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芯:AI是突破口嗎?

中國芯:AI是突破口嗎?

公眾號「向小田」(xiangxt1984)是財經專欄作家向小田的自媒體,關注產業金融、資本市場、互聯網科技、VC/PE等領域。

在人工智慧時代,中國晶元還有機會。

文 | 向小田

近日因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制裁,引發了中國輿論關於半導體產業落後受制於人,缺乏自主研發晶元等痛點的大討論。討論話音未落,又傳來幾則消息,一是聯發科因台經濟部門要求謹慎對大陸銷售晶元,二則是美相關部門要求英偉達(NVIDIA)評估在華經營活動。

雖然上面兩則事態還未演繹到禁售的程度,但已經可見,不管是在中低端的手機晶元,還是在高端的人工智慧晶元,美國都已經開展行動——目標是保持美國半導體行業領先優勢,對中國半導體整體競爭力提升嚴防死守。

在晶元領域,中國起步太晚。PC領域,Intel地位難以撼動。手機領域,雖然在2G時代中國有展訊等廠商苦苦奮戰,但到了3G智能手機時代,市場也已經被高通、蘋果、三星等瓜分殆盡。然而,近幾年人工智慧的興起,給了中國的晶元業一個機會,可以嘗試去挑戰一下美國的晶元霸權。

01

晶元格局重構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的興起會導致晶元業格局的重建呢?以英偉達為例,這家公司曾經是做圖像處理晶元(GPU)的,無論是在PC上還是在手機上,英偉達都不是主流的晶元公司。

但是人工智慧的興起,讓許多人發現GPU在深度學習上的功效,因此英偉達得以基於GPU開發AI晶元,也由此成了AI晶元領域目前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佔比約70%)。資本市場也看好英偉達的前景,英偉達市值過去2年漲了10倍,目前高達1300多億美元。

Intel作為PC晶元霸主,卻丟了手機市場。ARM作為手機市場霸主(三星、高通、蘋果都是用ARM的IP授權設計晶元),卻沒有搶到AI晶元的蛋糕。同樣,英偉達靠GPU暫時做穩了AI晶元老大的位置,其地位卻一直被谷歌、微軟等公司虎視眈眈。沒有一個巨頭現在能做得安心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的科技公司有沒有可能參與競爭,並且擁有一席之地呢?

我們認為是可能的。

02

演算法和晶元的互動

Intel收購Mobileye後,很多評論家說,演算法和晶元已經進入了協同進化的時代。圖靈獎獲得者Alan Kay也說,如果要嚴肅思考你的軟體,就必須要做你自己的硬體。蘋果自己做手機晶元,特斯拉自己做自動駕駛晶元,都在表明一種趨勢:軟體和硬體互相成就、互相促成,行業競爭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

中國科技廠商雖然在晶元等硬體上比較弱,但是在軟體、應用層面和美國的差距卻沒有那麼大。尤其是在人工智慧的應用上面,中國市場以場景豐富而聞名。中國網民人口眾多,互聯網應用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中國汽車產銷量長期保持世界第一,路況複雜,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最佳土壤。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尤其是百度,在深度學習方面的技術積累也比較多。這些公司肯定會逐漸將觸角深入晶元領域,把他們的AI演算法、用戶體驗方面積累的經驗,反饋到晶元整體架構的設計中去。

舉例來說,為應對龐大的計算需求和深度學習的要求,早在兩三年前,百度就開始用GPU替代CPU進行計算,同時與Altera公司合作在雲數據中心使用FPGA集群——百度作為最早一批在伺服器中使用FPGA集群的科技巨頭,滿足了數據中心環節對高性能和靈活性的要求,並且完成了國內最大規模的部署。這些工作和技術創新的到了業內的好評,被收錄在ASPLOS2014、hotchips2014和hotchips2016中。hotchips是國際高性能微處理器研討會,中國歷史上已經發表了8篇文章,其中3篇來自百度。一般人很難去了解這些業內信息。

2017年,百度宣布在公有雲伺服器中部署基於賽靈思FPGA的應用加速服務,帶動主流雲服務企業把目光聚焦到FPGA上。在和賽靈思的合作的基礎上,百度發布了XPU(雲計算加速晶元),採用百度設計的新一代AI處理架構,擁有專用計算單元和數百個處理器,兼具GPU的通用型和FPGA的高效率,同時針對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台進行了優化。

