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建物聯網衛星星座的九天微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要建物聯網衛星星座的九天微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作者:唐天石

編輯:洪月月

九天微星,算得上是國內商業航天領域裡的明星公司。

2017年,在發射首顆衛星之前,九天微星就實現了幾千萬的合同營收,並且敲定了過億元的A輪融資。他們做了很多商業航天創業者不會去做、不想去做、也不懂為何要做的事情。比如發射教育共享衛星「少年星一號」,和ofo小黃車聯合推出太空娛樂衛星。

他們一路走來備受外界關注,也包括一些質疑。但是對於九天微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01

其實,九天微星所做的這些事情,雖然看上去有點眼花繚亂,但細想之下,卻一直都在衛星研製及應用的這條主線上。

據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介紹,公司現在的兩大業務主線分別是「星座+物聯網應用服務」和「立方星+教育應用系統」。起初,衛星物聯網是九天微星主要想做的事情,而航天教育則是他們在做衛星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新想法。

去年,教育板塊總共給九天微星帶來了大概3000萬元的營收。依託於自有衛星和細分領域的先發優勢,「立方星+教育應用系統」的整個流程已經走通,並且保持著穩定的增長。

關於「星座+物聯網應用服務」的部署規劃,謝濤表示,今年底會發射一箭七星「瓢蟲系列」,實現系統級驗證和首次試商用運行。2019年上半年以「一箭四星」方式啟動星座組網和正式商用。預計於2021年底前發射72顆低軌衛星(百公斤級、軌道高度700km、壽命5-7年),完成物聯網星座的全球組網。

02

72顆物聯網衛星全球部署及覆蓋示意圖

據九天微星估算,單顆物聯網衛星的研製成本(不含發射)大概會在1000萬元左右。就算加上發射費用和後期運維測控等費用,單顆星的總成本應該也不會超過3000萬元。

「星座+物聯網應用服務」目前主要的收入模式可分為兩種:終端產品收入和通信服務費用。僅以通信服務費用計算,假設每個終端收取300元/年的服務費,平均單顆衛星每年服務10萬台終端,衛星的收入和成本就能打平。

更何況,終端產品的收入也很可觀。九天微星計劃推出三級終端方案供客戶選擇,分別是衛星模組(適用於已有物聯網設備的接入)、整體解決方案(標準化物聯網終端+應用系統)以及定製化解決方案(定製化終端)。三者之間的價格差別相對較大,簡單的衛星模組最為便宜,而定製化終端就要貴出不少。

03

「星座+物聯網應用服務」的商業模式其實早已被ORBCOMM等公司成功驗證,只不過在國內缺乏相關的運營經驗和市場推廣。在衛星物聯網領域,九天微星已經與三一重工、中集集團、中信戴卡、中移物聯網等多家行業用戶和合作夥伴簽署合作協議,在工程機械、集裝箱、物流、智慧輪轂、野生動物等領域成功實現物聯網終端落地合作,在衛星發射前實現了業務營收。

衛星物聯網應用場景

物聯網星座部署完成後,可服務於物流運輸、重型機械、固定資產、農林牧漁等多個領域,與地面電信網路一起,為全球範圍內,特別是無地面網路覆蓋區域(海陸空天)的各類資產提供「萬物智聯」的實時通信服務。

有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集裝箱累計出口約199萬隻、工程機械主要產品保有量超過672萬台。預計2025年前,我國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的終端用戶將超過300萬,而物聯網設備的數量更將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

泰伯網:九天微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謝濤:(2015年5月-2016年6月)拿到天使輪融資之前的一年,我們基本上處於一個在黑暗中摸索的階段。一是當時資本市場對於商業航天的認知度不高,投資人一聽說我們要發射衛星都不敢相信;二是剛起步的我們對小衛星市場應用的前景和難度也沒有足夠把握。

(2016年6月-2018年2月)從天使輪融資到第一顆衛星發射,是我們把想法真正落地的階段。這個過程中公司從衛星設計、研製到應用形成了一個商業閉環,並且通過商業手段實現成本回收,完成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驗證。這一段時間,國外商業航天風起雲湧,把國內商業航天市場也帶動起來了,這一階段九天微星也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和國家航天部門的大力支持,在資本、技術、人才、行業拓展上做了前瞻性的布局。

(2018年2月以後)今年是公司全面發力的一年,下半年我們會發射一箭七星,明年上半年會發射一箭四星,我們希望能成為這個賽道跑得最快的選手。

泰伯網:與國家隊相比,九天微星做衛星物聯網的優勢是什麼?

