時候還沒少干過反對日本侵略的活動,抵制日貨的時候他積极參加,甚至當國民黨敵後武裝蘇浙行動委員會成立時,張嘯林還是其中一位委員。張嘯林之所以做這些,也是形勢使然。至於他對國民黨、蔣介石的感情,遠沒有杜月笙他們那樣深厚。當初,張嘯林的兒子從海外留學歸來,他有意想讓他走入官場,張嘯林以為憑著他曾經為蔣介石賣過力氣的關係,應該是沒問題的,沒想到蔣介石不賣面子,讓張嘯林碰了一鼻子灰。幫會的抗日或是親日,除了看是否能夠堅守民族道義之外,一般是以自身利益為取捨的,後者也是幫會的固有思維。上海淪陷之後,張嘯林開始盤算自己的最終去向。


蔣介石為了防止三大亨給日本人做事,曾經極力勸他們去香港避避,杜月笙先有些猶豫,最終還是聽從了勸告。黃金榮認為自己年紀太大,經不起折騰,但他向蔣介石保證,不會給黨國添麻煩。張嘯林也已經拿定主意,有奶便是娘,管他是日本人還是國民黨。張嘯林首先想到的是求官,可不知為什麼日本人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也許是他胃口太大,也許是一時間沒有適合的位子。


既然從政不行,那就另闢門路。張嘯林投靠日本人後,帶著手下門徒組建了「新亞和平促進會」,表面上是做宣傳活動,宣揚什麼中日「共存共榮」之類,實際上,促進會的主要業務是替日軍徵購軍需物資,棉花、糧食、藥品,只要是打仗需要的東西他們就運,這樣既能討好日本人,又可以趁機發橫財。由於張嘯林表現突出,日本人終於決定給他一個當官的機會,任命他為「浙江省省長」。


經過一段時間,張嘯林發覺自己真是嘗到了甜頭,黃金榮和杜月笙不在的日子煞是自在,如今還可以回浙江老家當父母官。可以說,除了軍統幾次不成功的暗殺之外,張嘯林的漢奸生涯過得還算順當。

張嘯林是上海青幫大亨,他的投敵,可謂影響惡劣。蔣介石面子上過不去,遂有命令戴笠幹掉張嘯林之事。戴笠安排上海方面的軍統負責人陳恭澍,專門成立一個針對張嘯林的行動小組,組長由陳默擔任。可是殺了張嘯林幾次,不是被他躲開,就是有人成了槍下冤魂。等到張嘯林被任命為「浙江省省長」的消息傳出,張嘯林又一次出現在軍統暗殺名單的顯要位置。不過,此時再想對他動手,無疑比以往更有難度,因為他已經學乖,盡量待在警衛森嚴的大宅里,不出門。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張嘯林再不死,軍統上海站真的越加沒有面子了。最終,軍統設計,既然你不出門,那我們就主動到你家去,也就是從內部著手,結果張嘯林。


林懷部,原本是上海法租界的一名華捕,槍法奇准,他的父親曾在北洋軍隊里當過差,和張嘯林有點交情。在張嘯林司機阿四的介紹下,林到張宅做了門衛,後來被張嘯林看上,當了貼身保鏢。陳默經過調查,把內線人選鎖定在了林懷部。主動搭上後,陳默先進行心理戰,對林懷部曉以民族大義,勸他改邪歸正,並且告訴他,日本人快不行了,軍統的決心與能耐,大家都是知道的,難保不連你一起殺。當然,陳默接著又給他指出一條明道,只要殺了張嘯林,其他的都好說,不但漢奸的名聲沒有了,而且保證安全,另外還有五萬大洋奉上。幾番試探之後,陳默成功策反林懷部,由他直接找機會刺殺張嘯林。


刺殺張嘯林並沒有特別周詳的計劃,全靠林懷部自己把握,陳默負責打探消息,定下日期,林懷部則見機行事。


1940年4月18日,張宅有客來訪,張嘯林在樓上與客人談話,林懷部在樓下盤算著如何結果他的老命。本來,林懷部打算守株待兔,等張嘯林出門送客時下手,誰知客人聊了半天,完全沒有要走的意思。林懷部心想,如果再不動手,恐怕就沒機會了。正巧阿四在擦車,林懷部心生一計,借口請假,和阿四吵了起來,終於驚動了張嘯林,他從樓上探頭罵了兩句,林懷部迅速掏槍,擊中張的頭部。眾人還在驚詫之時,林懷部急忙跑上樓,查看張嘯林是否已死,順帶把他的客人也給幹掉了。張嘯林的幾個保鏢圍了過來,鑒於林懷部的槍法,沒人敢動手,法租界的巡捕也適時趕了過來,把殺人的林懷部帶走。後來,林懷部一口咬定,之所以殺張嘯林,全是因為他們性格不合,產生矛盾,他氣上心頭,才動了殺機。林懷部憑著這份口供躲過了日本人的糾纏,被判十五年監禁,在抗戰勝利後釋放。


除了張嘯林之外,被軍統暗殺的幫會頭目不在少數,上海的尤其居多。抗戰時,國民黨對待幫會是涇渭分明,只要不添亂子,老實做點事,國民黨也就不怎麼理會他們;對於投靠日本人的幫會中人,那自然是不客氣的,一旦上了黑名單,就在劫難逃了。

我們尊重每位原創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與我聯繫!


郵箱:dingzheng201605@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二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張良:被無限拔高的名臣,洞察人性,但本領有限
血債累累:中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十大屠夫!

TAG:十二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