從百度上面的路徑可以看到,國內科技公司尤其是致力於發展雲計算的公司,在實踐中必然會不滿足於只做演算法,而會演算法和晶元一起做。先進演算法對晶元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強算力的晶元支撐優秀的AI演算法,兩者不可分離

03

BAT的布局

既然AI晶元和雲計算/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可分割,那麼中國的科技公司裡面,有哪些有機會挑戰全球領導地位呢?

對於以計算起家的百度而言,其做晶元起點就比較高了。能力越大,自然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百度AI負責人王海峰最近在數字中國峰會上提出,百度的深度學習框架PaddlePaddle其實就相當於AI指令集。有這個指令集,就有機會減少大量工作量,產出AI晶元。

除了自研伺服器晶元外,百度還和華為、展銳、賽靈思、ARM形成了聯盟,此外還投資了上海漢楓、Lightelligence等公司,研發各種類型的消費級AI晶元。百度的幾大開源平台,包括對話式人工智慧操作系統DuerOS和自動駕駛開放平台Apollo,都會產出對應的消費級AI晶元。

阿里巴巴的馬雲前幾天在日本演講時講到,阿里過去4年已經投資了5家半導體公司,阿里達摩院也正在研究AI晶元AliNPU。我看了一下阿里投資的半導體公司,中天微是做晶元架構的,寒武紀、深鑒科是做AI晶元設計的,Kneron、ASR是做消費類電子晶元IDM的,Barefoot Networks則是做數據中心可編程晶元的。阿里介入晶元業的方式主要是投資創業公司,所以目前發展還在早期,短期還看不到效果。

騰訊本身是做軟體出身的,對硬體投資較少,目前除了上述Barefoot Networks和阿里一起投資外,還沒有公布在AI晶元領域的投資。不過在AI應用上,騰訊通過其投資部門做了一些布局。

在AI晶元的布局上面,BAT裡面百度應該是布局最廣、最早,也是最好的。

04

中國AI晶元軍團

除了要百度這樣的龍頭企業發力AI晶元以外,要想突破和超越美國同業的水平,還需要大量的創業公司,來豐富中國AI晶元產業的生態。可喜的是,國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和人才進入AI晶元這個市場。

正是因為百度做晶元最早,布局人工智慧最深,它為國內AI晶元行業以及整個AI基礎技術領域貢獻了許多傑出人才。包括地平線機器人的創始人余凱在內,在整個AI產業領袖中,百度系幾乎佔據中國的半壁江山。

除了百度系人才外,中科院背景的寒武紀科技、清華大學出身的深鑒科技、上海交通大學背景的依圖科技、香港大學孵化的商湯科技,這些高校背景的人工智慧公司也在進入AI晶元市場。

另外我們也能看到國內有一些公司,比如上海兆芯、中星微電子、華為海思、科大訊飛等等,還有靠數字貨幣起家的比特大陸、嘉耘智能等等,都在AI晶元領域裡面默默探索。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國內AI晶元的創業環境,已經是史上最好——當然還會更好。從百度到中型公司再到諸多創業公司,這些公司都是中國AI晶元行業能夠追上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所在。

05

結語

AI晶元的應用場景極其豐富,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消費電子、自動駕駛、雲計算和智慧城市等等。正因為應用廣泛,且涉及到國民經濟諸多核心領域,中國迫切需要在這個方向上自主創新,實現進口替代。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最近中美貿易糾紛的背景之下,晶元問題尤其突出。我們希望中國的AI晶元公司能夠發展起來,如果能在產業鏈某些環節上實現突破,和美國形成互補,整個行業的安全性就會大大提升。當今世界,合作大於競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AI晶元行業,許多中國公司和外國公司合作、聯盟,市場很大,空間廣闊。發展AI晶元,這是時代賦予的機會,也是一整代中國科技人的歷史使命。

*本文為向小田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申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小田 的精彩文章:

深度學習框架,下一個中美科技競爭高地

TAG:向小田 |