謝濤:我們對衛星物聯網的理解是,它不是傳統製造業,而是行業應用服務業。雖然星座建設要經歷造星階段,但是衛星物聯網的產值是源於為用戶提供服務,它的模式應該和互聯網的玩法更類似,要非常注重運營創新和市場創新。傳統航天的優勢表現為技術實力和體量龐大,而商業航天的優勢在於多層面的靈活創新和快速決策部署。

比如,我們最近針對物聯網行業用戶發起了一項「JT50計劃」,面向物聯網產業上下游企業,給意向客戶免費發放九天微星自有衛星星座的DTU設備(data-transfer unit、數據傳輸裝置),同時提供相應的改造、測試以及數據分析等服務,在一箭七星發射後,進行衛星物聯網的系統級試商用運行。這個市場未來一定不會是大魚吃小魚,而很有可能是快魚吃慢魚。

泰伯網:衛星物聯網的商業壁壘是什麼?

謝濤:我認為這個市場的門檻其實比較高。

首先,目前低軌的頻率軌位資源非常有限, 按照先佔先得的原則,能夠容納的衛星企業數量不會很多。不熟悉航天產業、起步晚,或者發星速度太慢,都很有可能拿不到合適的頻率和軌位資源,等於直接出局。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在頻率和軌位資源上的卡位,在國際頻率協調上已經做好相應準備。

其次,當用戶已經購買物聯網終端和服務後,其更換成本相對較高,因為用戶的資產設備都是廣域分布的,甚至是分布在全球的,要對每個終端進行更換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所以率先贏得用戶認可的公司會有非常大的優勢。

另外,衛星物聯網的通信體制和星座建設都需要時間,整體成本會隨著建設的完善程度不斷降低,這會是一道非常堅實的護城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佔資源、搶用戶、降成本」。所以「快」很重要,發展速度才是成功的關鍵。相比於衛星互聯網,衛星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更加清晰,周邊技術成熟,所以要先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一箭七星「瓢蟲系列」主星示意圖

泰伯網:九天微星走過哪些彎路?

謝濤:創業的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很多次推到重來,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們在尋找外部的衛星製造商,當時我們認為衛星不一定非要自己造,但後來發現這根本行不通。

主要原因是在現有市場環境下,外包無法保證衛星的低成本和質量可靠性。調研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衛星製造這個市場非常的「不市場化」,很多都是按預算造衛星,而並沒有一套科學的市場公允價格體系。對於商業航天來說低成本一定是最重要的,外包衛星製造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點。

另外,這個行業沒有質量保障協議,衛星發射後出了問題,外包合作方是不可能替你承擔損失的,而且這種損失動輒幾千萬上億元。衛星質量一旦出了問題,除了經濟損失,更可怕的是會大幅延遲初期發展進度,這對創業公司來說是致命的。

未來,隨著衛星製造市場越來越市場化,九天微星可能會把衛星製造外包,也可能會更深度地參與衛星製造。但是衛星總體設計一定是我們自己來做,成本和質量我們一定要能夠把控。就像蘋果會把iPhone交給富士康代工,但手機的整體設計一定是蘋果自己來做。

泰伯網:很多人認為你們給ofo做娛樂衛星就是個噱頭,你怎麼看?

謝濤:首先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光靠「噱頭」活下去。噱頭僅僅是一方面,一個行業要快速發展怎麼可能會沒有標誌性的事件。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夠被大眾迅速接受,AlphaGo對戰世界圍棋高手功不可沒。

很多人認為我們和ofo發射娛樂衛星是噱頭,一方面是因為這件事兒本身比較新鮮,對我們和ofo來說都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嘗試把衛星帶到大眾消費領域;另一方面是大家對衛星應用的認知比較保守,認為通信、導航、遙感才是衛星該乾的事情。其實衛星的行業應用有非常大的創新空間。

其次,我覺得商業航天也應該帶動起各行各業共同關注和參與,包括傳統行業(教育、物流)、新興行業(共享單車)以及大眾消費(太空自拍),只有大家都支持商業航天、關注商業航天,這個行業才能發展。我希望,九天微星的出現能夠拓展大家對於商業航天一些新的認知和理解,也算是我們對行業發展所做出的一點貢獻。

和ofo合作的這顆衛星搭載了太空自拍、太空VR這類全新的功能載荷,研製起來並不容易,另外它也會進行小尺寸物聯網終端的天地互聯以及物聯網通信體制的驗證,為物聯網星座的正式部署做好充足準備。

泰伯網:你認為現在國內的商業航天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謝濤:最近和別人探討的最多的就是,商業航天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我的預測是,未來一段時期可能會有公司死在「成功」發射衛星的路上。為什麼這麼說,有的人認為把衛星發上天,能夠正常運轉就圓滿完成任務了,但商業航天不是這樣。對商業航天來說,衛星發射成功,僅僅是個開始。衛星的載荷、地面終端、應用系統、測運控必須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最終實現整個商業閉環,為用戶帶來經濟價值,才能稱為真正的成功。

所以,對衛星創業公司來說,單純能把衛星造好發上天是不夠的,還處在這個階段的衛星創業公司是非常危險的。我覺得這是商業航天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掃碼進入大會官網

精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伯網 的精彩文章:

獲1750萬美元B輪融資,這家公司追蹤你的所有位置移動
自動駕駛時代,無人船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TAG:泰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