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鷹隼精神代表——印第安戰斧的發展歷程

美國鷹隼精神代表——印第安戰斧的發展歷程

印第安戰斧(tomahawk)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斧,傳統的戰斧都是直柄。印第安戰斧是美洲原住民常用的工具,他們將印第安戰斧作為近戰或投擲式武器印第安戰斧的上端最初是石制的,後來英國皇家海軍的登艦斧引入了印第安戰斧的設計,也開始出現鐵制和黃銅製。

印第安戰斧手柄長度通常都不會超過0.61米,重量約在260-700克,斧鋒通常不超過4英寸,斧頭修長而鋒利,這種形狀的設計更適合於劈砍。斧頭的背部通常都有堅固的敲擊椎,用於擊破石塊,大塊的木頭等。

印第安人手持戰斧的老照片

越戰時,美國軍隊將印第安戰斧設計成人造手柄,手柄通常採用高強度的複合玻璃纖維材料(質輕而堅固)並取命為越南作戰用印第安戰斧(Tactical Tomahawk,簡稱TAC),由SOG刀具公司投入生產。印第安戰斧和肯塔基長槍以及博伊刀一樣是美國鷹隼精神的代表,它的發展經歷以下節點:

在印第安戰斧的基礎上做改變的現代戰斧

從16世紀開始,英法殖民者常常用短柄斧和腰帶斧與美洲印第安人交換皮毛。而印第安人經過改造,給這些斧頭加上獨有的雕刻,給斧頂加上煙管、斧柄懸掛羽毛,加上銅質鉚釘,形成獨具特色的斧頭。這些斧頭與歐洲的法蘭克、薩克森、凱爾特及維京戰斧大相徑庭。 居住在加拿大渥太華河谷的阿爾岡昆人首次用「tomahawk」來命名這種打上部族印記的戰斧。而漸漸地,使用印第安戰斧的不僅限於印第安人,北美的拓荒者、殖民者也開始大量裝備,作為自己單發燧發槍的備用近戰武器(Backup CQC weapon)。由於鐵的珍稀,那時候的戰斧往往使用一切可以得到的材料來鍛打:廢舊的槍管、邊角料。黃銅也常常和鐵一起混合鍛打,作為榫頭。

印第安戰斧

到18世紀,印第安戰斧得到更多的普及,它們的作戰半徑大於匕首和刀,造價又比劍少很多,便於在腰帶攜帶可以單手拔取。很多戰斧在設計上更注重配重平衡,有的可以投擲50英尺準確命中目標。它們被廣泛用於英國與法國、英法同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之間的戰爭中。戰斧上開始出現裝飾性的減重孔---十字架、月亮、心形。

傳統的印第安戰斧

隨著多發步槍的出現,士兵們漸漸拋棄了印第安戰斧的,他們寧願攜帶更多的彈藥和更輕巧的腰帶刀及刺刀。戰斧漸漸式微,更多地出現在博物館中。

印第安戰斧

直到20世紀60年代,越戰爆發,戰地環境複雜,士兵們經常面對突然襲擊,需要一種近距離搏鬥的備用武器。Peter LaGana開始為軍隊生產著名的越戰戰斧,這些武器在戰場上得到了檢驗,十分有效。後來他創辦了ATC美國戰斧公司,發展到今天,ATC生產種類眾多的戰斧,還與emerson合作生產了emerson CQCT。

20世紀90年代以來,更多的公司和刀匠加入製作戰斧的行列。他們運用新材料、新技術製造的戰斧可以滿足實用和收藏的需要。

圖文整理自網路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士刀傳奇 的精彩文章:

比日本刀更厲害的神兵利刃——中華苗刀
蝙蝠俠的貼身利器,用來撩妹也挺不錯的!

TAG:武士刀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