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銀行能否殺入科技領域,成為金融行業的主宰者?

傳統銀行能否殺入科技領域,成為金融行業的主宰者?

一周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陳忠陽在一本財經金融科技峰會上與多位資深金融行業者討論了中國金融現狀及發展趨勢,並在會上談到了中國金融的發展歷程:

中國金融經歷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基本恢復期

時間: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

特徵:無「資本」概念,無「風險」意識

第二階段 :風險意識啟蒙期

時間:1990年代中期~2000年前

特徵:「亞洲金融危機」以及「中國不良資產累積」促使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大量不良資產剝離。

第三階段 :風險管理髮展期

時間:2000年~2007年

特徵:中國啟動大銀行股改上市,並建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首席風險官等組織架構和崗位。

第四階段 :風險管理建設期

時間:2007年~2014年

特徵:中國銀行業開始實施巴塞爾協議,引進大量的諮詢、IT技術,人才團隊提升風險管理技術。

第五階段: 風險管理拓展期

時間:2014年~至今

特徵:風險管理與業務、科技相結合

風險控制作為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意味著我國金融正處於第三次飛躍:傳統金融與業務、科技相結合。

傳統金融機構面臨數字化升級的方式有兩種:自建或借力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完成轉型。由於目前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已經將某方面的技術做到非常專業、前沿的地步,e.g.關聯圖譜、人臉識別和機器學習模型等。因此銀行採取自建系統等方式並不明智,

傳統金融機構具備的天然優勢

傳統金融機構發展至今,具備了天然優勢:豐富的徵信資源累積,完善的人才、建模基礎是傳統金融機構具備的天然優勢。

傳統金融機構尋求借力的方案

傳統的數據只能解決一部分客戶的徵信問題,而對於無徵信、無學歷、無借貸記錄甚至存款記錄的客戶,則需借力金融科技推斷其還款能力、潛在風險等多項指標。

國內的金融科技發展使得每一位銀行人深刻感受到: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加快了每一次的金融變革的步伐。從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到股份制銀行,都早已開始了全面的智能化建設——機器逐漸取代櫃面人員,全天候自助式服務及遠程人工服務,都以人們想像不到的速度,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

銀行智能化升級已成趨勢

互聯網金融倡導「場景化」思維,圍繞客戶目前以及未來需求,突破網點限制,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態圈。隨著本土化智能金融服務的開啟,客戶的服務訴求越來越簡單直接,未來,銀行網點將可能使用機器人取代大堂經理的角色,幫助客戶實現自動取號、智能識別、遠程監控,甚至上門辦理業務等更多功能。

央行288號全面推進「優化企業開戶服務」

個人客戶前往銀行開戶,僅需「放入身份證」、「信息錄入」、「信息確認」、「設置密碼」等幾個簡單步驟即可獲得一張全新卡片,而企業開戶流程依舊十分傳統:海量資料填寫、長時間排隊等待、審核周期久...極大的降低了銀行業務處理效率。

因此央行下發了288號文全面推進「優化企業開戶服務」,鼓勵各銀行通過金融科技提升客戶體驗及業務效率

金融科技助力銀行「優化銀企開戶」

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造成了巨大衝擊,是機遇,更是挑戰。因此傳統銀行的發展須從「以產品為中心」轉移至「以客戶為中心」,借力金融科技提升客戶體驗、提高銀行業務效率,增強網點核心競爭力。

目前已有200+家商業銀行借力易得融信旗下產品——易賬戶幫助銀行獲客導流,提高銀企開戶業務效率,企業客戶僅需通過易賬戶小程序掃碼即可完成開戶預約

GIF

易賬戶是銀企在線開戶SaaS服務平台,企業客戶完成掃碼預約後,銀行櫃員通過易賬戶KYC系統完成客戶盡調,並使用掃碼槍通過易賬戶AMS系統實現快速報備人行

GIF

易賬戶打通銀行內部系統,幫助銀企自動填寫開戶資料等信息、免去大量手工審核流程,以此提高業務效率。

中國金融正處於第三次飛躍——傳統金融與業務、科技相結合,傳統銀行緊密擁抱金融科技,是大家都已意識到的傳統銀行科技賦能的重要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得融信 的精彩文章:

TAG:易得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