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期都在刷抖音?在謀殺時間上,它為何是一款完美的產品

假期都在刷抖音?在謀殺時間上,它為何是一款完美的產品

在廣告市場從增量轉為存量的當下,短視頻App的崛起,擠占的是圖文、電視廣告的市場份額,抖音無疑成了所有以廣告為主要收入的媒介「公敵」。

作者:萬麗

來源:新財富雜誌(ID:xcfplus)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抖音刷屏趨勢有增無減,似已成為人們一到假期的熱門休閑娛樂。上一次抖音用戶量暴增,成為話題焦點,是在2018年春節假期。 這和抖音這款產品的性質脫不開關係。用過這個短視頻App的人,大概都會有個初步感慨:「抖音有毒」。這個「毒」主要是指,一打開就停不下來,不經意間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據今日頭條官網披露,2016 年今日頭條每條短視頻的平均播放時長1.62分鐘,而每條圖文的平均閱讀時長為 1.16分鐘。2016年底,今日頭條視頻內容日均閱讀量高達12.96億次,已經超過了圖文日均閱讀量11.6億次。這說明在謀殺用戶的時間上,視頻是遠超圖文內容的。而抖音,則把自己做成了短視頻中的精品。不過這個精品,未來能否保持火熱態勢,卻並不明朗。

霸屏利器

移動用戶存量經營時代,在搶奪用戶時間方面,所有的App都是競爭關係。抖音以一種「公敵」的方式衝出重圍,其重要背景之一,是4G網路普及,通訊寬頻大提速,尤其在2017年通信運營商紛紛下調4G價格,短視頻因為富有衝擊力、傳達豐富的人際交流信息,迎來爆發。

2017年,短視頻是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滲透率增長最快的應用,使用時長增速達到360%。截至2017年底,國內短視頻App的月均活躍度增速超過116.5%。

當前短視頻呈現的形態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大流量App內嵌短視頻應用,包括微博、微信等,這些巨頭平台通過嵌入工具型短視頻,可以大大增加用戶在App上的留存時間;

第二類則是傳統視頻平如愛奇藝、優酷土豆以及一些新聞資訊平台等,大舉介入短視頻,如梨視頻、箭廠等問世;

第三類為垂直短視頻App,包括快手、秒拍、美拍以及今日頭條旗下西瓜視頻、火山視頻和抖音等。

幾大垂直類短視頻App在內容導向、生產激勵方面各有特徵。快手以普通人分享生活為主要定位,收穫大量三線以下城市用戶,覆蓋面廣泛。美拍以年輕女性為主,主要分享美妝、家居、時尚等內容。抖音音樂視頻特徵明顯,以潮流、娛樂和精品化形象收穫較強用戶認知。

很快,抖音從所有短視頻形態中異軍突起,成為大眾熱門話題。2018年春節是抖音用戶滲透率快速上升的關鍵時期,抖音推出爆款尬舞合家歡版本,聯合12位明星於整點向用戶發紅包,並在各大渠道高投入買流量。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抖音在除夕當周新增活躍數4200萬,2018年2月新增活躍用戶數超過4600萬。

緊接著,3月10日,現象級手游《王者榮耀》霸佔國內App Store單日下載量榜首18天的紀錄在短短一年之後就被抖音打破了。

一年前,極光大數據《2017年Q2 App榜單》顯示,抖音不管在市場滲透率還是日活躍用戶數上,都位列第四位。 當時快手在垂直短視頻App用戶規模統計中,以17.5%滲透率、6788.3萬日活躍用戶位居行業第一。美拍、西瓜視頻分別以4.5%、3.7%的市場滲透率排名第二、三。而到了2018年,上線僅一年多的抖音,用戶數已經僅次於快手(圖1)。

如此態勢下,抖音追趕排名第一的短視頻龍頭快手或只是時間問題。

年輕用戶是推動短視頻成現象級App的主要群體。 Questmobile統計,2017年6月,抖音用戶以一二線城市24歲以下女性為主。2018年春節後,抖音用戶向三線城市下沉,男性用戶也大幅增加,且年齡分布進一步年輕化,24歲以下用戶佔據絕對主流。

從產品內容呈現上,抖音似乎和其他短視頻並沒有太大差別,上面的每個視頻持續15秒,15秒後自動跳到下一個視頻,如果用戶對這個視頻不感興趣,可以滑動手機屏幕滾動到下一個視頻。

除此之外,用戶可以自主參與制作視頻,操作極其簡單:選擇App歌曲,拍攝15秒音樂短視頻上傳即可。用戶還可以通過調節拍攝節奏、特效、濾鏡、切換場景等功能,讓視頻更有創造性。抖音自帶音樂以節奏感強的電音、舞曲為主,以至於多數作品看起來節奏感強,普通生活場景也能秒變大片。

突圍:內容生產中心化+推薦演算法的去中心化

抖音究竟是如何快速從眾多同類中殺出重圍的?這個問題的核心答案,和當年「今日頭條是如何快速從一堆巨頭資訊類App中殺出重圍」幾乎一模一樣:以PGC、UGC建立相應的合作模式扶持內容生產(中心化),基於獨特的推薦機制和演算法基因進行內容的個性化分發(去中心化),用戶不需要經營粉絲,其生產的內容就可獲得大量關注,如此進一步刺激內容用戶的內容生產積極性,做到「生產、分發、互動」的良性循環。

作為今日頭條旗下產品,抖音之前,張一鳴已經在今日頭條中將推薦演算法運用到極致,重構了內容的生產與分發(《創立五年估值百億美元,獨角獸今日頭條僅靠「推薦演算法」勝出?》)。普通用戶從下載App那一刻開始,就被今日頭條「監視」著,點擊了哪些內容、一篇文章停留了多長時間、是否看完、是否評論、是否分享和收藏……一旦連接了社交賬號,機器還能抓取用戶社交內容的關鍵詞進行分析,乃至社交圈子的興趣愛好等。每一個用戶打開今日頭條所顯示的頁面,都是機器抓取、分析其歷史閱讀數據後推送的專屬新聞頁面。

抖音的創始人梁汝波是今日頭條技術總監、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的大學室友。可以推測,抖音的推薦演算法技術與今日頭條一脈相承。抖音即為短視頻版本的今日頭條。

推薦演算法需要充足的內容支撐。今日頭條推薦演算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早期來自全網抓取的傳統媒體的新聞資訊,後期來自廣大自媒體平台的創作內容則更加豐富了彈藥庫。

抖音同樣在內容方面做足了準備,從垂直潮流短視頻社區切入,通過簽約網紅達人、專業內容生產者等手段,在內容生產層面形成「中心化」,激勵優質內容持續產出;同時通過強營銷,例如引導用戶參與「挑戰話題」,「"C哩C』哩舞挑戰」以及「愛的手勢舞」挑戰等,吸引普通用戶製造內容。用戶上傳內容不需要經營粉絲,推薦演算法直接將內容推薦給感興趣的受眾。一個第一次上傳視頻的用戶很可能就收到大量反饋,如此進一步鼓舞用戶不斷上傳新內容。同時,2017年抖音先後與「中國有嘻哈」、「摩拜單車」等品牌進行合作營銷,大大擴展了知名度。

儘管當前,推薦演算法已經爛大街,然而演算法技術的微妙差距,往往決定了一款產品最終能否讓用戶多停留的關鍵。今日頭條在人工智慧分發領域有著業界頂級的技術實力和人才儲備,同時也是業內開闢智能分發的領先者。同樣做資訊推薦,有著微信做強大導流的天天快報,至今未能趕超今日頭條,是今日頭條推薦演算法技術領先同行的有力證據。

科技總是在沿著人性的需求不斷延伸,張一鳴是這個時代實驗科技與人性交互的代表人物,將推薦演算法做到極致,迎合人性中的「懶」,將人內心的需求推送到用戶面前。與痛苦的「獨立思考」相比,人更喜歡接受現成的東西,尤其是簡單明了的東西。視頻則天然是比文字更迎合人性中「懶」的媒體,這也是為什麼當年電視機橫空出世時,電視的受眾遠超紙媒。如此,不難理解抖音在各大應用下載平台的躥升速度比今日頭條還快。

如何保持新鮮度

正當盛時的抖音同樣也受到了監管層的「垂青」。2018年今日頭條系列產品最近風波不斷。旗下短視頻App被工商總局約談,抖音發布公告,表示嚴格整頓,暫停直播評論,上線風險提示,增加防沉迷系統等,通過對抖音軟體的升級,有效地減少了大量違規視頻。

除了來自監管的外在風險,抖音還面臨著如何保持新鮮度的內在挑戰。

對受眾來說,抖音是一款什麼樣的產品?小編連續刷了30個小時抖音,對其功能最直觀感受是,讓人開心愉悅。抖音的性質更傾向於是一款娛樂產品。它的競爭對手是遊戲、電影、電視等一切以消磨人的閑暇時間為目的的潮流休閑娛樂產品。

當前,抖音採用強運營策略來不斷製造熱點話題,保持用戶的參與度。但娛樂化的屬性,始終面臨著新興娛樂潮流更迭的巨大威脅,用戶隨時可能被新的潮流時尚娛樂吸引而去。

主動卸載抖音後,小編的生活繼續被各類碎片化App、微信信息、電影等其他休閑娛樂產品填滿,並沒有在哪個時刻有重新下載抖音的衝動。

在內容呈現上,抖音的諸多內容通過不同的人演繹,同質化傾向較為嚴重,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總結抖音的熱門內容包括創意舞蹈、美妝、美食、幽默搞笑、生活趣聞等,網友為此給抖音總結了一張玩法導圖(圖2)。

圖2:抖音玩法導圖

圖片來源:網路

抖音身上的很多屬性和過去不少瞬間走紅但是最終只是曇花一現的App類似,例如滿足年輕人獵奇心理、在短時間內勾起年輕人的參與熱情、藉助明星效應進行營銷、在微博微信等傳統社交渠道形成病毒式傳播效應、不解決明顯的需求痛點等……這些都是類似App難以實現商業化變現的主要原因。

對於微博、微信等平台來說,短視頻構成其內容生態的一環,是有效提升用戶留存時長的工具。但如抖音這樣的純粹短視頻平台,用戶在過了新鮮期後,還能有多大的粘性? 這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一點上,快手似乎能夠走得更長遠。快手堅持「去中心化」、「自下而上」的產品策略,呈現更加原生態、身邊人的生活,其內容產出,更依賴生活本身。抖音的產品策略更傾向於「自上而下」,扶持創作達人生產內容,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形成了一種「年輕潮流玩法」的調性,但對長遠的內容產出提出了更高要求,抖音必須要不斷跟隨社會生活變遷誕生新的熱點主題,並持續激勵目標人群生產內容。

商業化探路:廣告+電商+直播

儘管如此,抖音又具備了許多曇花一現的工具類App所不具備的特性,例如短時間內捕獲了超大的用戶規模的同時,還有超高的用戶留存時長,其塑造的潮流感、酷炫參與感,還能讓用戶獲得感官刺激和群體價值感上的認同。這為抖音的探索商業化變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基於產品和用戶特性,廣告、電商和直播成為短視頻App變現的首選。

短視頻商業模式有別於傳統視頻網站如愛奇藝、優酷土豆等,後者用戶留存時間雖然長,但是網站收入不一定高,主要是因為長視頻內插入廣告會極大影響用戶體驗,因此傳統視頻網站盈利模式以收取會員費為主。

抖音使用了feed流,一個feed流是一個信息出口,15秒短視頻模式,把單個feed消費時長縮短,用戶每閱讀一條新的Feed,都是一次媒體時間上的消費重啟,讓用戶在無感知中把時間的刻度做了細化,這些被切割的信息流,即為商業變現留白。廣告收入會成為短視頻平台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即主要通過信息流廣告以及短視頻原生廣告實現變現。

這一點上,在Instgram上早有成熟參照。Instagram短視頻廣告就是以信息流廣告為主,Instgram單個feed就是一張圖片,在單個feed中插入廣告,是Instgram上的常態。2016 年8月Instagram還上線了Stories快拍功能,用戶可以用該功能分享照片或不超過10秒的視頻,只有關注他們的粉絲才能在24小時之內看到這些內容。基於Stories快拍功能,2017年1月,Instagram又引入了30多個廣告主,以提升廣告收入。企業不僅可以利用這一新穎的形式製作和發布廣告,而且還可以在用戶切換Stories圖片以及視頻的過程中向受眾展現全屏的廣告。

作為Facebook旗下圖片社交軟體,Instagram與Facebook共享廣告管理工具,得益於自身和Facebook巨量的用戶數據以及成熟的演算法技術,對用戶的性別、年齡和地理位置、用戶喜歡的人、地方、物品等進行大數據分析,Instagram廣告實現了精準投放。Instagram數據顯示,30%的用戶表示曾經購買過Instagram上出現的產品。

而抖音早在2017年就與雪佛蘭、愛彼迎等品牌合作,製作的精品短視頻廣告,既有較強觀賞性還博取了用戶的好感,取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

廣告是注意力的經濟,在廣告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廣告預算跟隨用戶注意力轉移。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2016年全國廣告經營額達到6489億元,同比增長8.6%,廣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逐步變成存量市場、零和博弈市場。短視頻這種媒介形態要想獲得廣告收入的增長,靠的是搶奪其他媒介份額。即短視頻廣告擠占長圖文、電視廣告份額。這應該是抖音讓眾多巨頭感到恐慌的重要原因。

幫助內容創作者實現變現,是短視頻平台實現盈利的另一重要途徑。當前內容創作者盈利的主要方式是電商變現,即將在內容端積累的流量和粉絲效應引流到相關電商平台。這部分內容創作者往往有較高的積極性。抖音已簽約一批網紅、 MCN 機構(內容孵化器),來保持優質內容的持續產出,且形成了服務達人的經紀團隊,進一步提升內容生產者的生產穩定性、商業化能力。

除此之外,直播變現也是短視頻App的重要變現渠道。直播功能能讓內容創作者與用戶更直接交流,且能同時為短視頻平台以及內容創作者均帶來收益。但直播業務並不是短視頻平台的核心業務,多數短視頻平台沒有刻意的將資源引流至直播業務。

總體看來,短視頻正處於爆發期,但商業化變現的道路才剛剛起步,全面收割之路仍然還未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財富plus 的精彩文章:

恆瑞醫藥高估值之謎

TAG:新財富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